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付出之后才能有回报

2012/08/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一位智者曾经对我说:“凡事如果能放下自我,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然而,现代社会由于道德沦丧、世风日下,致使每个人都把自我保护看得很重,真正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为他人着想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我自己也是在成为修炼人之后才逐渐的放下了自我。当一个人为了个人的利益或私欲去争去斗时,就会引起无限的纷争。其实,“祥和致福,和气生财”等古人的人生智慧很有道理,能舍才能得,有付出才有收获。当一个人放下自我时,他才能真正感受到“山穷水尽已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精神境界。

相传古时候有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忍,濒临死亡。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坚持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终于在沙漠中找到了一间被废弃了很久的小屋。他在屋子的前面发现了一个吸水器,可是却滴水全无。正当他无可奈何之际,忽然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请你离开这里之前一定要把水壶灌满。”他读完之后小心翼翼的打开了水壶塞,果然里面有一壶水。

这个人此时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如果按照这张纸条上所说的把那壶水倒進吸水器中之后,吸水器仍然吸不出水来,自己有可能被活活的渴死在沙漠中;如果马上把这壶水喝下去就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那样做后来的人到达这里时就没有任何希望了。他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决心按照纸条上面所说的去做,果然从吸水器中吸出了清纯的泉水。于是他痛痛快快的喝了个够!休息了片刻之后,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又在纸条上加写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放下自我为他人付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当一个人真正的放下自我的时候,辨别真假的智慧就会自然而出,他必定可以得到意外的惊喜与收获。人世间的事,虽然并不是每一次付出就会马上有回报,但是只有在付出之后才可能有回报,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如何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

问: 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我很在乎别人...

善加利用你的「缺陷」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

【推荐】荷花与泥土

泥问:我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人间一...

悭心难舍

古时候有个须和多国,国王名叫萨多浮。一日国王出外游...

五个方面分析「无我」的含义

佛教的经典和论着浩瀚如海,其数量更是数不胜数。随着...

一朵可以辨别是人还是鬼的红花

如满禅师的王姓朋友逝世了,他就去为朋友诵经超度。一...

二鬼争尸

曾有人远行时,独自夜宿在一空房子。半夜有鬼肩扛着死...

一切皆不是「我」的

在提到四大皆空这个名词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会说:出家...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为什么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

见性是恒常不变、恒常随缘,恒常随缘、恒常不变;虽然...

发菩提心方能消宿业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

妙莲老和尚:大智大勇

一、舍小智小仁小勇 大家都知道佛法难闻、难遇,闻到...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

【佛教词典】净眼三昧

(术语)一心观梵释诸天之净身名为净眼三昧。大日经疏...

【佛教词典】蒸沙作饭

又作蒸砂作饭。谓蒸沙石欲其成饭,比喻事物之不可成。...

「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问: 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东林高贤记——佛驮跋陀罗尊者

佛驮跋陀罗尊者,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其塔现存庐山东...

我们往生的电影,十劫前就拍好了

关于第十八愿末学有新感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在...

一诚长老:菩提无尽海 智慧功德藏

【编者按】在一诚法师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期间,他弘...

火宅三车喻

有一位大长者,年事已高且家财万贯,拥有无数的田宅仆...

广钦老和尚对出家弟子之开示--放下俗情,提起愿力

如果情执未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但如至诚恳...

倓虚法师智斗阎王死而复生

一、到阴间去了 在当时,闹时令症的人最怕闹肚子,只要...

智者大师的生平与临终往生事迹

智顗【yǐ】 ,字德安,俗姓陈,河南颍川人。母亲怀孕时...

林则徐:十无益格言

1、【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一个人,假如连父母都不孝...

没有厌离心是否是修净土的障碍

问: 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

信此六字洪名,乃一切佛法行门之总持陀罗尼

疏文 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

在家居士的三种戒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学佛的全部内涵,由戒生定,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