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看待「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传印长老  2014/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记者:您如何看待百丈怀海禅师所撰的《丛林要则》中“丛林以无事为兴盛”这句话?

传印长老:祖师要求高啊,百丈怀海禅师所撰的《丛林要则》上有这条,一共有二十几条的训示,其中有一条就是“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丛林以无事为兴盛”,它的意思是:禅宗明心见性的祖师们,他是一念无生,如如不动,他所静修的状态已经达到了。

以佛教的次第来讲,名字即佛。我们这些人没开悟,我们具有佛性,就是“理即佛”。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名字即佛”。“名字即佛”,烦恼没断。到“观行即佛”的时候,还没有断惑,但他圆伏三惑,不起现行。在生活中,和佛的境界是一样的,但他根儿没断。到“相似即佛”,就是圆教的七信位,到那时候,他才能够初信断见惑,得须陀洹果。到七信,断思惑,得阿罗汉果,才超出三界,了脱生死。再往上,到圆教的初住开始,断无明惑。他是那么一个境界,到那种境界,祖师真正达到在那种境界生活的时候,所以他才能有“以无事为兴盛”这种提法,以修行为根本,他已经见到法身的境界,断惑了。

他能以“无事为兴盛”,实际上就是做无事道营,无事无所不事,终日吃饭没有嚼得一粒米,终日穿衣没有挂过一缕丝、一缕纱,他是那么一个境界,所以就“以无事为兴盛”。意思是说,一定要以明心见性为根本。那时禅宗的祖师大德是以明心见性为根本、为出发点,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你就不够佛弟子的资格。他的含义是这个,所以就“以无事为兴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开悟之后为何还要求生净土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

鬼分为哪些类

问: 请问,鬼分为哪些类?他们生活状况如何?哪些鬼...

【推荐】达摩大师血脉论

达摩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

家属能为亡者助念,是否对临终者更有利

问: 很多家属请助念团去助念,多数情况是自己不念,...

如何发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问: 如何发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大安法师...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该如何理解

问: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

我们该怎样熄灭贪嗔痴呢

问: 法师,都说习气如瀑流半点儿不由人,那我们该怎样...

唯有一念话头,是当人命根

古德教人参禅做工夫,先要内脱身心,外遗世界,一切放...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

我于一九三五年到惠安净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

要平息愤怒,必须舍去对他人的怀恨

常常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我们要思考一件事情,其实我们也做了不少善事了,我们...

净界法师:佛遗教经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佛教词典】不揲坐具戒缘起

亦名:不揲坐具作新戒缘起、不贴坐具戒缘起 含注戒本·...

【佛教词典】弥勒三尊

(图像)中尊为弥勒佛,左为法花林菩萨,右为大妙相菩...

哪里没有佛

一次,有位禅师在佛殿里随众课诵,忽然咳嗽了一声,就...

只要有这个欲望,想出离就没有办法

佛要我们修道人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惭和愧,确实我们...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

随顺世缘离纠缠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吃茶去》,讲了我们要安住当...

食用含有动物的保健品是否如法

问: 当今社会食用保健品、保健酒的人数很多,其中有...

三类疾病的对治方法

疾病有三类:一是业障病,宿世的恶业;二是内伤,五脏...

心态决定思想

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

文珠法师《正见与邪见》

见是见解,人的社会背景不同,民族意识不同,思想观念...

真学佛者视一切众生为父母

新都王自安居士,有子应辰,幼业儒,一日思生死事大,...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

在病患中发明心地

念头未起,灵然清净,本无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

持戒对治烦恼

持戒是佛教也是一切宗教给予我们的重大启迪。佛陀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