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虚云老和尚  2019/0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持戒对修行很重要

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如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修学者必须依佛戒,戒为无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则不论参禅、念佛、讲经,无一不是佛法;若离佛戒,纵参禅、念佛、讲经,亦与佛法相违,入于外道。

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 可知道持戒的重要。

持戒的人,龙天拥护,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从前在罽宾国近著僧伽蓝的地,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地方。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他,总没法把他赶跑。后来另有一位僧人,也不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 贤善远此处去。 ” 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他说: “ 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 ”

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或云:六祖说:“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

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著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持戒的用心处

佛虽说种种法门,无论大小乘戒,皆以三归五戒为根本。务使受持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依之立身齐家治国,则人道主义尽。且苦因既息,苦果自灭,解脱三涂苦,生人天中,易入佛乘,则学佛主义亦尽。故三归五戒,是导世之良津,拔苦与乐之妙法。

欲脱生死黏,去烦恼缚,非五戒不为功。故云:“ 五戒不持,人天路绝。 ” 夫 “ 戒 ” 者,生善灭恶之基,道德之本,超凡入圣之工具。以从戒生定,从定发慧,因戒定慧,方由菩提路而成正觉。故才登戒品,便成佛可期,故曰:“ 戒为无上菩提本 ” 也。

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 当知 “ 摄心 ” 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 “ 摄心 ” 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现在的佛法比较盛行的,是净土与禅宗。但一般僧众,都忽略了戒律,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 ” 三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这是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应特别注意的。

持戒从十善开始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总要步步立稳脚根,远离妄想执著,便是无上菩提。

古德所谓:“ 平常心是道。 ” 只如孔子之道,不外 “ 中庸 ” 。约理边说:不偏是谓中,不易之谓庸。约事边说:中者中道,凡事无过无不及。庸者,庸常,远离怪力乱神,循分做人,别无奇特。

佛法也是一样,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六祖说:“ 心平何劳持戒。 ” 是为最上根人说。上根利智一闻道法,行解相应,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善相且无,何有于恶。若是中下根下,常被境风所转。

“心平 ” 二字,谈何容易?

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名为八风。行人遇著利风,便生贪著;遇著衰风,便生愁懊;遇著毁风,便生嗔恚;遇著誉风,便生欢喜;遇著称风,居之不疑;遇著讥风,因羞成怒;遇著苦风,丧其所守;遇著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

曷若恒时步步为营,从事相体认:举心动念,当修十善。事相虽末,摄末归本,疾得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虚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

云居山竺慎师身上发生的一个事情

你要是见到境界,也不能生欢喜。一生欢喜也同样找麻烦...

不偷盗得十种功德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

受戒后犯戒,罪业是否比不受戒来得大

问: 是先受菩萨戒后再慢慢持,还是等持好了再受?如...

把戒持好,自然有护法神护你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大家要好好发心用功,不是开玩笑...

阿阇世王五百妃失璎珞记

释迦牟尼佛有一段时间住在摩揭陀国首府王舍城中。当时...

当下的念头若是念佛,就不会犯戒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愿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

律宗大德广化法师

在台湾的佛教中,专弘律学的比丘,除了济涛律师外,再...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

在爱情中成长

《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

佛陀的慈悲观

慈悲是佛的特殊功德,他以深广的慈悲心,救护一切众生...

淫心乍起,当起四觉观

凡夫起淫欲,世世常迁徙。宿生为女时,见男便喜欢。今...

【佛教词典】智旭

(人名)名智旭,字蕅益,自号八不道人。从所居而曰灵...

【佛教词典】清代佛教

清代佛教是从清顺治元年(1644)至宣统三年(1911)共...

常想地狱苦,道念由此生

我们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们应如佛所说:「常想...

用这个宝贵的人身,让生命更有价值

这样我们如果放在这么一个长远的时空底下来看,我们原...

果报还自受

一日,佛陀问目连尊者说:如果你的敌人怒目冲冠,来势...

家庭和睦之法

谦以待人,放下人我心 我以谦往,彼必以和来,大率家庭...

生气时不妨先做这三件事

俗话说气大伤身,但很少有人能在怒火冲头的时候做到心...

平时念佛与临终念佛的利益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

要学做自己的主人

人生,迷迷糊糊地来,懵懵懂懂地离开。这辈子,我们到...

到了极乐世界,你还有什么舍不得

《阿弥陀经》里除了一至七日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放下嫉妒心境宽

什么是嫉妒?如何对治? 我们要对治嫉妒心,首先要知道...

人生就是一场戏

电视的荧光幕什么都没有,电视一开,什么都有;电影的...

李炳南居士的皈依因缘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

圣严法师《发愿》

每一个人都会贪生怕死,只可惜当我们正在呱呱落地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