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用功和修行

仁焕法师  2013/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用功和修行

今天讲一讲在家人如何建立家庭。因为很多同修都在问,到底我如何修行好?那么表示大家对用功和修行这两个层次弄不清楚。

不管你在家也好,在寺院也好,念经、念咒、念佛、闭关,应该算是用功。什么叫做修行呢?修行是在生活当中,在日常中,对照自己,改变自己。就如小孩去念书就叫做用功,小孩毕业了到社会发挥学到的知识文化,那是修行。用功是目的是加深自己的学问,修行是实践学问。

你们在家人,如何算是修行呢?汉传佛教有五大菩萨,其中仅仅有一位菩萨是以出家身代表,就是地藏王菩萨。其他四位菩萨,文殊、普贤,观世音到弥勒菩萨,是在家身。地藏王菩萨超度他父母,那表示生命解脱于出家,生活实践于在家。出家叫做出世法,在家叫做入世法。

大家应该懂得,佛法没有远离生命,佛法没有远离家庭,佛法没有远离生活,佛法没有远离事业。很多人都认为学佛以后不要家庭,不要生活,不要事业,这种学佛人完全没有理解。当然在用功的过程中,应该暂时有一段专门的时间来修养。比如小孩读书,从小学到大学的这个阶段应该是以学习为主。如果我们修养都不要家庭,都不要生活,都不要事业,那想问大家,我们修养这些东西干什么呢?

佛法本身的作用是什么?佛法本身是智慧的教育,佛法本身是觉悟的教育,佛法本身是慈悲的教育。如果人缺少了智慧就叫做糊涂人,做什么都不行;人如果缺少了觉悟,是非常小气的人。觉悟的人就是大大方方,大方缘分就大,小气就没有缘分。

有了智慧,有了觉悟,才能很好地发挥慈悲作用。如果人没有智慧,没有觉悟,所讲的慈悲是假慈悲的,同时容易变成好心办坏事。因为智慧的人首先明白因果,明白自己的能力,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觉悟的人有能力完善因果,然后转变因果。如果缺少这两个方面,本来你是一片好心想帮助别人,就容易变成好心办坏事了。比如人参是一种补品,你认为人有病了就给他吃人参,本来是一种好心。如果得的是瘟疫病,你给他吃人参,人参一进口,病人马上去“报到”了。给人参的人有恶意吗?没有,但是病人死了。

智慧是明白自己,觉悟是理解周围。我们经常说“贫穷”,没有智慧就贫,没有觉悟就穷。因为没有智慧的人根本不懂得把握自己,没有觉悟的人始终没有缘分,所以就穷了。

看一个人有没有智慧,就看他的事业、家庭生活,因为智慧是人的福德;看一个人有没有觉悟,就看他是否懂得照顾周围。智慧和聪明不一样,智慧人他做什么事都懂得因果,聪明人就不怕因果,最后就被因果淘汰了。觉悟的人就懂得,自己有条件生存,就必定给周围共同享受,这就是觉悟的人。

建立家庭不是单方面为了生活。家庭也好,社会也好,世界也好,应该以人为本。人应该以生命为本,人有命了才拥有一切。命没有的话,所有东西自然就变成身外物。比如身体不健康,你有山珍海味也吃不进去啊,也用不上啊。假如身体好,不需要山珍海味,天天吃野菜也非常有意思。

所以,修养并不是出家人的专利。用佛的观念来讲,应该是全人类普及修养。现在人没有明白到修养对世界和平很重要。修养是提高人类文明,是提高人类各个方面的进化,特别提高整个人类和大自然同步保护。
佛认为,生命灵性是平等的,但是果报有差别。果报有差别是他自作自受的过程。有智慧的人有觉悟的人,要把那些没有能力的人扶助起来,让他们和有能力的人一样得到平等、快乐、自在每一天。所以佛教以慈悲为怀,以智慧来法化人。

智慧是基础教育,觉悟是高等教育。什么叫做基本智慧呢?一切以人为本,人以命为本,命以健康快乐为本。人有健康和快乐以后就得到自在,所以《心经》里面叫做观自在菩萨。

得到健康有什么好处呢?自己首先不麻烦别人,自己得到自在以后就不去麻烦周围。自己有痛苦,一人有难,合家不安。合家不安了,就自然影响到全家的事业、生活,因为生活的好坏和事业直接有关。所以事业是生活的前提,健康是事业的前提。

我以前有病了才体会到健康很珍贵。自己痛苦是非常小的事,麻烦周围,给很多同修、也给家族带来很多的麻烦,那是大事。有健康多么自在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无论离合,婚姻都是一场修行

关于如何处理家庭伦理关系,佛陀在《善生经》中把在家...

大安法师:念佛不能走极端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 我们...

达到什么境界才可以食肉饮酒行淫偷盗

《永明延寿禅师全书》: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

专修与杂修的利弊得失

问: 古往今来求生净土的祖师们,对于念佛是否往生的...

莲池大师:僧训日纪

法师省己之训 《法炬陀罗尼法师品》云:夫法师者,常应...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属,当以勤心照顾店铺为事。所言修...

以佛法来指导自己的身语意

要知道由闻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对此获得定解之后,...

随缘行善积德的方法

第一与人为善: 何谓与人为善,念念不忘为大众着想,...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少吃肉的七个秘诀

想为地球尽点心力吗?从少吃肉开始吧! 「吃素救地球...

没有人能带着妄想往生

我们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但是过去已经不能改变了,因为...

素食是治疗心脏病的良方

许多医生以他汀类(statin)处方药比如立普妥(Lipito...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佛曰:忧生于执著,患生于执著。 凡无执著心,亦无所...

【佛教词典】六爱身

【六爱身】 p0296 大毗婆沙论四十九卷十六页云:有六爱...

【佛教词典】十善(二)

法界次第云:十善者,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

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

问: 我半生辛苦奋斗,为家人谋得一栖身之处,本该高...

梦中见佛的公案

这个忆念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讲到这个忆念,这个感...

《地藏经》的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是什么意思

问: 《地藏经》里的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

净土为何独指西方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一门入后门门入,...

禅的方法和求生的愿力两者并重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

了解自己的优点

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来世间,都有各自的使命,唯有...

少一个念头,则少一个业,多一个解脱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对任何事不挂...

深信因果是学佛的根本

我们要知道,一个国家里面有这样多的人,难免有良莠不...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持戒对修行很重要 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

真切工夫才有悟处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几句话,是...

写给徘徊在修行路上的朋友

修行就是很苦的一件事情。其实修行说起来很简单,但是...

念佛贵在专

清代有一位圆融大师,字竺峰,俗姓姚,湖州清德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