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正的喜乐

南怀瑾老师  2012/1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刚才提到修禅定会得喜乐,这是密宗的讲法。修佛法还是要多注意显教,要根据佛的经典和菩萨的经论修持、密宗的讲法都有一点著相。在显教就不用喜乐这个词了,除了禅定方面叫喜乐,真正大乘佛法用的是“轻安”两个字。

一般人读到轻安两个字就很轻易的过去了,其实那是真功夫,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身体真通了以后,没有痛苦,身体会变轻巧了,自己也感觉到没有障碍了,安详了,轻了。不像我们平常都觉得粗粗重重的。

喜乐也可以说是轻安的前奏,轻安也可以说是喜乐的前奏。真正的喜乐是绝对的轻安。像我们现在病痛难过起来,身体就粗重了,平常无病无痛的时候自己以为很轻安了,其实那并不轻安。你若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有个身体本身就是障碍,所以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最大的拖累就是这个身体。

元朝有一位大禅师高峰妙,徒弟向他问道,结果一进门就挨师父骂:“谁叫你拖这个死尸来的?”其实他不是骂徒弟叫他参究。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尸体,活著的时候会走路,会讲话,也会思想,会吵架,当然也会做事。但是,那个拖动这个身体的又是什么东西呢?所以这里,他用禅宗法语:“谁叫你拖死尸来的?”因为,只要这个身体(尸体)在,都没有达到轻安。但是,并不是说没有身体就轻安了。不但要把身体转化成轻安,心理、心情都要轻安才行。你们看,有些人个性闷闷的,发不出来,情绪不安定。说得好听一点叫内向,其实,内向都是有问题的。

大家一想到“乐”,就想到身体快感,就想到男女交媾达到的高潮最乐,其实那是很普通的。“喜”,大家以为哈哈大笑就是喜,那也是普通的喜。真的喜乐是大轻安!所以大乘经典上说,菩萨有内触妙乐,那个妙乐就不是普通快感的那个乐了。密宗很少提到这些,只是用喜乐来讲。

现在我问大家,你们想一想,你每天活著,觉得自己最粗重的是哪一部分?每个人都不一样。真正达到轻安喜乐,有功夫的境界,头脑永远是清醒的,像蓝天一样,万里青天无片云。

所以说,佛者觉也!这个觉性永远是清净圆满。头顶怕冷怕热是外面触受的作用,真到了那个境界,即使是外面还怕冷怕热,但头顶中心永远是清凉的,不是昏昏沈沈的。真的轻安的感觉是清凉的。

因此,从现在科学来讲,真正修道与脑的关系很大。需要清楚脑髓、间脑、皮质神经等。达到那个清净、舒服、自在的境界时,精神是昼夜常明的,不需要睡觉,永远是太阳那么光明,月亮那么清凉。这个光明并不是有相的光。

但要达到这些境界太难了。过去道书上讲,初步人仙、地仙的神仙境界,可以“身轻如叶”,身体轻得像一片树叶子在虚空里飘一样,是“昼夜常明”“夜睡无梦”,甚至说是“行疾奔马”,他轻轻走路可以像马跑那么快。

所以说,生命有无比的功能,无比的价值,普通人在那里轮回千生万劫,都是白活了,都没有把生命功能发起来。拙火不过是把生命功能初步发起而已。这些都还只是讲生理、物理的这一块,还没有讲心理的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扮新娘

三十多年前,在我办的佛学院里,有一个比丘尼,四方脸...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作一个比较

这一段是说明以愿导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当中...

身心安乐之行

昔日,佛陀曾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

圣严法师《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

没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

怎么样能够战胜自己呢?当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强忍,...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

原文: 然苦乐祸福,本无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为乐...

没有人能让我们痛苦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

苦乐都随缘

生活在世间,苦多乐少,我们常常要面对痛苦,生命中的...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常律法师:修持药师法门的感应实例

药师经云: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

不肯念佛者,皆是福薄之人

昔时有人问莲池大师:一个人不信净土,不愿修念佛法门...

念佛人要准备些什么事情

净土宗到底要准备些什么事情?简单讲一句话就够了:有...

【推荐】观音菩萨在哪里呢

在各大寺礼拜佛菩萨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说:普陀山的...

【佛教词典】以字不成八字非

禅林用语。又作以字不成八字不是。以字,指写在护符上...

【佛教词典】十六开士

(名数)贤护等十六居士菩萨也。碧岩七十八则曰:古有...

从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来解释无量寿

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

【推荐】这些牛都是过去在寺院住过的出家人

有人觉得:我们这里规矩太严,动不动就打香板,这样打...

【推荐】往生净土不能存侥幸心理

大家要注意,不能看到《观经》中的下三品往生说,反正...

亲身经历的观音菩萨灵感事迹八则

信佛前后都听过、看过别人讲菩萨灵感的事迹,然而我和...

圣严法师《逢凶化吉》

在发生911恐怖事件后,大家都希望我不要去美国了。 我...

印光大师:净业行持

凡修净业,以决志求生西方为本,而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

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

但随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 前面是讲因地的随顺,...

忘恩负义的樵夫

从前,有一个樵夫,入山砍柴,不觉天色将晚,急忙收拾...

因过去业缘,未能见佛庄严相

昔时,释迦佛出现于世,为父王及大众宣说观佛三昧法门...

人生如梦,但可以选择自己的路

每个人出生时,赤裸裸地离开母亲身体,那种痛虽然彻骨...

快乐不在环境,而在于心境

一位哲人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

曲折所带来的财富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中写道: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