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净界法师  2023/05/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

第二段他又说出第二个理由。为什么要布施呢?虽然资财是无常的。无常是无常,我还是喜欢把它留在身边。那么这当中讲出第二个理由,说由施能生他世乐。这个物资在你的身边,是如此的无常败坏。假设你能够在将它还没有破坏之前,把它布施出去,这当中会创造一种善的业力。这个业力就能够引生你来世可乐的果报,你会因为这样的善业力,来生会受用可乐的果报。由施能生他世乐。

关于在这段文,在《法句经》佛陀讲出一段譬喻,来解释这个道理。讲到一个国王跟一个医生的故事。说有一位大国王生病,就贴了一个公告,哪一个医生能够把我治好,我就赏他种种的珍宝、种种的东西。那么就有一个医生来应征了。好,就被录取了。这个医生就住在国王的宫殿里面,为国王来调理他的医药。但是在医的过程当中,国王都没有表示任何的供养,也没有说要供养他什么东西。这个医生在为国王治病的时候,他也没有尽全力。就是很平常的,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尽完全的力量。

但是国王虽然表面上没有说要给他珍宝,事实上,国王私下已经安排了他的大臣,去把医生的房子翻修了一翻。根据医生对他调理医药尽心的程度,把医生的房子给翻修了一番。就根据医生对它这个调理医药进行的程度,把他房子重新又翻修了一次。但是这件事情医生完全不知道。他还是照正常的轨则,结果把国王的病给治好。治好以后,国王也没讲什么。他就跟国王告假,当然他也不敢提,大国王的境界,谁敢去触恼国王呢,就回去了。

回到家以后,一看,哎呀,我过去的房子怎么不见了呢?变成一栋高楼大厦,外面很多的牛羊成群。问他家人,这个房子是谁的呢?说你去帮国王治病的时候,国王就为我们盖大房子,把这个旧房子给拆了,前面的牛羊都是国王送的。他应该很高兴,但是又很后悔,早知道国王对我这么好,当初我应该更尽力的布施才对。

佛陀就以这个故事来勉励我们菩萨,说我们布施亦复如是。由施能生他世乐,因为布施所产生的业力,你今生看不到,这叫异熟果。异时而熟。你今生布施的果报,来生才会看得到,我们往往到来生才会后悔。尤其是天人,天人他有天眼通,到天上去以后,有种种的快乐的境界。他会用神通去观察一下,我为什么会到天上来呢?噢,我前生就是怎么怎么的布施,他当然会很庆幸,但是天人也会后悔。早知道我今天会得到这样的果报,我当初的布施应该更彻底一点,这个果报能更殊胜一点。

就是说,我们往往不能看到他世乐,使令我们在今生布施的时候,没办法尽力。佛陀告诉我们,由施能生他世乐。虽然你在布施的时候,你现在的环境一点都没改变,但是在你的身心当中,已经创造出一种强大的善业,会引生你来世可乐的果报。

这是讲到布施的功德。那么我们不布施有什么过患呢?不施现法亦生苦,我们不断地积集资财,世界上的事情很奇怪,东西积集得越多,越贪心。我们凡夫的贪,他是不会满足。你没钱的时候,还不见得会起贪,你越有钱就需要越多。贪烦恼魔,贪火越大。贪求心越大有什么过患呢?你就不容易满足。

经典上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一个人少欲知足,他虽然睡在地上,也觉得很快乐。他觉得有个大地睡,心满意足,比睡在大海中好。不知足的人,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的人睡在天堂,觉得天堂还有很多的问题,他心中老是想着更好的东西。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比如说我们在僧团就很清楚了,大家一起吃饭,吃同样的饭菜。有些人吃得津津有味,少欲知足,有些人闷闷不乐。就是说每一个人的贪欲心,有厚薄的不同。所以说我们今天不布施的话,积聚很多的资财,在点点滴滴当中,就增长我们的贪欲。我们贪欲增加以后,不要说来生的痛苦,今生你就不快乐。因为你贪欲越强,所需求越多,就算生活得很好,你还是不快乐。所以讲不施现法亦生苦,因为你增长了烦恼。

结论: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

人间的诸财就像流星,一剎那就消失。你决定没有一个不舍的诸财物,绝对不可能有一个恒常跟着你受用的诸财物,你任何一个东西,迟早要施舍,就这个意思。这当中讲出了布施的功德,也讲出了不布施的过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人一定要刻意追求开心吗

问: 人一定要刻意追求开心吗?我觉得人生百味,无须...

万般将不去,唯有早念佛

傅大士云: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

五欲犹如大贼,急当远离

在佛法中主张人们要在生活中对名利、物质上的追求要时...

这些杀生的场所都不会有吉祥的事情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

如何在安逸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问: 如何在安逸的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梦参老和尚答:...

证严法师: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开始,每一个时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观无常悟四谛理法

那伽波罗尊者住在古印度鹿野城时,有位年迈的婆罗门来...

【推荐】以杀生为业的因果报应实例

想说两个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是因为...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凤凰卫视与苏州弘化社采访传印长老

2011年5月9日下午3点,凤凰卫视《智慧东方》栏目记者...

我是个好人,为何还会得癌症

为什么会得癌症?很多人一听到医生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

布施之道

俗话说,鸟为食亡,人为财死。这是说衣食钱财这些身外...

娑婆世界的快乐是一种轮回力量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

【佛教词典】华落莲成

(譬喻)天台所谓妙法莲华经莲华含三种喻意中之第三意...

【佛教词典】体法

(术语)通教之人,不如藏教人依拆色之法,直体达诸法...

星云大师:结婚三部曲

结婚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两个来自不同地方、背景...

鱼篮观音的故事

《旧唐书》上面记载,在唐朝末年,陕西有个金沙河。河...

心中若存这三种念头,将会招感三恶道的苦报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

机巧反招祸,因果天平最公道

憨山大师说: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

心出家的圆融法师以礼佛念佛为终身的修持

圆融法师的往生故事...

如何化解和冤亲债主的仇怨

有弟子困惑于不知要如何化解和冤亲债主的仇怨的问题。...

虚云老和尚《皮袋歌》

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挂碍。三...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原文: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

佛源老和尚二三事(一) 这段时间,我协助冯先生编修...

参禅人最重要是的细行

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缺细行,难入那伽。全细行,...

佛教不能保证任何人不病不死

我这两天接到一个电话,就是说:我家有人住在寺庙里,...

自在随缘安住于任何境界

佛陀在拔耆国时,与诸大阿罗汉,如舍利弗、大目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