佛弟子文库

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净界法师  2022/08/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

如理思维到底是思维什么道理呢?简单地说,就是思维一切法唯有识性,就是观察这一切法都是你的一念心识所变现出来的,离开了心识无有少法可得。一切法没有真实的我、真实的法,就是一念的心在那个地方流动,然后变现一切法,变现一切法又起妄想,因缘妄想、妄想因缘,就产生很多很多的生命的差别,这当中我不可得、法不可得。

从这样的思维当中,随文胜解故,随文胜解故就是成就资粮位、加行位,外凡资粮、内凡加行,如理通达故到见道位,到治一切障故,这个智慧强了以后,开始破除烦恼、所知二障,到了修道位,到离一切障,到究竟位。这个地方讲悟入的处所。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还是不分别?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个事情应该这样解释:我们的目标是无分别,当真理真实出现的时候是不能分别,但是过程一定要分别,你过程没有分别,没有用文字的引导来修正你的思想,那你就不能悟入真理了。

这个分别要怎么分别呢?我们说明一下。这个分别的方法,这个地方的方法是讲行相,就是于一切法唯有识心。大乘止观跟小乘止观最大的差异在哪里?小乘止观它的空,是对外境全盘的否定,它就从无常下手,反正一切法被无常一观照以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所有的东西都消灭掉,没有价值。所以小乘的空观,它所对的境界是五蕴诸法,整个五蕴被他的空观一对治以后,全部消灭掉。

大乘佛法的空观是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它是保留外在的因缘,这个因缘依他如幻,如幻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能动它,你知道它是生灭相,但是你不能去破坏它。那你要去破坏谁呢?所以大乘的空观它所要对治的是你心中的遍计执,你心中的名言妄想。这个遍计本空这一句话的意境,简单地说就是保持内心的平等,这就是遍计本空。

比如我今天看到一个人,诶,这个人对我很好。当你动了这个念头的时候,你的心开始不平等。这个时候你马上要观照:这个人对你很好,你已经落入了不平等,不平等就是说,你已经开始在造业了,这个生死业力开始启动了。你要把不平等调成平等,你应该观照说:这个人对你,没有很好、也没有很坏,你的心就平等了。所以你在修遍计本空的时候,你心中的名言,你要记得一句话:多用否定的话,少用肯定的话。

诸位如果读过《大般若经》你会发觉,佛陀在《大般若经》里面,很少用肯定的话: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这个意思。但是你要注意,否定不能否定单方面,要二方面都否定。若你想这件事情对我有好处,你便开始不平等,你要开始对治:其实这件事情对我,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你的心平等,就是远离二边。

所以你对于每一件事情,你都用--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你的心安住在平等。所以在修遍计本空的时候,诸位要知道:你刚开始修大乘空观的时候,你尽量少用肯定的字眼,多用否定二边的字眼,你不能否定一边,因为否定一边,一高一低也不平等。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他刚开始修观的时候,是先破对外境的执取,先破所取相,就是对外境保持平等,然后再对治能分别的心。因为这个外境对我们是比较疏远,所以我们比较好对治,刚开始先对治对外境的不平等,然后再对治内心对自我的不平等。

所以这个地方就说明于一切法唯有识性,就是把我们这种有所得不平等的心,带入到平等的一真法界、不二法门去,就是于一切法唯有识性,进入到平等的圆成实性。依止这个平等观,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这个就是修行大乘止观的整个过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把苦恼的根源找出来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

不管外境顺或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要去尝

我们大家都发了菩提心,我怎么知道我的菩提心是属于偏...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原文】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佛曰:忧生于执著,患生于执著。 凡无执著心,亦无所...

如何在安逸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问: 如何在安逸的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梦参老和尚答:...

执着时再来对治,已经太晚了

这个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

无分别心是道

宝峰寺,某天午斋毕。僧问:饭好不好吃?和尚答:吃饭...

唯识无义,一切法的受用是自变自缘

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佛眼看战争

佛教故事中,当动物之间为了生存而争斗的时候,佛不惜...

生气是对自己施酷刑

这世上,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从来没生过气的人,却能很容...

当别人冤枉我们,要解释吗

问: 当别人冤枉我们,或者对我们不了解,我们要解释...

人对世间财色名利的不同反应

【原文】 人对世间财色名利境界,以喻明之。有火聚于此...

【佛教词典】自性慧

【自性慧】 p0597   瑜伽四十三卷五页云:云何菩萨自...

【佛教词典】孤独地狱

又名孤地狱,此种地狱不同于八寒八热等地狱都有固定的...

我只看我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有一位牧师的女儿,她天生就是一位脑性痲痹患者,全身...

贫人变富豪

过去在罗阅只国,有一位婆罗门非常贫穷,即使努力工作...

在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电光火石措手不及

在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电光火石,措手不及。这还用...

凡修行人,心要有主宰

又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

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

即使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也不避艰辛地插秧,为了...

修行不是苦的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我们,修行不是苦的。在《未曾有...

熏闻离尘,色所不劫

别明三毒无畏。 这一段等于是说明十四种无所畏的功德,...

念佛控制不住念头该怎么办

问: 怎样才算真信切愿?是不是不必身劳形苦的念佛,也...

持诵礼观音,无不随感而应

今年春节过后,家中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老...

圣严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心?》

曾经有一位居士问我: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在日常...

【佛教连环画】华严经·华藏世界品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

如何用善巧劝导别人修习净土法门

问: 我朋友有这样一个问题,她说她经常遇到有缘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