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莲池大师的自规自警

演莲法师  2014/0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莲池大师的自规自警

提起莲池大师,大概在佛门弟子中没有几个不知道他的鼎鼎大名。他是明朝四高僧之一,也是净土宗的第八祖。与他同时代的憨山大师对他推崇备至,尊他为法门周孔,称“师之才,足以经世;悟,足以传心;教,足以契机;戒,足以护法;操,足以励世;规,足以救弊;至若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广运六度,何莫而非妙行!出世始终无一可议者,可谓法门得佛之全体大用者也。夫非应身大士,朗末法之重昏者,何能至此哉!”

大师一生行迹,详载《莲池大师塔铭》,其高山景行,令人不胜敬仰。当年孔子教学生们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遇见贤德之人,就想到自己一定要跟他学习,向他看齐;遇见不贤的人,便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莲池大师是佛门中的高贤,在此姑举一则,试看我们后辈能不能效法他于万一呢?

明朝万历辛丑年正月初十,莲池大师随例到浴堂沐浴,不小心失足滑入热水釜中,从脚后跟到大腿处被严重烫伤,据他自己在笔记中说:“俄而蹈沸釜中,几死矣!其得生者,幸也,龙天救之也。夫为时刹那耳,而死生系焉。命在呼吸,岂不诚然乎哉?”这是说他能够起死回生,纯属万幸,实在是护法龙天救了他。当时虽只是刹那罢了,然而死和生就在这一线之间系着。因此对“命在呼吸间”这句经文有着极深刻的体会。后又因治疗不得法,一直拖延两个月才痊愈。在此期间,他写了《伤足自规》四条如下:

一、自今已往,得一时筋骨轻安,行坐随意,即当思及六道众生苦恼,一心正念。

二、自今已往,虽有人恶骂加我者,非言谤我者,乃至批我颊者,唾我面者,悉顺受之,一心正念。

三、自今已往,虽有人忘恩背去者,恩反仇报者,悉顺受之,一心正念。

四、自今已往,虽有使令不如命者,承值不如法者,或以正语,或以巽语(委婉的话语),随宜而施,不可则已,勿起瞋恚,一心正念。

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曾经有过生与死擦肩而过的经历,只是脱险了便不当一回事,何尝能在在引起无常的警畏,何尝能时时提醒自己一心正念呢?而大师他老人家在八十高龄时,仍写了《自警》七条如下: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衰残,奚啻惜分,一弹指顷,毋杂用心。

毋杂用心者,谓本参正念外,才起一念杂想,即便扫除,摄归正念。不可时刻延捱。今略开七事,真为生死出家,直欲一生了办,务力守之,时时自警。

一、不得蓄资财,造房屋,买田地,置一切精致好物。即经像等,传自太古,出自名家,皆勿留恋,一心正念。

二、不得作种种非紧要福德缘事,姑俟他日大事已明,作之未晚。今且权置万行门,一心正念。

三、不得于好色起贪爱心,于好味等起贪爱心,于好言赞誉我者起贪爱心。不得于恶色起瞋恼心,于恶味等起瞋恼心,于恶言讥毁我者,恶口骂辱我者,恶拳捶打我者,种种拂逆我者,起瞋恼心。乃至过去事或顺或违,未来事或顺或违,皆悉屏绝,坚壁固守,一心正念。

四、不得吟作诗文,书写真草,题贴对联。修饰尺牍,泛览外书,议论他人得失长短,乃至教凭臆见而高心著述,禅未悟彻而妄意拈评,缄口结舌,一心正念。

五、不得交结亲朋,应赴请召,游山玩景,杂话闲谈,凡种种世谛中事,除理所当为决不可已者,余悉休罢,一心正念。

六、不得贪著放逸,恣纵睡眠,大事未明,捍劳忍苦。一心正念。

七、不得与世人竞才竞能,争名争势,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诳称知识,妄自尊高,惟应执卑守愚,终身居学地而自锻炼,常精常进,一心正念。

读了一代高僧的这些自规、自警,想想我们平时又是拿什么来自规自警的?如果没有,何妨就借用莲池大师这现成的十一条来规诫劝勉自己。古德云:“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既欲了办无量劫以来尚未了办的生死大事,岂可不竭尽心力,奋勇猛追芳躅,难道老天还有多少时光好让我们悠缓磨蹭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问: 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

弘一大师为何不做艺术家,而做和尚呢

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

调伏我们的心,就像驯服一头牛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弥城东南的瞿师罗园,告诉比丘们说...

虚云老和尚经历的十次劫难

一难 生为肉球 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

文珠法师《理性感性与觉性》

今天的讲题,是理性、感性、与觉性,可分三点来说明:...

菩萨修行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

如菩萨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系念思惟因缘力故,得断...

出水莲花自清净——记著名高僧惟贤长老

山城重庆,由于经常雾气氤氲而素有雾都之美誉。长江、...

五祖投胎拜师

五祖大师弘忍,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非常仰慕四...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日行一善

人们相互之间喜欢祝愿吉祥如意,其实这仅是良好心愿,...

「人生三很」及出路

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人生三很及出路。与大家分...

印顺法师《财富的积聚与消散》

一、叙起 财富,包括一切动产不动产,国有的和私有的...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大法句经...

【佛教词典】一人作虚

禅宗公案名。空谷集卷六(卍续一一七·三一六上):“...

【佛教词典】四行菩萨

指分别住于密教胎藏界中台八叶院四隅之四位菩萨。于胎...

不受后有,它的下手处有两个

老死。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

星云大师《为心慌意乱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请您垂慈听我求救的心声,请您怜愍...

为何出家人每半个月要布萨诵戒

昨夜说的黑月白月诵两重戒法,这是世尊金口所宣。 【注...

婚外情的六种结局

如果能够早一点智慧地想一想它的结局,也许人世间的许...

净土问题回答

1、请问法师可以呼吸念佛吗? 答:当然,你念佛的时候...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

1.生平 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一字讷堂,...

如何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我们怎么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其实唯识学跟净土宗...

「穷子喻」对我们的启发

《法华经》讲了一个穷子喻。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离开他...

胎儿没成人形之前堕胎算犯杀戒吗

我们看真实的人乘,开始是五戒。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

印经可得五种福报

印造经典:以印造佛所讲一切利益人天教典,以及圣贤大...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

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那律尊者来由

阿那律:又译为阿那律,阿那律陀,阿泥卢豆,阿楼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