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今生遭到果报,老本是还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梦参老和尚  2019/1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今生遭到果报,老本是还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我们要相信因果,现在受的都是因果报应,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譬如过去生,破坏他人家庭,今生遭人破坏时,就想:“好吧,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业果,正因为自己过去生曾破坏他人,今生才遭此果报,现在欢喜来还,从此彼此互不相欠。”假使你在还的过程中,还不断地反驳或反击,虽然老本是还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无始劫来,生生世世,六亲眷属经常不停地轮转,这其间的因缘说也说不清楚。要到了自己真正明白自己的心,明白他人的心,明白一切众生的心时,才看得清,善因恶因。善恶因果业报就是这样来的。佛菩萨加持与否,就看自己是否心诚。

至于如何求呢?用一颗诚诚恳恳的心去求,求消业障,业障消失了,福报自然现前。这些道理看似浅显,真正做起来却很深刻,例如同一件事,看他人做起来,觉得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等自己真正去做,才知道困难,并不容易。

再以叩头为例,叩头很简单,人人都会;若与佛无缘者,你要他在佛前叩头,那可是比什么都难。同样的,信了佛的,对三宝非常恭敬;不信的,就有不同的看法。由此观照我们的烦恼,这一连串心的活动,从受、想、识乃至善恶的心境,你就能明白一半了。

知道自己现在所受的,都是自己过去生所做的;现在想解决问题,从今后别再做就好了。不做就不再受,以前的,我今生受了,还了;还了之后不再做,就不再受。

再举个例子,譬如我们诵《地藏经》,或观音的经,或《金刚经》,就不再堕入三途,因为我们的心和念及所有意识的活动,都没有堕三途的念头,念头没有了,身不行,怎么会再堕入三途呢?

有人曾问我:“老法师啊,监狱里头是什么味道?”我回答说:“你想尝一尝吗?想尝的话,你造点罪就去啦!”你一犯罪,就来捉你入牢;你没造罪,自然没有进监狱的因。

所以《地藏经》第一品,婆罗门女问无毒鬼王,我怎么到地狱来的呢?无毒鬼王说到地狱有两种力量,一是业力,另一种是诸佛的威神力。一切的业都是自己所做,都是自己现前这一念心所起。

修行就是把心看好,看看自己一天之中起了多少好念头,起了多少利益他人的念头?又起了多少个坏念头,起了多少害他人的念头?我们的身若是清净,心也清净,这样进佛堂拜佛,都是清清净净的。

反之,身不清净,也许多天没沐浴,或几天没换衣服,浑身散发异味,又带了一颗烦恼的心,这样进了佛堂,想求佛菩萨加被,替你解决问题,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人最好先解决自己的身心问题,再进佛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慧律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

【推荐】忏悔业障,必须生起这十种心

现在要忏悔业障,必须生起十种善心,从后翻破之,以为...

对经典不尊重和亵渎,都会有后果的

把这个经典作为枕头,你去这样作的话,就会损你的福报...

三世因果的道理

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

灭佛的因果报应非常大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帝王、将相都在护持佛法,但也有一...

杀食巨蟒灵龟引发怪事连连

本文是我同事亲口所讲,全是他当年在安哥拉时的真实经...

因果的法则

佛法所说的因果法则,是遍通一切的,就是宇宙间的万事...

为何这位比丘能示现化生

三千多年前,世尊为报亲恩,于结夏三个月期间,至忉利...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是否以见相见光,来论定修行

有的众生他从木雕的、泥巴塑的、金银铜铁所铸的这些佛...

这部经是我们的救命真经

这部经在我们一般的说为救命真经,这个救命啊,不是救...

未来不由你计划,业果来安排

此世不执著,他世也不要执著,过去也好,未来也好,都...

无能所无对待,合二为一

在终南山有两位修道者,有一位修道者自己感觉一直没有...

【佛教词典】佛乘

(术语)华严所立。说一切众生悉可成佛之道之教法,谓...

【佛教词典】缘起

(一)梵语 pratītya-samutpāda,巴利语 paticca-samu...

助念是往生最大的增上缘

弘一大师在《人生之最后》当中说道:吾人临命终时,乃...

这样的人心特别狡诈和阴险,而且城府很深

随烦恼二十:谄者。 谓罔他故,矫设异仪,谄曲为性。能...

蜜蜂王的巧智

旭日缓缓升起,照亮了大地。祇树给孤独园里的比丘们,...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不费工夫不费钱 但求一念无间断 何愁...

净慧法师:修生活禅的四个要点

我们提倡生活禅,所要强调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

四条佛家妙语,每人受用终生

佛家妙语之一: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此语虽人人皆知...

六道轮回里,每个人都在进行这种比赛

某居士世代笃信佛法,早年常亲近虚云老和尚,这次来台...

学佛的人一定要学忍辱

嗔心,就是嗔恚无忍的心,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

圣严法师《烦恼是助道的因缘》

我们会觉得有烦恼、有苦难,是因为不明状况,不了解原...

顾源居士往生纪

明朝顾源居士,又称宝幢居士。少年时性格豪放,善于写...

在语言上要尽量忍耐,不要骂人

佛在世的时候,我们的本师释迦牟佛,昼三时、夜三时,...

来之不易的楞严经

有一次,茗公上人去普陀山讲《楞严经》,用过斋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