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梦参老和尚  2017/08/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懂得随缘,你就不苦

“不受磨,不成佛”,要在苦难当中成长。对一切乐不贪著,对一切苦不厌离,这才能守护佛的无上法门。

若没有历代大德这么守护,我们现在能学到《华严经》吗?不要认为这是我们的功劳,诸佛菩萨早已创立安排好,我们只是随缘护持一切事业,佛弟子应常时如是观,如是行。

菩萨智慧广大,诸根明利,常乐度众生,勤修福德助道之法。要想成佛得有福德、有智慧,不度众生没的福德,不度众生不会开智慧。菩萨思维种种方便善巧,专利他人,忘掉了自己,无我精神强大,心量广大。

我们不能自由自在,是谁限制你呢?是你的烦恼,你自己的业障,不是外在有谁加给你的。我们经常会说自己业障重,你真的这样想吗?当你要做错事、要生烦恼的时候,如果你能说自己业障重,错事你也就不会做了,善根也就成长了,如果你有这样的思想,你容易入道。

行菩萨道不是一件事两件事,也不是一生两生,是无量生。在时间上无法计量,没有数字可言,常时行菩萨行。修一切白净法,住于白净法,如来智慧当中。

学佛和佛学不一样。现在社会上很多大学都开了一科来研究佛学,探讨三藏十二部经典,这是佛学而非学佛。学佛是学习佛心里所想的,口里所说的和身体所行的,学习清净自己的身口意,这是真正学佛的人。学佛的人,一定会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信心百倍成就佛果,并且把功德都回施供养给一切众生。如果用这种发心指导学佛就对了。反之,无论再怎样通达三藏也只是佛学,也不能称作佛弟子修行人。

业果来了要承担领受,你能认识它,就心无罣碍没有恐怖。好比欠人家债,现在人家来收,你把债还完了多轻松。业果来了要承当,过去了就要放下。有些道友业果来時不想承担,过去了又放不下,那就苦上加苦不能解脱。

咱们念经之前要修四加行,慈悲喜舍四摄法,念的时候应作观想:“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救济一切众生”。说我没有力量,那你介绍四大菩萨十方诸佛,学华严经的,你把华严力给他加持一下。不要认为这是假的,这里头含着不可思议的力量,这叫加持力。你能保持善用其心,念念不忘三宝,不忘失菩提心,“魔事”自消。

供僧如供佛,你能至诚恳切恭敬,以清净心供养三宝,完全没有分别,没一点杂念,这个福德就大。反之有数量、有计较的,福德就小。

菩萨度众生无有一定之规,我们凡夫看见菩萨示现“逆行”的时候,你虽不能理解也千万莫看成过失去毁谤,因为你看见的不一定是真实。为什么?你看见的是现象,不是本质。菩萨本体犹如虚空他为了救度众生,才会随缘示现“逆行”。

我们常常疑惑自己所学的法不够,了解的不够透彻。念一部经嫌少,念两部经有时候又嫌太长。往往追求越大越圆满的法,至于受灌顶也是要受大圆满的灌顶。这是贪心,一味想多累积功德。其实大家缺乏的是实际的行动力,没有一件一件地把我们所知道的去实行;不去实行,我们就不能证得,不能证得,我们等于没有得到法的真实利益。

想调伏无量劫的烦恼,我们要以“善”止“恶”。用善念来对治恶念,让恶念不生,善念多生,这样才能真正调伏和转变。

“安稳”,什么是安稳?得佛的真实法就叫安稳。了生死的、不受生灭所牵动的,这叫安稳。听经、拜忏、读诵大乘,你所做的事,都是安稳的。你一天心里所想的、身体所做的,没有六尘的染污,六根清净,漸漸的与如来的清净智慧相应。

个人有多大智慧,你就得多大的解脱;没有智慧,你就束缚。谁束缚你?你自己束缚自己,你会自己找些绳索给自己带上,那是你自己的事儿。佛教导我们的法,都是帮助我们解脱的。所以戒律不是束缚,戒是把那些扰乱,障碍你道业的染缘都遣除去,你自然就清净,解脱,最终成就圣道。

常行善法,于后不悔,所做善业经常增长。行善是好事,但莫要后悔,例如有人在财富盈满时行布施,等他受到困难时便后悔了,觉得自己当初不该布施那么多,或於布施之后即悔,这都叫善业悔。行善业不应后悔!

我经常劝道友,例如说打斋供众,他很大财富,叫别人替他去做,而他却没当一回事,没有恭敬供养心,那所得福报就很少。如果他亲自去做,无论供养谁,都很恭敬,平等对待,那他就能多生受福。供养时无分別无爱著、希求,才叫清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后乐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领...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

【推荐】是自己把痛苦扩大了

诸位,从明天开始我们开始我们开始引导大家修习这个道...

三界众生的命运哪个不悲惨呢

有人问:有情的相貌、寿命、受用等千差万别,岂能无差...

贪嗔痴放不下,八苦离不开的

持戒就是修福!一切不利于众生的事不作,不利于众生的...

三界从来是牢狱,劝君及早出娑婆

世间唯有苦人多,自造新殃可奈何?满地蓬蒿春不到,一...

【推荐】老去,其实很残酷

有因缘去福利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这两种若离了,你的生死就了了

在意业当中,贪欲是最重的。贪欲,欲就是爱好。爱好,...

地藏菩萨曾用十三劫来勤修苦行

【于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以颂问曰。我曾十三劫。已勤修...

梦参老和尚: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说我也不能讲经,不会说法,...

梦参老和尚30句法语开示

01、想调伏无量劫的烦恼,我们要以善止恶。用善念来对...

【佛教词典】珍域

(术语)珍宝之方域。谓诸佛净土也。天台观经序曰:虽...

【佛教词典】佛教入传

佛陀之教法,经僧众及阿育王、迦腻色迦王等护法者之大...

太虚大师:梦的五种来源

睡眠不定就成为梦。佛典善见律说梦的来源有四种,大智...

东林寺为何确立两大参照系

问: 东林寺为何确立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

净界法师:摄大乘论

本论在唯识学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同时在知见的建立方面...

佛陀一生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

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

净土法门之金玉良言精要

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

一切的权势、财富、享乐都是无常

佛要教化的众生是什么呢?是刚强众生。我们这些众生都...

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应劝彼念佛求生西方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人们常说,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

佛的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

论佛教徒的修养

佛教传入中国将近两千年。自东汉到唐末是由萌芽而达灿...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

少年东来忍辱得福

东来老家的邻居成哥,是他五服(谓高祖父、曾祖父、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