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花开花谢,不执著》

圣严法师  2010/10/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论是山川大地、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与现象、我们的身体、思想、心理反应、……等,都是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甚至包括所谓的原则、真理,也会随着时空的不同,而阶段性的有差异。到了该改变的那一刻,应该要放下的就要放下,不需执着。

但是要做到不执着谈何容易,该如何去除执着呢?不妨试着从理性的分析,和对自己身心的体验,来练习去除执着。

所谓理性的分析,就是用‘因缘’的观念,来理解事物的真相。因缘是指一切的现象,不论生理的、心理的或自然社会的现象,都是时间和空间之下所产生的种种关系,是由许许多多因缘条件和合而生的,无法单独发生,也不会突然出现,更不会永远不变地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缘条件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原本你以为绝对不会变的事物,就会有了变化。

另外一种则是用体验的方式。我们体验自己生命的过程,会发现人的生命 从小一直到老,到死为止,都在不停地变化,自己的身体、生理在变,观念也在变。

例如一个人,本来是小男孩、小女孩,然后是少男少女,然后变成中年男子妇女,最后变成老先生、老妇人,不断、不断地在变,如果要执着,究竟要执着哪一个呢?究竟是十六岁的是我呢?还是八十岁的才是我?其实都不是,因为十六岁的时候已经过去,八十岁的现在也会过去,所以根本不需要执着。

从身体的变化可以更进一步来体验心理和观念的改变。从小开始,我们就不断在受教育,也不断受到环境、父母、老师以及时代变迁的影响,几乎没有一个观念是属于自己的,都是外来讯息的累积,然后才成为自己的想法。

而这些想法也是会变的,例如当你和别人谈话,对方提出一个你前所未闻的新观念,你听了以后,脑中的想法可能因此转变,不要说昨天的看法和今天的看法不同,可能这一刻的你和前一刻的你就不一样了。

不论从理论上来分析,还是从对自己的体验,都可以证明,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甚至没有一个‘我’存在,那又有什么好执着的呢?

不过虽然因缘在变化,但是当下还是有暂时的现象存在。就像一朵花,你今天看它可能好漂亮、好可爱,可是过了几天,它就会凋谢,不漂亮、不可爱了,可能要换另外一朵花。既然知道事实如此,就不需要对这朵花太执着。因为花开、花谢,是自然现象,不需要太多的执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修悟的下手处

大约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实受用者少。费力者多,得力者...

【推荐】星云大师《广结善缘的几种方法》

过去,有的人在路上点一盏路灯跟行人结缘,有人做个茶...

改一字即可避免「十后悔」

某天,有一位学僧前去请教云居道膺禅师,他问道:弟子...

在动中修行更为重要

用功的人,似乎静中用功好用,坐下来用,工夫就现前。...

圣严法师《使得十二时》

有一僧问赵州从谂禅师: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赵州说:汝...

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挂碍

当知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都叫法...

修行人没有障碍

在东林寺念佛堂外,听过一位师父和大家讲他出家的感想...

颠倒妄想形成的三个次第

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发愿与发誓

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

如何是日用而不知

玄沙师备禅师与韦监军吃果子。韦监军问:如何是日用而...

圣严法师《永不疲倦》

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大智度论...

圣严法师:欲望得失

诸欲求时苦,得之多怖畏,失时怀热恼,一切无乐时。─...

【佛教词典】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杂语)药师如来十二愿中第九愿之愿意也。曰:若堕种...

【佛教词典】清堕

(术语)小乘之阿罗汉误解清净涅槃遂堕于偏空,谓之清...

文殊菩萨度众的智慧

清晨,佛陀率领着五百僧侣,由舍卫城缓缓的往摩竭国迈...

天台三止三观

止观定义 止者梵语奢摩他,观者梵语毗钵舍那。此奢摩他...

净土祖师们一生的总结

这句六字大经王具足圆融、圆满、顿捷。所以大家遇到这...

不起分别心,是故当处最吉祥

若当下不分别,当为最吉祥。我持咒的时候,不起分别心...

彻底打破蛋、奶、肉的美丽神话

约翰罗彬斯在他所写的「新世纪饮食」一书及录像带里,...

凡是这种的梦境,都是宿世众生在恶趣未能出离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

把别人的不好拿来烦恼,那是自己的愚痴

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

佛陀谈对待色欲的态度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出家以后不久,一天,有一位年轻的...

清明时节读诵《地藏经》,以佛法利益亡人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讲,从释迦牟尼佛灭...

长相的庄严与否,跟善恶业力有直接相关

请看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

有几种的功德来依止这个法身

这个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这个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