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论离合,婚姻都是一场修行

2016/08/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论离合,婚姻都是一场修行

关于如何处理家庭伦理关系,佛陀在《善生经》中把在家佛弟子在修行和做人处事中的责任和义务都讲得非常到位、非常明确。佛陀的教化契机契理,但古人比较重视哲理的探求,所以这部经典一直没有真正受到重视。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太虚法师开始重视并讲解这部经典。它的道理很浅显,其中一段详细的讲了夫妻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云何为五?

一者怜念妻子(忆念妻子操持家务的辛劳,生儿育女的辛苦);

二者不轻慢(不要有大男子主义);

三者为做璎珞严具(让妻子打扮得端庄美丽);

四者于家中得自在(家里的事情要让妻子做主,让妻子在家里有安全感);

五者念妻亲亲(爱敬妻子娘家眷属亲人)。

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其夫。云何十三?

一者重爱敬夫(感情是基础);

二者重供养夫(使丈夫在饮食衣服上得到及时供养);

三者善念其夫(体贴,经常要想到丈夫在外面工作很辛苦很劳累);

四者摄持作业(使家产不致破败,使事业不致破败,想方设法,来增益家庭的财富);

五者善摄眷属(使家庭和睦);

六者前以瞻侍(要能很好的侍奉丈夫的长辈);

七者后以爱行(背后决不说家庭、父母的长短);

八者言以诚实;

九者不禁制门(不要限制男方父母亲友到家里来,要热诚招待欢迎);

十者见来赞善(不但不限制人家来,来了还要欢喜赞叹);

十一者敷设床待(客人来了,应该有座位和住处);

十二者施设净美丰饶饮食(要用好吃的款待客人,温暖亲近);

十三者供养沙门梵志(恭敬供养三宝)。

做丈夫的只有五件事,做妻子的有十三件事,是不是不平等呢?

佛陀在2500年前男女极不平等的印度,提出丈夫要怜念妻子不轻慢,足以可见在佛陀的眼中,一切众生平等无二,皆有佛性。

这十三条讲得非常全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是作为妻子对待丈夫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主要是前三条;二是第四条,家产事业的问题;三是第五至第八条,讲如何善摄眷属的问题;四是第九至第十三条,如何处理家庭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供养三宝。这其实正显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很多非常关键的问题,都取决于女性如何把握、如何操持。近代印光大师在文钞中也反复提及:“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

说到这里,还有一部经,对于当今的家庭生活和婚姻矛盾的化解也有重要意义,即《玉耶经》。这部经是佛陀因须达长者(用黄金铺地建立祇园精舍的的长者)的请求,对须达长者的媳妇玉耶进行教化。在此经中,佛陀以其无上智慧对女性及为人妻的问题做出了精细剖析和精辟分类。玉耶因出身名门贵族、容貌姣好但不信佛法,出嫁到大长者家为人妻后,骄慢无理、不守妇道。佛陀因机施教,使玉耶深知自己的罪过,决心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并就此在佛前请受十戒为优婆夷,皈依三宝。

佛告玉耶。女人不当自恃端正轻慢夫婿。何谓端正。除却邪态八十四姤定意一心是为端正。不以颜色面目发彩为端正也。佛告玉耶。妇事姑妐夫婿,有五善三恶。

何等为五善。

一者为妇当晚卧早起,栉梳发彩整顿衣服,洗拭面目勿有垢秽,执于作事先启所尊;心常恭顺,设有甘美不得先食。

二者夫壻呵骂不得嗔恨;

三者一心守夫婿,不得念邪淫;

四者常愿夫婿长寿,出行妇当整顿家中;

五者常念夫善不念夫恶。是为五善。

何等为三恶。

一者不以妇礼承事姑妐夫婿,但欲美食先而啖之。未冥早卧日出不起,夫欲教呵嗔目视夫,应拒犹骂;

二者不一心向夫婿,但念他男子;

三者欲令夫死早得更嫁。是为三恶。

玉耶默然无辞答佛。佛告玉耶,世间有七辈妇。一妇如母。二妇如妹。三妇如善知识。四妇如妇。五妇如婢。六妇如怨家。七妇如夺命。是为七辈妇。

这部经典是以女性的婚姻生活为背景而说法,但佛陀也同时是在给已婚的在家男人说法,作为男人,应能体会到佛陀在告诉我们如何做丈夫。丈夫也可以分为七类:一夫如父、二夫如兄、三夫如善知识、四夫如夫、五夫如谦夫、六夫如怨夫、七夫如夺命夫。

佛陀的眼里没有男、女的分别,如能从无男女分别的层面来解读《玉耶经》,我们可以称此经是“现代家庭和谐美满的宝典”。这就更进一步验证,佛法的般若智慧,不受时空的影响,佛说八万四千法,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法为筏喻,意在彼岸。

希望每个在婚姻中的朋友,都能够从佛法中学习,修行圆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修行人常犯的通病》

山头主义,门户之见 弘一大师说:【因所皈依者为僧,...

成就九法得道果

昔日,佛陀与五百位比丘于迦毗罗国的闇婆梨果园弘法度...

三种层次的念佛人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

圣严法师《禅--人类意识》

一、佛教对人类意识的分析 佛教把意识分为心、意、识...

女儿的礼盒

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5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

怎么个修行?怎么修法?怎么修怎么行?首先要知道我们...

石头和尚的十味妙药

云南昆明华亭寺内,存有一奇特药方,它是唐朝无际石头...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

【推荐】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忏悔法门的时候,有居士问:师父,我...

何谓「涅槃寂静」

我们修行无常无我以后,最后的结果很重要涅槃寂静,这...

持名念佛为往生净土之要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释迦世尊,阐扬于历代圣贤。...

【佛教词典】业颠倒

【业颠倒】 p1218 瑜伽九卷五页云:业颠倒云何?此有三...

【佛教词典】无量声佛顶

(菩萨)胎藏界释迦院释尊之右第五位。密号曰妙响金刚...

正物须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正物须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若离世间证菩提,怎见如...

兔王舍身供养梵志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萨道,由于宿世余业的...

念佛的秘诀与方法

我们修念佛法门,有没有秘诀?印光大师这样告诉我们,...

以和为贵有什么好处呢

「和」是一个极富正能量的字眼。有关「和」的词汇非常...

宝手比丘

佛陀时代,舍卫国中有位大富长者的夫人生了一个儿子,...

寿康宝鉴序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否有联系和区别

问: 请问师父,我们在经典中常常可以读到南无阿弥陀...

应该念阿弥陀佛还是观世音菩萨

问: 我学佛是因为观世音菩萨示现了一下。我现在应该念...

【推荐】人人只知有强冤家,而不知有软冤家

佛法不是送人情的,不同世间法,可以作人情送。古人云...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无念,许多修行人很熟悉这个词,但并不确定什么才是无...

「自赞毁他」与「说四众过」

这个口业我们解释一下。在菩萨戒是很重视口业,诸位!...

了幻法师:如何当好妻子

如何为妻,佛陀教诫甚多。如佛言:女人当一心向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