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2013/09/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环境中,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使一些人的心态浮躁得宛若汤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着匠气、俗气、躁气,心烦意乱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着急上火者有之,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一此静气。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涵养静气的过程,就是在追求一种平衡,营造一种和谐,积蓄一种底蕴,成就一种境界。

胸怀静气——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深谋远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胸怀静气——才能真正淡泊名利,心态平衡,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

胸怀静气——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心忧天下,不为成绩骄傲,不为挫折沮丧;

胸怀静气——才能把握心理健康,明白事理,可以知荣明辱,可以心无旁骛;

胸怀静气——才能勇于不计名利,追求卓越,高不孤方自赏,低不自抱自弃;

养一点静气,我们遇事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养一点静气我们无事平和超越自我。不歪不斜、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杂气自去,静气自来。

浩然处世,静气养身,在平凡的生命历程中发掘真我,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静气,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东方智慧之一。诸葛亮给他儿子写信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一生的体会。细细品味,"静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的句子,原是出自晚清风云人物翁同和的一幅对联。这幅对联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静气是一种应急的态度。也就是说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不是紧张慌乱,自乱阵脚,而是情急智生或从容应对,所以说,静气是一种主观性极强的态度,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为别人的评价而生活,在被动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有的人则不然,依然我行我素,走自己选择的路,这样的人则最能成功,一位著名画家说:“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抒”。这就是一种处世态度所产生的人生境界了,虽然这种境界很难达到,但是,在失意和迷茫时细细品味,会豁然开朗的。

凡大事面前有静气者,反映出他修炼道行的深邃,大事且能以静制动,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静气决不是柔弱,比如韩信胯下之辱,看客们无不哈哈大笑或为之鸣不平,而韩信却无所谓,这是多么大的气度。

“静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爱恶憎,在一定的环境中某种情绪总是要表露出来的,这就是人的本色。“静气”不可强求,静气源之于定力,我国的佛道儒,都特别强调修身先修心,佛之禅定,道之身定,儒之心定,都强调的是定力。“静气”需要修养,需要自己去历练和积累,“静气”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每个人后天成长的产物,所以,有高有低。

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养一点静气,给自己一片晴朗的天空!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等到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

梦参老和尚:想修禅,怎么入定?

今天有个小道友,劳动的,她突然间看到我,看看左右没...

星云大师:八种不动心

一个人如果没有修养,没有定力,就会变得很脆弱。常常...

七心诀

心善 善良是养生的一大营养素。一个人行善事,能经常...

如何成就一心不乱

九心住(欲界定) 一、内 住 于一切外境摄心令住内境。...

圣严法师《心怀大悲,世界大慈》

在中国文化之中,代表慈悲的是女性,所以母亲被称为慈...

开悟的人,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个开悟的圣人他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为什么?他活...

简朴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自己多年来一直关注和参与环保的活动,参加过捡垃圾、...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

这两句话实际上是两句教人如何立身处世的话。 第一句...

不净观如何修

问: 不净观是对治什么烦恼?如何修? 惠敏法师答:...

生死轮回的根源

我们再看第二段,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生...

纠正别人的缺点,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

【原文】 瞎堂曰:学道之士,要先正其心,然后可以正己...

【佛教词典】这个

(术语)又作者个,指物之辞也。正字通末中曰:者又此...

【佛教词典】母经

(术语)摩怛理迦(Māt?ka),译言本母,一曰母经。毗...

这就是佛教之悲哀啊

念佛珠,念佛咒计数,变装饰; 佛像是恭敬供养,却变艺...

观无常悟四谛理法

那伽波罗尊者住在古印度鹿野城时,有位年迈的婆罗门来...

【佛学漫画】虚云禅师

摘来一滴云端露,龙华三会献佛前...

心可以转业

一个人如果正当你原来的业力,要系缚你的心要来报的时...

放生与救济贫苦患难者哪个重要

原文: 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

不要用情绪来解决事情

不能控制自己情绪,便会被情绪控制自己。情商不高的人...

略论佛教的时空观

人类对宇宙时空的思考与探索从未止步,众说纷纭,可谓...

何谓五眼

在佛教的名词里,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

太虚大师:八识规矩颂讲录

【开 题】 八识规矩颂,将八识分成四类说明:第一类是...

不知道妄想是空的,就很难改变它

《楞严经》就是从今开始改变我们的心态,这个时候你来...

圣严法师《健康的工作态度》

人类为了生存活口,必须赚取活命的衣食,农耕时代的人...

为了念佛求生而示现在世间上的祖师们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