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禅修中的四个「拐杖」

明一法师  2014/0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禅修中的四个「拐杖」

很多人想禅修又怕禅修,有的人甚至怕在禅修中走火入魔。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的原因是没有指导老师。在我看来是因为自己对佛教的理解不够,对禅修的向往心不正。总是希望出现神通什么的,或者看到、或感受到未知的情况产生惧怕。其实这都是光影里的事情,禅宗称其为“鬼窟里的活计”,完全没有必要怕。如果你被这些所困,那么这里供养四个禅修的拐棍给你。说是四个,其实道理只有一个,只是说的方法不同而已。这些也都是祖师佛菩萨们给我们留下的拐杖。

第一就是《金刚经》里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所能见到的相没有一个是真实的,就连我们自身也不是真的。我是什么?四大、五蕴和合而有我。我们常说四大非有,五蕴皆空。禅宗第四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说:“此身是四大、五阴之所合,终归无常,不得自在。虽未坏灭,毕竟是空……应常观自身空净如影,可见不可得。智从影中生,毕竟无处所,不动而应物,变化无有穷。空中生六根,六根亦空寂,所对六尘境,了知是萝幻。”

这样看来连腿子疼都是假的,因为我们放不下,所以腿子就会疼得死去活来。如果知道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可以害怕的?所以只管专心用功,其它一切不管它,实在放不下,功夫对付不了这些痛苦的时候,打个其它的坚固的妄想。因为功夫也是妄想,也是假的,我们现在是利用这个假的功夫来对付这些妄想而已,最后连功夫也是不要的。

自己的经验是在功夫对付不了如腿子疼等坚固妄想的时候就默写《心经》,一笔一划地在脑中写。感觉是在腿子非常疼的时候每写一笔就像搬动一块大石头一样的困难,因为如果不把全身心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起来,那个坚固的妄想就会进来,要想甩开它非全力以赴不可,所以非常的费力费神。当然有能力的时候还是回到自己的功夫上去,因为自己所用的功夫只是目前不熟,努力地练下去总有一天能熟起来,能对付一切的妄想。

第二就是祖师说的:“它有千般伎俩,我有一法——不理”。因为我们刚开始用功,时间非常的短,善根非常的幼嫩。而我们的无明妄想却是打得熟得不能再熟了,不要说以前辈子的,就这辈子也是多得不可言状。就算你从小就出家修行,你算一算你有多少时间是在功夫上?就算我们打禅七又有多少时间是在真正的用功?这些时间占了你全部时间的百份之几?认真算一下我们就会惭愧,就会明白我们的功夫是多么的幼稚,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妄想总是那么多。

所以我们在修行用功的时候必然会有很多的“敌人”,也就是妄想或者说是相,这些相会来干扰我们。我们前边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我们要甩掉的。但我们因为功夫粗浅,而这些相或者说是“敌人”又多得不得了,甩不掉的时候怎么办?来果老和尚的比喻是一人与万人敌,一个人和一万个人打架怎么打?这在我们用功就是要专心用功不理它,也就是“它有千般伎俩我有一法——不理。”

这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可以感受到的,比如一个顽童和你作对,总在折腾你,如果你一再不理他,像个死人一样。我想他折腾你五分钟,他也就不会再有耐心去折腾你了。所以用功有很多烦恼的时候就只有一个办法,“它有千般伎俩我有一法——不理。”

第三就是常说的:“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我们见到不好的境界一般都认为是魔境。因为开始修行,魔王就要失去你这个有可能成为魔子魔孙的人,所以就要进行破坏,要不然你们全成佛了它的宫殿就要空了。从而魔境必然很多,魔来了怎么?大家都知道要避开它。我们都知道要专心用功不管他,斩掉他。

那么好的境界来了怎么办?见到佛了;见到光了;见到华了;或者是有了很舒服的境界了怎么办?平时我们求都求不到这样的事情,但是在修祖师禅中也是要舍去的,也是要斩掉的。因为这些好境界可能是魔化成来捣乱你的。应该知道这些境界就算是你的功德的感应,也不要执着于这些境界。要知道想上一层台阶必然要舍去下一级的台阶,要不然执着于原有的境界你就永远无法进步。这也是禅宗常说的路途风光,这些风光再好,但你还没有到家。我们要是执着于这些路途风光,那我们就永远到不了家。所以佛来了也要斩掉,专心用功不管他。

第四个就是来果老和尚说的:“一个话头就能把你送到家。”来果老和尚和虚云老和尚都是近代公认的开了悟的人,这话是他老人家自己的亲身体会,也比较适合我们近代的这些人。仔细体会也能知道,专心于一个话头上好好用功,不管路途上的一切风光,这样才能有希望开悟。这也是禅宗常说的老鼠啃棺材,只有对准一个地方,不断地用功啃,才有可能突破。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里啃啃,那里咬咬那是没有希望的。所以专心在自己的功夫上,一切放下,才有希望得到突破。

这四个拐棍说法不同,其实目的是相通的,都是要我们专心用功,不要被内、外界的境界所转,实际上也体现了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道理。所以祖师禅就是直接就到,当下就是。如来禅则是一步一来,通过讲道理让你慢慢明白,在还没有明白的时候让你通过善法解开烦恼之结,最后达到解脱。当然祖师禅也是如来禅的一部份,因为这种直接的方式也是佛陀教给祖师们的。祖师禅与如来禅的区别在仰山禅师勘探香严智闲禅师开悟过程中说明得非常清楚。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亲眼见到这些公认为开了悟的祖师,但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善知识,很多的老和尚、大和尚。所以祖师们的禅法并没有断绝,依然在他们那里可以看到,只要我们信的及,放得下,守得住,好好地向他们学。再依照祖师佛菩萨们给我们的拐棍指引,我们不会迷失方向,努力参究终会有悟的一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

赵州禅的两个特色

赵州和尚,法号从谂,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

强盗弟子

一天晚上,七里禅师正诵经时,一个强盗破门而入,手持...

禅门里的「大死大活」与「悬崖撒手,绝后再苏」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修行,最痛苦的事可能也是修行。为...

问一声汝今何处去,望三思何日君再来

放下,就会自在 若悲心庄严,则为人中天,若人无悲心,...

守三关与破三关

在有限的人生旅程,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鲜活、更富内涵、...

卧时即有,坐时即无

问: 有和尚问石霜庆诸禅师:听说佛性像虚空,这对不...

打坐不是参禅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天打坐,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素食成就世界最健康的民族

世界上有各种奇特的民族,有许多令人惊奇的特征,比如...

阎王也喜欢别人拍马屁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是今生才有生命,那就简单多了,...

菩提心是建立在责任感,而不是建立在情感

我们一般人要去做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想要去...

尊重对方,检讨自己

见到在一起共事的人,埋怨对方不能和自己沟通。是别人...

【佛教词典】如来三昧耶

(术语)阿阇梨所传曼荼罗遍知院之一尊也。画如来顶相...

【佛教词典】性具

性,指法界性、法性、真如,或称本、理、体;具,具足...

三世因果,有时候我们看不出来

「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

谈「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太重言苦,把人生说得苦不...

背诵《华严经》口放光明

根据《续高僧传》记载,魏武陵王东下以后,令他的弟弟...

见自身微尘与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

心里放不下是自己没有智慧

心是人的主宰,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应该随时随...

【推荐】洪应明《菜根谭》上集

一、栖守道德  毋依权贵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

印光大师提出的做人16字纲领

一、敦伦尽份 敦是敬重,相应,符合的意思。伦是伦理道...

石头变成佛

有一个沙弥耐不得禅院的寂寞,老觉着修行得太慢,感觉...

为何不能把心安住在外境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要把握两个很重要的...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我们再看,《法华经》对果地的功德,佛陀讲到什么是佛...

往生后乘愿再来的菩萨会不会迷失呢

问: 请问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无量无边,按大乘说法...

杀生果报事例

众生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宝贵生命。不论是以强、中、弱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