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爱情的智慧》

圣严法师  2010/06/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为“有爱”的缘故。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的养分,还需要精神的滋润,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润剂,因此,感情和生命可说是息息相关的。感情虽然带给人很多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相爱的人,感情浓烈,如胶似漆分不开,一旦爱过了头,或失去了爱,就变成了苦。也有人以为只要不动情,就不会为爱所苦,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既然情爱和生命息息相关,无论是否定它,或硬生生地把它切断,既不合乎佛法的因果,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佛教虽然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

遇上触礁的爱情

然而,男女间的感情,往往非自己的期待所能控制。

假如有一天,你的女朋友或是男朋友突然跟你说:“对不起!我已经遇到更适合的人,请你以后不要再来找我。”你会不会觉得晴天霹雳?觉得自己被背叛、被抛弃了?

曾有位年轻男子,因为感情触礁,非常痛苦,前来求助于我,他说:“如果是我要离开她,可能就不会这么苦,偏偏是她要离开我,而我不想离开她,所以我就像被判了死刑一样。”

失恋的人,常常悲观地觉得生不如死:“连我最爱的人都不要我了,我还活下去做什么?”有时候甚至还会骂说:“哼!你不要我,我本来就不想要你了。”或是“真是有眼无珠。”有时候在报上可以看到,有人为情轻生,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人为情杀人,抱着“你让我这样痛苦,我也不让你快活。”或是“我得不到你,天下人也甭想得到你。”的偏激心理,而把对方杀了,甚至有的在杀了对方之后,自己也跟着自杀。

大多数的人都知道,爱情是双向的,既然如此,如果对方不爱你,就不要苦苦追求不舍,应该知趣地离开,可是,有些人偏偏就是死心眼,非卿不娶,非君不嫁,不但为对方带来困扰,也让自己陷入困境。话虽这么说,毕竟人非草木,谁能无情?一般的人,仍常常为情所苦,可见得要放下感情,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以因缘观化解爱恨

因爱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都是愚痴的行为,因为真正的爱情要双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缘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假使对方已经明白拒绝你的感情,自己却还想尽办法,想把对方追回来,就好像赌输的人一样,心中不服气,老是想翻本,钱输光了就想办法再借,也因而愈陷愈深,不可自拔。既然知道无法挽回,就不要再陷下去了,应该赶快撤退,就算是以此为戒,至少学到经验,也就够了,这样就是对自己慈悲。慈悲不仅是照顾别人,事实上,也是在保护自己。

我曾经见过一位女孩,在被男友遗弃时,希望自己能和男友同归于尽,后来,她知道男友早已另结新欢,铁定不可能再回头来爱她,于是便来告诉我,说她已经想通了:“既然因缘如此,为了让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就不想痛恨他一辈子了。”

当爱情受到挫折时,应试着化解自己心中的愤怒、不平。像这个女孩所体会到的“因缘”,即是佛法当中“空”的观念,是最能够助人摆脱痛苦的。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以尊重的心态经营爱情

曾有位太太向我诉苦:“爱情应该是牺牲自己,奉献他人。我丈夫虽然口里说爱我,却从不奉献他自己,反倒要我奉献给他。我想,既然他不爱我,那我也不要爱他了。”为什么奉献爱情,却还有要求回报的附加条件呢?

照道理说,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无私的付出,但是多半的爱情还是以占有、控制为出发点,这和人的不安全感有关,因此,要求情人对你做到全心的奉献,恐怕是很困难的事。也因如此,甜蜜的爱情,却往往是最痛苦的。

期待、要求,希望得到对方“真心”的对待和付出,可是,这种心是“真心”吗?《金刚经》中有一段话:“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诸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种种心理活动现象,这些都是虚妄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只要有心,就都不是真心,要“心无所住”,心中无物、无心,那才是“真心”。所以说,占有心、依靠心、期待心,都不叫“真心”,而是“烦恼心”。

古人说“相敬如宾”虽是老生常谈,却是能够维系长久爱情的真正智慧。如果想避免吵架、误解,或者是想消融不断的期待、要求,在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不妨以尊重的心态,心悦诚服、欢欢喜喜、平平静静去面对、解决,心中的纠结,其实在当下都能即得化解。

爱情里的关系,并不是在互相执着、纠缠和占有,而是互相的贡献、成长和学习。能够互相关怀、照顾、包容,不去彼此计较、相互猜疑,多沟通,并相互信赖,才能成为菩萨伴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云何应住》

无壳蜗牛,没有房子安住,成群结队的向政府抗争,要求...

星云大师以佛法度化小偷的亲身经历

四十多年前,我初到台湾时,没有自己的的寺院道场,只...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4》

各位尊敬的大法师、慈悲的居士们,还有发大心来护持正...

佛陀一生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

佛陀在正觉以后,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心自思惟道...

值得珍藏一辈子的话

人生路漫长而短暂,只有懂得人生活着的意义才可留驻生...

星云大师《谈情说爱》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我们前天讲的是谈天说地,...

婚外情的六种结局

如果能够早一点智慧地想一想它的结局,也许人世间的许...

道证法师:结婚真的很快乐吗

结婚很快乐吗? 我曾经看过一位子宫颈癌的病人,她最...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圣严法师《温柔对待亲爱的人》

对待家人,我们习惯成自然地不懂礼貌,不会温柔,不是...

圣严法师《人生与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如果人生而没有目的,生活便显得十分空虚。如果生命欠...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

圣严法师:不贪着禅定之乐

修习禅定的人,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等五官,甚至于...

【佛教词典】业事变异无常之性

【业事变异无常之性】 p1221 瑜伽三十四卷九页云:云何...

【佛教词典】弥勒生缘

(杂语)弥勒上生经曰:佛告优婆离:弥勒先于波罗捺国...

福报享尽,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没有现在的。你讲现在的时候,它...

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却无渣

无门慧开禅师的偈子云门糊饼赵州茶,信手拈来奉作家。...

点亮心灵之光

我们看到世界上形形色色、日月星辰、树木花草、山河大...

大福自有妙方

明白人生道理,处之安然,幸福自是可得。不因愚痴无知...

这世上还有人能吃得消这钵饭吗

二位令亲在堂,宜以净土法门,感应事迹,常时解说,令...

【推荐】持诵准提咒的功德利益

一、前言 佛说的法门,有的侧重现法乐、有的侧重后世乐...

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从唯识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识所现跟唯识所住。首先我们...

【佛学漫画】骄慢的怀疑

念佛!阿弥陀佛全部的功德都在这句名号里面我们只要称...

菩萨舍身饲虎之因缘

一日,世尊带领大众至般遮罗大聚落,途中经过一处树林...

星云大师《什么是禅》

今天和大家讲的题目是《什么是禅?》。凡是对佛教有研...

如法放生需要遵循的行为原则

放生是指解救处于生命危险和恐惧之中的众生,使它们免...

念佛人能往生西方,但禅密行者成就后去哪里

问: 净土法门念佛往生西方,禅、密行者功成后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