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六妙法门要怎么修

梦参老和尚  2024/04/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六妙法门要怎么修

“云何由念如实观察入息出息”。入息就是吸气,出息就是呼气,一呼一吸,这叫正观察。出入息要数数,“数故,随故,止故,观故,转故,净故”,叫数。就是数息观。观数字,数随止,观转净,这叫六妙门。这六个法,佛说是非常微妙。

你先得定下来,心里不定,慌慌张张的,心乱如麻。好多人,一有点事心乱如麻,像麻绳那么乱。要定下来,怎么定?修方便法门,修入出息观。就是观你的出气入气,观出入息。修习你的念头,持来去念头。由这个念,如是观察入息出息,出气入气。你活着必须出入气,要不出入气就死了。这个大家都懂,这叫正观察。这就是咱们平常说修数息观。数随止,观转静,六个字。数完了修随,随完了修止,这修定的。你若修观,观是慧照。观就转,转完了,清净了。

如果大家想了生死,想断烦恼的话,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特修的法门,这段佛跟地藏王菩萨说的非常重要。你试试看,用不了两个星期,你能进入,渐渐就定下来了。我们讲这个讲慢一点。这不是《华严经》,这是你做得到的。

你念佛法门也好,修止观法门也好,任何法门都能用。把这个数随止观转净,一个字一个字修。想修定,那佛就跟我们说了,有六种方法观察。观就是观照。你就能用这个方法入到空,入到无相,入到无愿三解脱门。说当你学佛之后,你要想修行,真正的进入,想得解脱,这是最基本的。一切止观最基本的,就是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想达到证得了三解脱门,学佛之后就要修行,真正进入了。

我们都想得到解脱。谁想求烦恼,求烦恼为什么要出家?但你一直方法找的不对头,烦恼止不住,止观也没得到。依着这个,现在你学这个,依着这个你修修看。当你想入定,你观吧,观察业和烦恼。或生死流转,你要翻过来,要修行。随止观,转还净。数、随、止、转、还、净,这六种方法。

这个在我们天台宗,智者大师把这个说成最根本的。智者大师讲的数随止是同的,观还净。但是在此地,佛跟地藏菩萨说的观转净,不是还是转。我们讲到时候再讲。转跟还意思是相通的。转的意思是转变一下就行了。还呢,说你要修观,就还到清净。转呢,说你要修观,就转变清净。涵义是一样的,数随止观转净。

咱们现在就讲这个数随止。我们这个一天出入息,这个不知道数字,这谁出好多息。就像我在跟大家说话的功夫,就一出一吸出了好多气了。但是你把它静下来,说观这个入出息往里吸气,往外出气,又叫来去念,来念去念。这叫止观门。为什么加个妙?我们天台叫它六妙门,妙是不可思议的。说是初学刚入门也可以,说修到究竟了,咱们用《华严经》讲六妙门那就玄了。将来咱们会讲得到的,在《华严经》会讲到的。现在咱们一个一个讲,什么叫数息门。

默数你的呼息、入息,一呼一吸。涵义就是收摄你的心神,你的心散乱,把它修一修。修什么呢?修数字。有修数,有证数。六妙都有两个,一个修,一个证。那修这个息,数息门,调和你的气,调和你的出入息。数就数数,不许多数,只数一到十。用这个来摄心,令它不要散乱,不要打妄想。这叫数。

证数呢?觉心任运。觉到你这个心观照了一至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就功夫。数完了,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听着很简单,你数一数,一会你就错乱了。数一数,就不知道哪到哪去了。就是说观照不着。这是觉悟的心。一至十,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一二三四五,那心就注意,散乱心没有了。这数数,一至十,一至十来回这么数。数数又忘了,又错了,心不在焉了。完了,再从头数。这时候用数字来收摄你的心,令它不散乱,这是修。

证的时候呢?数数的到时候,功夫到了,觉悟的心自然的流转。一至十,一至十,从来不错了,觉悟了。从一至十不假作意,不假功力,心定下来了。这样一至十,这是觉照的。这时候,你觉得数数气息没了,一至十也没了,微细了。心不颠倒,意不散乱,这叫是入于随,这叫数息门,完了随息门。数息法的第二个阶段,就是修持的方法,修随、证随两种。把前头数息法丢了,随息出入。你不是呼吸吗?一呼一吸、一吸一呼、一呼一吸,那观照这个息,观照你的气,摄心。知道我这现在出息,我这现在入息,我这出息我这入息,就观照这个出入息。观观的心就微细了,出入息都没有了,修成了。这个成,就是证得了。证什么?没有别的念头,只有一个息。这第一个叫数息门,数息门是两个,一个数息,一个随息。数随,第一个门修完了,修第二个门。第二门修完了,修第三个门——止。

先是数数,后来是随着呼吸,第三个修止。止也两种,也是修止、证止。这时候已经诸缘息灭,不念数随,也不念数息。什么呢?止住了,凝寂其心。心就停到这儿,证止下来,觉得身心泯然入定,就入室了。这叫入定。但是你没有数没有息,它是一步一步入的,自己入定了。一入定,什么都不计。不见内外的相貌,而定持心,定法持着你的心,任运不动,心不随念转。

在定上要起观照。观照什么呢?说这个定属于因缘的,这就我们说入法界,随界入法。法跟界和合而有,这个所有的,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在不执著时候,定之后起念。这个念什么呢?就是起观,定后生观。数门、随息门、止门,现在是观门。

观也是两种,一个修观,一个证观。修观的时候,怎么观呢?观你的出入息,很微细的,像空中风,空中没有风,观照空中有风的样子。观什么?观你身体的爪生发长脉转筋摇,一切筋骨三十六相,这三十六相大家查那法数去,爪生发长脉转筋摇得一个一个的观。这个心识观识无常的,你这一观你哪,你那心是简直不住刹那不住,你观照它刹那不住。修的时候这样观。

到你证入的时候,觉得你这个出入息,不是靠鼻子、嘴巴,每个汗毛孔都在有出入息。那个定,所以这是止门所起的观门,哪开了慧了。慧眼开了,这心眼开门。用心来观照这三十六物,你看见你这自己的身体三十六物,周身的虫子,内外不净。这样这个时候,你才看到刹那不停,这心里头既生悲又生欢喜。这时候观法无我,观修无常,观受是苦。这时候这些都现前点了,把前头的颠倒颠倒过来,这叫起观门。

观门再进一步,观还净,这是不净的。还净有修还、有证还。修还,说我这个观是从我心生的,那我这个心反观,又来观这个心,心没有。反观就是心本无生,因境有。心自己观没有生,这观因这个身体而有的心。这心本无生因境有。说我观这个境又有的,还还转来,修还、证还。观这个是从心生的,心又反观来观心。这一观心本不生,心既不生,也没有有。不生就没有,不生还有吗?不生故无有,不有就是空,还门了。没有就是空了,空故。没有能观的观心,空,哪有个心来观。连观的心都没有,还能有境吗?能观的心没有,所观的境也不存在,就叫境智双亡,就心境双亡。

这在《华严经》就讲怎么讲?妄尽还源,这叫妄尽还源观。这一个功夫怎么来的?这个功夫还门从观门来的。观门怎么来的,观门从止门来的,止门从随息门来的。随息门怎么来的,从数息门来的。这最初是数数,数数的功夫越来越深,叫还门,这时候才清净了。

还门再进一步就叫净门。这叫数随止观还净六妙法门。这修净,修净门。修净也两种,一个修的时候,一个证的时候。大家不要忘记了,数息门修的时候是一种情况,证的时候又是一种情况。证了之后到随息门又起修,修完了又证。随息门进入止门的时候,又起修,修完了又证,证完了而后起观察。观门,观门又修,修完了又证,证完了又起修。修还,还完了又证,证完了以后又起修,修净。净就修净,证净。证净就是证得了,证得了。

这个时候,你真正定慧,从定修慧,慧又照定,定慧均等。这个时候,你心里头心慧相应了,产生无边无碍的方便。这叫什么?这叫正受。咱们经常讲三昧,这就叫三昧。所以咱们现在讲六妙门,数随止属于定,观还净属于慧,就是止观双修六妙法门。慧发成了真正的明,这一个明就了了生死。这就离生死,证涅槃。这跟涅槃就叫妙,六门是生死,证到涅槃就妙了。那都叫门,门是通达的意。说这六种方法,能够通达到涅槃,不生死,了了生死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文珠法师《理性感性与觉性》

今天的讲题,是理性、感性、与觉性,可分三点来说明:...

《观无量寿佛经》第六观:总观想

【经文】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

星云大师《云何应住》

无壳蜗牛,没有房子安住,成群结队的向政府抗争,要求...

不要以为修行就是闭眼打坐

不要以为修行就是闭眼打坐。若你那么想,改变它!稳定...

星云大师《如何安心立命》

处在当前这个充满声色诱惑的世界里,我们如何安心立命...

学佛人应警惕的十大问题

一、法不契机、择法不当: 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经典,八...

什么是四禅八定

佛教的四禅八定是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即初禅...

怎样才叫做清净

一、清净的内容 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地藏菩萨最初的发心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

父母未生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

一定要报母恩

当你苦难的时候,你会喊妈妈,好多人:哎呀!我的妈啊...

永远布施欢喜心

现在我讲施心,能舍,舍什么呢?属于我自己拥有的、属...

【佛教词典】法悭

(术语)二悭之一。谓悭惜佛法不肯教导他人也。...

【佛教词典】佛教年表(1579年-1991年)

1579年(明神宗万历七年)   俞大猷卒。生前以俞氏棍...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

癌症病患念观音得救

在台湾有一个佛教堂,它的理事长叫曹刚,信佛很虔诚。...

【推荐】佛陀生气

凡人很容易生气,佛陀是不是也会生气呢?佛陀当然会生...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

改变自己的九条建议

一、不沉湎于过去,只活当下 电影《功夫熊猫1》中一句...

兄弟二人俱出家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非常欣乐佛法,于是两人都出...

能修此十一种法,道业必有成就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为比丘众开...

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禅定的功夫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自性具足着一...

到极乐世界能得寿命无量,修行永不退转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佛陀又...

这样去做,地藏菩萨就能加持成就你的大愿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

修持大悲咒的感应和心得报告

特别提示:大悲咒的感应真是太多了,但这篇小文章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