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痛苦是从执着而来的

净界法师  2014/08/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痛苦是从执着而来的

我们看《百法明门论》这个贪烦恼,什么叫贪呢?

以染着为性、生苦为业。贪能够生起痛苦。譬如说,你现在看到有人去砍树,你没有痛苦的感觉,是不是?这个树我对它没有贪着心。但是有些人讲一句话,对你讲一句话,你马上痛苦,因为你对自己有执着,「你伤害我」。

有些人把你的小东西拿走你有痛苦,为什么?你对它有执着。所以痛苦的根源是我们的执着。你的心对它有所住,这件事情一变化,你就痛苦,这样懂吗?所以痛苦其实是我们自己产生,你自己要执着的,是不是?

但问题是,假设我们今天所执着的,是一个恒常不会破坏的东西,那还好。譬如说,我们今天追求一个美好的生命,人家对我的尊重,或者我爱我的色身,假设这些事情都是「常」的,那还好。

但是问题是,这些事情本来就是会有变化的,世间上的事情,没有什么常的。

你说,我跟你感情很好,是吗?在某一个因缘上感情很好,因缘一变化,这个事情就会变化,诸行无常嘛。

我们就想:我们这一念心,把我们的心寄托在这种变化的事情上,是不是很危险?是不是?你把你的心寄托在一个会变化的境界上,你把你的心付诸在一个会变化的境界上,这件事是不是很危险?是不是?那怎么办呢?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我这个心应该放在哪里最安全?放在哪里?念佛,也很好,念佛也是不错,那也是一个安住处,是的。你能够观察到这个万里无寸草、不生不灭的境界也不错,这也是一个安住处,这是我们的落脚处,就找到一个房子住。

就是说,这个世间上怎么变化,你的心不变化,因为你的心不住在这个境界上,这个地方不是我的依止处。

不是我的依止处,这个世间上一变化的时候,你的心不动,你内心当中,有一个房子住,你的心安。你经常摄心在毕竟空的般若波罗蜜,这个禅的境界,临命终的时候,你那个四大败坏,眷属也离开你了,带不走。

我们人来到这个世间,是一个人来,离开也是一个人,没有一个人带走一块钱。你家财万贯,跟一个乞丐离开,两个都是一样,乞丐离开一块钱也没带,王永庆离开,他带走一块吗?没有带走一块钱。

这个痛苦就是你是不是执着。所以我们经常有这个禅的般若波罗蜜,我们内心经常安住在清净心,可以减少很多痛苦。

所以佛陀要我们消灭痛苦,并不是说我在改变别人,不是说你从今以后,不准对我讲不客气的话,不是这样,不是改变别人,不是你的心向外追求。

我们的追求欲望是无穷尽的,没有一个人说他满足了,我的钱够了,我现在的生命也够了,没有,是不是?有钱人也是很多痛苦。就是我们要把这一念心收回来,安住在一个不生不灭的心,这个快乐是不可破坏,现在安住,临命终也安住。

所以这个禅净双修很需要的。

当然这都是你平常要用功,你就是要熟,这个串习,你平常的心念,经常这样子的摄心,就是要熟,所以这个「修」,就是你要经常调整你的心念,调整自己,使令它找到一个最好的安住处。所以这个禅净双修,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被心中的锁锁住了

中国古语说:苍蝇不钉没有缝的蛋。也就是说,蛋是自己...

病苦后重生的感悟

提起学佛我真是好惭愧,皈依很多年了,但是从来没有真...

当修无常想,断尽一切贪爱执着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对诸比丘开...

四个次第引导你离苦得乐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是安乐的,但是如何能够安乐而...

心中的妄想执着不是你原来的东西

那么成佛之道应该怎样找出捷径呢?请看以下的说明。 第...

【推荐】品茶

一位屡遭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陀山普济寺,慕名...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在《维摩诘经》中,佛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若菩萨欲...

化妆的比丘尼

佛陀时代,一位沙门在山中修苦行,一天,忽然看见山间...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做一名优秀的女佛教徒

我们学佛后的女人,应该如何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女,...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在爱情的关系里,有一个很多人穷其一生都不知道的秘密...

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该如何对待

现在的众生烦恼习气很重,很容易生气,乃至于说你随便...

一生中不必计较的20件事

1、吃亏:吃亏是福。 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

【佛教词典】法雨寺

(寺名)禅寺也。本称为后寺。普陀山志三曰:在白华顶...

【佛教词典】念佛

有三种,即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称名念佛是...

佛菩萨圣诞的纪念日

诸佛菩萨圣诞纪念日(农历) 弥勒菩萨圣诞 正月初一日...

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学习的

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 透过别人,你...

净业行人先把耳根和意根摄住

六根中最难摄的是耳根与意根。眼睛能见屋里的东西,但...

昌臻法师《05年6月答西昌居士问》

一、问:我们怕冤亲债主鬼怪妨碍我们念佛,障碍临终正...

持戒与犯戒

戒,梵语「尸罗」,《大智度论》卷十三说:「尸罗,此...

恶缘太多,发愿舍寿求往生行吗

问: 顶礼大安恩师,弟子依止您修学净土己七八年了。...

任是美满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参禅人,身心万不可浮华,不可骄泰,不可我慢。类如食...

冲突的可怕

世界上,只要有两个东西,就会有冲突! 两个国家会打仗...

慧律法师《追求涅槃的心》

佛教追求的最高原则就叫做涅槃,涅槃翻译成中文叫做不...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为什么说,知道常住能够远离三恶道,我们举一个例子来...

如何验证死后往生到哪一道

我们要知道,死了之后到哪儿去。 佛法提供了一个我们验...

争取时间,活在当下

在竞争激烈、分秒必争的压力下,时间对现代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