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净界法师  2014/08/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我们怎么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其实唯识学跟净土宗关系是很密切的。净土宗它强调好乐净土、皈依弥陀,这两块也是思想,其实净土宗在所有宗派里面,它最有关系的就是唯识跟天台这两块,它也重视思想,何以见得?看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就知道,蕅益大师在前言,第一句话讲到,往生与否,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持名之浅深。就是你今天会不会往生,完全是你的思想,你的心理素质,至于你往生以后,你的品位是上品、中品、下品,那就是你的业力了,你修了多少福报?你的善业力有多少?

所以净土宗它是强调随念往生,它不是随业啊!所以也就是说你今生是不是往生,跟你对净土的好乐、对名号的皈依这种思想建立起来没有?

所以唯识学是重思想,重第六意识的思考,净土宗也重视思想,净土宗的修学重思想而轻业力,当然你不能造重大的业力,因为你造了重大的业力,临终你很难受的,你业障现前的时候,你很难保持正念。所以净土宗对待业力是誓断一切恶,但是对于修善度众生这一块,不是非常强调,随缘就可以了,但是对断恶它也是很强调的。所以我们如果学了唯识以后,你善用第六意识对净土宗是有很大帮助的。

那怎么样把唯识的这个第六意识的思考模式把它运用到净土宗呢?

就是我们今天谈的主题,第一个,我们可以归纳成一种信仰式的念佛。从唯识的角度,思想的改造,第一个就是改造你的信仰,你信仰不改变,你的思考模式是不会改变的。我们以前有一个很严重的错误的思想,就是贪念娑婆,不乐净土,这是一个错误的信仰。我们对于娑婆世界太过于贪恋,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人看到娑婆世界的真相;不乐净土,虽然十方诸佛创造很多美好的世界等我们去,但是我们谁也不想去。所以这两种信仰你不改变,你净土法门就没办法走下去了。

所以唯识学它就是名言,你要建立一套新的名言分别。我们以前的思想,是活在自己的妄想,就是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我们可能小时候,曾经有一些什么生活经验,有遇到某种人,碰到什么事情,那么我们的心取到一个影像,这个影像可能给你极度的快乐,也可能给你极度的痛苦,总之给你一个终身难忘的感受,然后你这个影像,就把它牢牢的给catch,抓住不放,就是心有所住,那么这个影像就影响你的信仰。

所以我们一般人很少很平静的去看外在的世界,很少。也就是说你从小到大,可能是你前生累积很多的影像,这个影像会给你一些概念的,所以我们就是心随妄转,我们宁可相信我们心中的影像,这种片段的不全面的影像,给我们很大的误导。

比方说娑婆世界,诸位认为娑婆世界是如此美好吗?当然它也有美好的一面,但是总相来说,它痛苦多于快乐,这是事实!只是我们今天在付出痛苦的时候,我们心中总是存着,哦,这个痛苦可以给我们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痛苦,我们愿意去忍受。你从小读书,长大以后工作,其实我们付出很多身心的痛苦、辛劳,“诸欲求时苦”,追求的时候辛劳;“得时多怖畏”,得到的时候,你心中也是战战兢兢,你很怕失掉,如果真的失掉了,你就又“失时怀忧恼”,所以“一切无乐时”。

所以娑婆世界它所有的快乐,都来自于一种不安稳,娑婆世界没有一个人有安全感的,说实在的。因为你知道这个快乐是不坚固的,就算你今生不会失掉,你死亡到来的时候,你要全部的破坏。所以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我们今生在这里投胎,好不容易把环境适应了,结果死掉以后,业力把你飘到非洲去了,甚至于你造了罪业,业力把你带到蚂蚁的果报去了。所以我们在娑婆世界的轮回,我们永远在适应环境。好不容易做一个蚂蚁我也习惯了,你死掉了,来生变成一只狗。就是说生死疲劳,你只要不离开轮回,你人生永远没有安全感。娑婆世界没有安全感这回事,因为它是一个无常动荡的环境,因为你大环境是动荡的,你就不可能安静下来,这就是佛陀要我们离开轮回的原因,因为你太没有安全感了。

所以我们以前对娑婆世界的好乐是错误的理解,我们看到的娑婆世界的片段,可能你看到的娑婆世界某一种美好的东西,所以你喜欢了娑婆世界,你愿意继续轮回。但是我必须提醒大家,你看到的美好的人事,只是一小片段而已,你没有看到娑婆世界的全貌,所以你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佛陀出世以后,当然第一个讲到苦谛,它的第一个就是无常。娑婆世界对我们的伤害来自于佛陀说的欺诳性,它老是欺骗我们。你看魔术师,佛陀经常用如梦幻泡影,这魔术师一下子变成一个兔子,兔子变久了也就习惯了,欸,这个兔子没了,现在变成一只猫……所以它就是一种变化的一种情况。所以我们第一个,改造我们的一种贪恋娑婆的信仰,你必须告诉你自己,娑婆世界不是一个很好的安住处,那么这是第一个厌离娑婆。

第二个欣求极乐,我们离开了娑婆世界,应该去哪里呢?所以我们就必须对净土有所了解。其实我们以前不好乐诸佛的净土,主要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净土,因为我们谁也没有去过净土,所以你这个就必须要学习了。你必须从经典里面,透过佛陀的开导,从他所设立的这种文字相去学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死亡到来之前,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

佛号虽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否能保...

念佛摄心方便法

都摄六根 一句弥陀念诵听 专注力 净念相继 十句成片三...

病人临终神志错乱恶境现前,应如何开导

问: 病人于临终时,若神志错乱、恶境现前,比如:看到...

【推荐】陈义孝居士:往生极乐的三要三不要

由于悚于生死之剧苦、轮回之路险、三界之无安,所以,...

不同净宗祖师的教义和历史地位

一、净宗十三祖的形成 卓智立居士请教印光大师:历代祖...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

这句名号对我们来说,就是命根子

六字洪名,昙鸾大师说是清净法身,真实智慧。清净法身...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

问: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华语发音不准。 净界...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广钦老和尚《心要怎么修》

修行最佳的环境 那些溺在父母身边的,终长不成人,而...

略谈学佛大要

学佛法宜慎始要终。古人云:打头不遇作家,到老反成古...

如何找到真正的快乐

世界上的人人都想拥有快乐。但是,多数的人觉得快乐在...

动静一如才是真定

所以我们要成道,就须去除这世智辨聪,时时心空如洗,...

【佛教词典】起止处

(杂语)粪处也。即便所。象器笺二曰:起止处者,正屙...

【佛教词典】九种清净

【九种清净】 p0093 显扬三卷十七页云:清净者:谓九种...

化愤怒为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遭遇到挫折和失败,情绪的平衡...

是不是有些时间段不可以点香呢

问: 原早晚课已定好,但特殊情况过了时间,晚上几点...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后出定而观四念处,那是次第...

此生就是来了生死的

今天一天又过了,你们的功夫怎么样呢?有没有进步呢?...

净土教法何机得受

疏文 问曰 :未审定散二善,出在何文?今既教被不虚,...

殃福追人犹影随形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行弘化。当时...

圣严法师《竞争与较量大不同》

一般人所了解的竞争,就是要把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

无言的感化:看佛陀如何面对恶口与辱骂

佛陀成道后第十年,也即佛陀四十五岁那年,佛陀在优陀...

帝释桓因修忍辱

过去,天人和阿修罗们常常为了争夺酒色而征战,这天,...

【推荐】奥秘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

有父子俩是开饭馆,卖打卤面的。打卤面的调料调配得特...

为什么要我面对这宿命

问: 请问法师,从我出生,爸爸就不要我,不养我,那...

往世恶业,今生病因

我们如果生病了,我们要思惟,它不是无缘无故的。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