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圣严法师  2018/0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后出定而观四念处,那是次第禅观。由修定得有漏慧,再以有漏慧观四念处,由观四念处发无漏慧而出三界,证解脱果,这是相当花时间的修行方法,对于一般人而言,的确难得有此因缘修成四念处的观法。

但是,在普通人的平常生活中,也不是无缘修习四念处的观法。事实上,我在指导禅修时,常常劝勉禅众,要时时照顾好各人自己的身心,应当“身在哪里,心在哪里。”“手在做什么,心在做什么。”“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如能做到,则行、住、坐、卧的四大威仪,无一项、无一时、无一处不是修行。凡是一举手、一投足,举心动念处,全部生命的动静运作,也都是用功办道的场合。这就是中国禅宗祖师们所提倡“禅在平常日用中”的大道理所在。此即是将次第禅观的四念处观法,用于中国禅宗的微妙之处。

四念处的目的在于用观照身、受、心、法而发无漏智慧,也就是禅宗六祖的“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即慧,即慧即定,实则重于慧解脱,所以强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这都是无漏慧的功能。大悟彻底,便得五分法身,名为涅槃妙心,又名正法眼藏。由此可知中国禅宗的禅修特色,无异就是四念处观的日用化与普遍化,把高难度的修行方法,转化成或动或静、任何时地都可灵活使用的修行方法。

我在指导禅修方法时,所用的身、受、心、法四种观行,是比较容易练习的。

(一)观身法

不必观察身体的净与不净,但求时时明察身体的动作。从粗大的肢体动作,至关节、皮肤、头部的五官、脑部、胸腹的五脏、腰部、臀部、四肢等的活动,从粗而细,从外而内,从大而小,从点而面,从局部而全身,逐层观照,乃至明察秋毫,随时随地,都能清清楚楚。若能观照成功,动中即是禅定,便会持平稳定,头脑宁静,身体康泰。

(二)观受法

受是觉受、触受。身体的五根与外境的五尘接触而得的心理反应是或苦或乐,或是不苦不乐,是谓触受。身体本身的生理机能互动互用,例如,消化系统的运作、循环系统的运作、禅坐中气脉功能的运作等,均会使你产生心理的反应,或苦或乐,或是不苦不乐,是谓觉受。此法若能观照成功,便不会有逆境不顺的烦恼心出现;因为观察受苦受乐,苦乐本身仅仅是受,观受是受而非苦乐,心即能够明净安静,不为苦乐的触受与觉受而影响情绪。

(三)观心法

心念的活动,与身、受相连,一切烦恼,均以身体的五根为媒介,均以触受与觉受为取舍,逢苦则忧、遇乐即喜,喜则生贪、忧则生瞋。平常心境不苦不乐,亦無贪瞋,似非烦恼,实则因其无记,即是愚痴。故“心”的内容,包含了苦乐忧喜舍的五受,也具足了贪瞋痴三毒的全部。如何观心?即是向起心动念处用功,观照每一个念起念灭处,究竟是在想些什么?心相如何?心情如何?每一念的相应处,究竟是跟五受的哪几受有关?又跟三毒的哪几毒相连?观心之时,不是不许心念活动,而是明察心念在做什么。此观若能修成,性格必可稳定,智慧也会出现。观心之时,觉察念念生灭,生灭之中,没有永恒的心相可见,即能亲见无常的真理,也就能够从厌离烦恼而转化为享受无常即无我的生活了。

(四)观法法

法的内容,是指色法及心法。色法的物质现象,主要是指生理的肉体事实;心法的心理活动,主要是一切语言、文字、形象等符号印象,在心中留下的种种思想、观念、分别、执著。常人均将自己的价值观,视为生命的重心,若用此方法,加以观照,便是在群魔乱舞的场面,遇到了照妖镜,即原形毕露,无处逃遁。一切的思想、观念、分别、执著,均是从心相、身相、物相产生的印象及符号,既然已用观身、观受、观心等方法,照见那些现象均非永恒的实法,当然也就没有实我、常我、真我可求了,故将此法观成,当下即证无我的实相无相。

如以上所说,似乎还是不易修学。其实初学的人,宜从某一个特定的动作或触受开始观照。例如拜佛时,观照拜的动作是观身,观照拜的肢体觉触是观受,观照所受的心念反应是观心,观照心念反应的情况是观法。又如经行时,观照脚步的动作是观身,观照经行时肢体的觉触是观受,观照所受的心念反应是观心,观照心念反应的情况——有执著无执著等是观法。以此类推,在日常生活的随时随处,只要有举手投足的动作处,有身心的任何反应时,均可练习四念处的禅观法门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忏云法师《四念处的观法》

天台宗藏教的析空观,用四念处、五停心析空。把物质分...

逞强好胜,终非道人资格

参禅人,只顾真参,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时,用头触柱,...

修四念处来破这四种颠倒

这个非量主要的就是我们对身心世界的这四种颠倒。我们...

星云大师:如何「看心观静」

《楞伽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佛学漫画】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持咒不可作降魔想,起嗔恨心,魔是妄想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于轻昏觉照不明,出现种种虚幻现...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

问: 如何运用十善业在生活中修行? 慧律法师答: 十善...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念佛与持咒有何不同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法及...

工作与休闲

近年来有些提倡重视休闲生活的人士认为,不要因过度认...

圣严法师:不贪着禅定之乐

修习禅定的人,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等五官,甚至于...

圣严法师《烦恼是助道的因缘》

我们会觉得有烦恼、有苦难,是因为不明状况,不了解原...

【佛教词典】金色尊者

(人名)摩诃迦叶之别称。又名金色迦叶,金色头陀等。...

【佛教词典】十种法行

梵语 da?a dharma-caryāh。乃十种有关受持经典之方法...

出家人的钵都有哪些讲究呢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

【推荐】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问: 什么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落实在念佛的时候...

你事业会成功吗

母亲对我谈起小时候的情形:过年时家中都备有糖果,你...

别总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里

不要因为细小的摩擦、嫌隙就疏远至亲好友,不要因为新...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

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

修行如弹琴

参禅的目的就是要开悟,但开悟有什么好处呢?佛教认为...

生命有限,应积极寻求解脱

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也是有限的。人们追...

【推荐】佛教十宗略述

释迦世尊住世之时,说法四十九年,皆随众生根机,方便...

昌臻法师《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

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圆满了。为了便于大家讨论,今天提...

善意可贵,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一个风雪飘飞的...

念哪一尊菩萨好呢?

有人问:我念这尊菩萨好呢,还是念那尊菩萨好呢?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