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

2014/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请问‘初心’与‘直心’,有什么不同?或者两者本质相同而只是名词上的不同?

中台禅寺答:‘初心’是‘初发心’,初初发菩提心,开始修行学佛就称为‘初心’,又称为‘发心菩提’,好像初一的新月,黑暗的部分多于光亮,此时因刚开始发心修行,福德智慧都还没圆满,恶法仍多于善法,要不断地努力精进,才能使心光慢慢显发出来。

‘没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勒’,释迦牟尼佛也是经过多生累劫的修行,才圆成佛道。在久远劫前,佛曾经是一条大毒龙,因为觉悟自身嗔心过重,毒害众生,发愿受持八关斋戒,于受戒时,遇到猎人,为持守不杀生戒,甘心忍受猎人割取顶上宝珠,剥去全身的金皮,不起一丝嗔害之心,由于这样的慈悲心,命终升天,脱离了畜生道;又有一世为陶师,遇到了‘古释迦佛’,由于见到佛的相好庄严,发起了殊胜欢喜之心,于是发愿也要成就佛道,而且名号要与这尊释迦佛一样……。就这样经过无量劫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不断的发心、发愿,终于圆成佛果。

所以‘初心’可以说是一个缘起,也是一个心愿。

古德云:‘不忘初心,成佛有余’,在修行学佛的过程中要不断保住此心,不忘最初的因地发心,如此才能站得住,站得长,不被境界考验而退转。

在发了‘初心’后,要如何努力?就是要常保‘直心’,什么是直心?就是‘诚直无伪之心’,心当中没有邪曲妄想,就是直心。六祖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本来清净无染的心就是‘直心’。

当我们的心起了烦恼、打了妄想,这念心就偏邪不正,心不清净,此时‘直心’就变成‘众生心’。由于这念清净心常会被‘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发,所以要持戒、修禅定、修智慧以去除尘劳、妄想等障覆,心中的贪、嗔、痴、慢、疑、邪见等烦恼都调伏了,举心动念都是善念,所言、所行也都是善法,身口意三业达到清净,这时才能称为‘直心’。

一般人误以为‘心直口快’是直心,其实心直口快是一种习气,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没有拣择,往往话已冲出口才后悔,不但缺乏觉照力,也看不到自心中所夹杂的贪嗔痴念头。这与真正的‘直心’有很大的不同,直心是一种清净心、柔软心、智慧心、不颠倒心,与‘心直口快’的粗心缺乏智慧,二者是天渊之别。

《维摩诘经》中说:‘直心是道场’,所以与道相应的心就是‘直心’,要时时反省检讨自己,去除心中的贪心、嗔心、慢心、疑心、邪见,将自心归向依靠在清净的佛、法、僧三宝上,则处处都是我们修行的道场。

总之,‘初心’是修行的起步,时时提起初发的勇猛道心,不断地修正调伏心中的邪曲妄想,让本具的‘直心’现前,修行就走在光明大道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昏沉者,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

随烦恼二十:言昏沉者,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到极乐世界修行

问: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到极乐世界修行? 大安法师答:...

开悟之后为何还要求生净土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

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问: 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大安法师答: 这...

为病人助念,会承担病人的业力吗

问: 有人说,为病人助念,病人的业力就会转移到助念...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

点燃我们的心灯

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

「清珠投于浊水」与「喊破喉咙也枉然」如何理解

问: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突破障碍将学佛融入生活当中

末法众生障深慧浅,这个障有外障、有内障,我们先看外...

对逆境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快乐的人与忧郁的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对逆境的反应和...

在家人是否比出家人更能利益众生

问: 我认为我们修行实际上是修心的过程,要在生活中...

善良不仅是美德,而且是护身符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中...

【佛教词典】迷悟

【迷悟】 为惑业所缠缚,称作迷;解脱惑业,了知真理,...

【佛教词典】暖

【暖】 p1242 瑜伽三十四卷十九页云:如是行者、于诸圣...

功夫用得纯熟的人没有妄想

《金刚经》上有这句话,何谓须陀洹,须陀洹就是初果,...

略说三宝物——佛物、法物、僧物

三宝物先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

圣严法师《爱情的智慧》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

事怕有心人

高峰自叙悟由,而曰:不信有这般奇特事,事怕有心人故...

佛教是如何看待离婚与自杀现象的

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确的规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杀,如果自...

修行路上的三个注意事项

1、不贪名闻利养:名利心是苦,平常心是道; 2、不在...

如何看待修其他宗看不起净土法门

问: 现在密宗很兴盛,许多修密宗的人看不起念佛法门...

懂得舍弃便是拥有

有些东西一旦拥有了就是负担,拥有的越多,负担就越重...

可以不善待这个色身,以便早日解脱吗

问: 请慈悲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人生既然这么苦,我...

没有这两大特性就不叫财富

佛说,贪心之人永不富有,永远贫穷。我说,心贫穷是永...

律航法师:三皈五戒的问答

三皈依的问答 问: 什么叫做三皈依? 答: 皈是归向,...

【佛学漫画】女子的幸福之道与解脱之法

女子的幸福之道与解脱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