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别总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里

2015/09/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别总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里

不要因为细小的摩擦、嫌隙就疏远至亲好友,不要因为新近的怨恨就忘记往日的恩情。人与人之间,尤其是至亲好友长久相处,难免会有一些不愉快,更多的还是互相扶持照顾的恩德情谊。我们总要常常想到别人的好处,不要总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里。能够这样,我们心里永远都是善的、好的,没有恶的、坏的,才容易保持我们的心清净真诚,大家相处越来越融洽,这是做人的道理。

刘直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明朝儒学家刘直斋先生说:“好合不如好散,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为什么呢?因为合是开始,散是终结,能够愉快分手,就是全始全终。凡是处理一件事情,与一个人交往,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

这是非常重要的道理。人与人相处交往,往往开始时很好,到后来不懂处理善后,闹得不欢而散,甚至结怨。这其中的原因,多半是对对方要求过高,没有耐心、恒心,不能够包容对方一些缺陷过失,耿耿于怀,从小的分歧产生摩擦、误会,以至于不可收拾。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忍耐、宽容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和家人、朋友融洽相处,延伸出去就能和社会大众和睦相处,所以《大学》才说:“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辑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怀海是福州籍的著名高僧,长乐龙泉寺为其剃度出家...

要获取人心和敬仰需遵循以下法则

人要获取人心,博得别人的敬仰,就要学会给予别人口德...

居士着僧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衣...

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

一位有德之士一直为住在城市的东区而苦恼。他举止文雅...

「恶知识」都有哪一些

这个恶知识再解释一下子。在其他的经论上讲,恶知识有...

毁击神像与塑造神像的两种过失

【原文】 僧有毁击天神,自谓崇正辟邪,此讹也。如来说...

真正的人情味

我们常用人情味这三个字,却有许多时候把人情味的意义...

贪著睡眠的二十种过失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若观...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仰信三宝,自感僧福

佛在人专,故又行实;末代人滥,形服为上。外生物信,...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佛陀在大小乘的经典里面都说了很多...

冬季12种暖身食材

天气开始变冷,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寒症,所以我们要多吃...

惟贤长老《现代社会提倡药师佛法契机契理》

一、念佛必须要与现实人生相结合 念佛如果不修福德智...

【佛教词典】阿波末利加

(植物)Aparamārga,草名。又曰阿婆末唎,阿婆末迦,...

【佛教词典】欲金刚

(菩萨)金刚界理趣会中台五尊四金刚之一。密号曰意生...

「有了富贵,失去欢乐」的故事

老子说过少则得,多则惑的名言。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末...

【推荐】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

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能作得条条是理,事事...

诵《金刚经》要把握三个「观」

用虚幻观来看待问题 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是一场梦,...

莲池大师除夕日开示

【原文】 除日① 古人以除日当死日。盖一岁尽处,犹一...

不知生,焉知死

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生命的延续呢?如果有,是怎样延续的...

学佛后有病还要不要看

一些学佛的人听到别人有病就会劝人专心念佛,不要在意...

摄取大量蔬果,能增强记忆力

最近一项研究调查了2533名45至60岁的健康男性及女性,...

极乐六尘皆说法

又,若据法所显义,则无非佛事。如香饭光明等,当知法...

受持菩萨戒的心得体会

我受菩萨戒的经历和感受 某天,引领我入佛门的大师兄说...

虚空无为具足三个特性

在憨山大师的《百法》批注中,他的意思是说:第一个虚...

贤书法师出家前写给儿子的信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

积德行善才能改变命运

每个人都想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比如钱财不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