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圣严法师  2021/08/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因此可说,大修行人不一定要闭关;相反的,闭关者也不一定是大修行人。

从修行的方法而说,有定时的、定期的功课以及一定时段的修法,比如七天、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九十天、一百天等,克期取证,专心修持某一法门;如果环境许可、事实需要,也可为期一年、三年,乃至于六年、九年、数十年。

但不一定是单独地个人修持,例如:释迦时代的结夏安居,禅林的冬、夏两季禅期,是集合许多人共同修行的。天台宗祖师们所编的忏法、仪轨,都是结合六、七人,十数人共同结坛而修的。在佛世时的结夏安居,也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或于树下,或于洞窟,或于自建的茅舍,或于居士家的空舍,各别修行的,但那些都不是现在所说的闭关。

在早期的中国,也有一些禅者,于悟发之后,而由善知识嘱其到水边林下,山间洞窟,单独过木食涧饮的修行生活数年。最有名的例子是终南山,据说那儿有七十二家茅蓬,原先都是个人修行,其中后来也有的渐渐成为一个个的寺院;但是住茅蓬的风气,仍然历久不衰。所谓住茅蓬,是自备炊具以及谷类、菜蔬的种子,入山披荆斩棘,结茅为舍,以避风雨,长期远离人间。不过这样的修行法,虽类似闭关,而不是闭关。

近世的闭关修行有两种人:一种是为避世俗事务的纷扰;另一种是为精进地禅修或潜心于经藏。前者等于是隐退修养,后者才是真正的修行。如果仅为修养,只要有钱,或有外缘的护持,就可以办到。

进关之后,若不知修行的方法,也不懂深入经藏的门径,那么虽然闭关三年、五载,还是不可能有所成就。如为禅修及阅藏,也得已经有了禅修功夫的基础,或已经摸到了进入经藏的门径才可,否则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所谓大修行者的定义,应该是全心投入,至少已经开了心眼,而依旧不露声色、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忍人之所不能忍,舍人之所不能舍,虽心净如明镜而不表现于外,虽言行如痴呆而悲智存于内。一旦因缘成熟,即能登高一呼,万山相应,广度众生,有教无类而不着痕迹。

如果因缘未熟,虽终其一生,默默无闻也不减其生命之光辉。如寒山、拾得、丰干,都是大修行的人,要不是后来的好事者,收集了他们的诗偈,流传于世,不然谁都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人物。

比如,孟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就很类似佛教所说的大修行者的襟怀和风光。因此,大修行者可以掩关,也不一定非要经过闭关的形式和过程不可。如果因缘许可、事实需要,闭关的确也是摆下杂务、杜绝外缘,专事修行的最佳方式之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度众生一定要发四无量心,在度的同时要达到能、所双亡...

惟贤长老:宗教与封建迷信之区别

宗教与封建迷信是不同的,有很大的区别。 一、产生的...

修净土后不读其他经律这样对吗

弘法宜持论公允,理事圆融,不可偏执,不可意气用事。...

小事做不来,大事难成就

俗语说:小事做不来,大事难成就。此是从小事上可反映...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

为什么我没有佛性

潭洲慧朗禅师初参马祖时,马祖禅师看到就问道:你来求...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这个判言来自蕅益大师。《...

是不是有些时间段不可以点香呢

问: 原早晚课已定好,但特殊情况过了时间,晚上几点...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圣严法师《花开花谢,不执著》

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论是山川大地、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与...

圣严法师:佛化婚姻与佛化家庭

谈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佛教是不赞成结婚的吗?当然不是...

化缘并非募捐那么简单

化缘一词,本极庄严,比如释迦世尊,是为一大事因缘而...

圣严法师《时时提起无常观》

发出离心、修菩萨行。这有什么好处?一位在家人不论有...

【佛教词典】藏经纸

指一种具有光泽之硬黄茧纸。又称藏经笺、金粟笺。为浙...

【佛教词典】出世智

(术语)无漏之圣智也。清凉玄谈五曰:世出世智依如来...

【推荐】有什么值得生起欲爱之念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对围绕身边的五百位弟子说:无...

老先生与小偷

学佛要学习自度、度人,「自度」必须时刻反省自己的身...

一念心性清净本然,怎么就产生山河大地呢

《法华经》开显了每一个众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谓的相...

成就无上佛道,有两种法

学佛人要恭敬一切,看别人都是菩萨,自己是愚痴众生。...

一位女孩吃素五年的感受

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动物性食物的被大量消费,带来...

生死到来,如何预知时至

承问:生死到来,如何预知时至?此则不难。若能念念了...

无分别智要如何修

我们来看窥基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无分别智怎么修呢?...

四种可代茶饮的中药

熬中药喝都觉得苦,有时候调理身体却不得不需要一些中...

美好的滋味是从舌根而来的吗

寅一、非从舌生 阿难!若复此味生于汝舌,在汝口中,秖...

多学习在逆境中念佛

人说世间的境缘,正是自己修行的助缘。以这个痛来说,...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

星云大师:我要创造人生三百岁

有一则人生三十岁的故事,但贫僧并不相信这样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