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时的善念,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净界法师  2014/08/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时的善念,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唯识学把整个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个阶位:就是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乃至于最后的究竟位。我们从前面的阶位我们可以知道,当我们踏入了修行的菩萨道。

我们的生命就会出现两种力量的作用:

第一种来自于外来的生死业力的冲击;

第二个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一种菩提愿力的引导。

所以当你开始修行的时候,你经常是两种力量的一种作用跟拉扯。

我们先谈一谈生死业力这一块。生死业力是怎么来的呢?主要因为有阿赖耶识。虽然我们生命,一段一段的生命是无常变化的,但是生命结束以后,我们会在第八识留下一种善恶的功能,所以第八识它有很特殊的功能,就是它“持种。”它能够保存我们每一期生命所留下的一种善恶的功能,这种功能长时间的累积,就形成一种“恒转如暴流。”就是说它是一种相续的水流,如果我们今天是善业起现行,这个水流就带我们在人天享受快乐;如果我们今天是罪业起现行,这个水流就带我们到三恶道,受刀山油锅的痛苦。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背后,的确是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我们——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那么业力的可怕,并不是说它给我们什么痛苦,这个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它辗转相续、无有止尽。当然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我们选择逃避,反正你觉得你今生过得也还不错,你认为你今生乐多于苦,但是你可别忘了,生死业力是不会停止的,也就是说你迟早要处理的。你今生不处理,你来生就得处理;你来生不处理,你以后一定要处理,因为它不会自己消失掉。

生死轮回之所以那么的可怕是因为:你越轮回,它的力量就越大,就像滚雪球一样。所以你总有一天,你吃到了苦头,你一定要面对这个生死业力的问题,你总有一天的。那么从佛法的角度:你越早面对,对你越有利,因为它整个时代,是往一个坏的方向在发展,末法时代。所以你越早处理,你成功机率是越高的,你花的心血是越少的。所以面对生死业力,你拖得越久,你付出的代价越大,就这么回事。所以我们从轮回的第八识,我们可以知道:既然要出离,那就把握当下,你别无选择!这是我们每一个人背后,所要面临的业力的这一块。

当然唯识学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因为它开展了第八识,这种恒转如暴流的业果相续的思考,但是唯识学给我们一些希望,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有强大的思考、学习能力,我们可以学习佛法、我们可以如理思惟,创造一种清净的力量来引导业力。那么这个第六意识的清净力量,在唯识的教义当中,它提出两个重点:一个是菩提心,一个是空正见,这两种力量如果你操作得当,生死业力是可以转变的。

那么这个菩提心跟空正见,其实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菩提心是根本,空正见是在引导菩提心的一种增上的力量。我们前面讲过了菩萨的四个阶位,它都是需要菩提心来支持的,也就是说你菩提心失掉了,你就已经不是一个菩萨了。所以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定是要有发愿:你如果是智增上的菩萨,你缘佛的功德而发心;你如果是悲增上的菩萨,你缘众生的痛苦而发心,都可以。总之当我们修学菩萨道,先不要管你做了多少,先看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目标,初心菩萨是“论心不论境”,如果你连一点理想抱负都没有,一天过一天,你做再多功课都没有用,毫无意义,因为要引导业力,一定是要创造一种永恒相续的力量。

在佛法的角度:一时的感动、一时的善念,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也就是说,你一种没有目标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你做这件事情,只是一时的感动、只是一时的善念,这样是没有办法改变业力的,没有办法。所以所有的行动都先有一个理想抱负,你一定要有一个愿景,有理想抱负的修行,才有资格叫做菩萨道,因为你真实在改变业力了。所以你要改造业力,你要创造一种坚定的誓愿,你未来希望往哪里走,要有一个目标的。所以在这个修行当中,一定先发一个菩提心:缘佛道而发起上求佛道,缘众生的苦而发起下化众生。当然你发了菩提心,你有这个愿景,你就是菩萨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智慧的考验,你怎么去调伏引导你的内心,那就是空正见的智慧了。其实整个菩萨道的次第:从资粮位到加行到通达到修习,它主要的是一种智慧的增上。在六度当中,判定一个菩萨他的成败,就是以般若波罗蜜来做判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能转业卖斋立毙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

【推荐】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众生的依止...

临终时一生所做善恶会全部涌现

【原文】 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

邪见造的业是最重的

不如理就是说,你听闻了一个邪法以后,你自己在寂静处...

因缘果报如影随形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若是造作善业,自然就...

【推荐】人生没有结果,它只是业力的释放

我们人生的相状有很多种,但是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没...

念佛人要准备些什么事情

净土宗到底要准备些什么事情?简单讲一句话就够了:有...

每一种果报都经过三个阶段的变现

我们强调业力,我们也讲到果报,那么当果报变现的时候...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专治想不开的21句话

1.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不要害怕...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大智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中说:烦恼以忍辱为菩...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

【佛教词典】无妙行恶行及彼二业果异熟

【无妙行恶行及彼二业果异熟】 p1099 瑜伽七卷九页云:...

【佛教词典】天

(界名)梵名提婆Deva,又名素罗Sura,光明之义,自然...

包容才能成就美满人生

林则徐有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

平等惠施获福无量

昔日,佛陀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度众。一天,师子...

别被自己的优点打倒

雷恩是二战时纳粹德国赫赫有名的潜艇专家。此人参与了...

现在偷的每一个懒,都是给未来挖的坑

最近单位在搞各项突击检查,大家都忙得手忙脚乱的,因...

节俭让孩子健康成长

这是一个真实的发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对年轻的父母...

圣严法师《人人都有社会地位》

社会是人与人共同生活的环境里,因彼此关系集合而成的...

净土宗最怕就是你抗拒

如果从《弥陀要解》的标准来看,念佛人临终的时候,他...

心灵蒙尘了该如何清扫

我们知道,衣物脏了,可以用水清洗。心灵蒙尘了该如何...

凡是这种的梦境,都是宿世众生在恶趣未能出离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

靠自己的观照力消灭掉

讲一位公案。有一位上师,他在外出的途中,救起了一只...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问: 师父您为什么要出家? 慧律法师答: 因为要解脱...

念佛人静坐也须念佛

念佛人静坐也须念佛。非外道只静坐而已。念佛行住坐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