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略说佛法大意

弘一大师  2014/08/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略说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乃不愧为佛教徒之名称。

若专修净土法门者,尤应先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谓佛法是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若发此心者,自无此误会。

或疑经中常言空义,岂不与前说相反,今按大菩提心,实具有悲智二义。悲者如前所说(即积极的大悲心)智者,不执着我相,故曰空也。即是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做种种之利生事业,若解此意,即知常人执着我相而利益众生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不久、不澈底。若要能力强、范围大、时间久、最澈底者,必须学习佛法,了解悲智之义,如是所做利生事业乃能十分圆满也。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亦犹如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习惯一一推翻,然后良好建设,乃得实现也。

今能了解佛法之全系统及其真精神所在,则常人谓佛教是迷信,是消极者,固可因此而知其不当。即谓佛教为一切宗教中最高尚之宗教,或谓佛法为世界一切哲学中最玄妙之哲学者,亦未为尽理。因佛法是真能:

(一)说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

(二)破除世间一切谬见,而予以正见。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予以正行。破除世间一切幻觉而予以正觉。

(三)包括世间各教、各学之长处,而补其不足。

(四)广被一切众生之机而无所遗漏。

不仅中国,现今如欧美诸国人,正在热烈的研究及提倡。出版之佛教书籍及杂志等甚多。故望已为佛教徒者,须澈底研究佛法之真理,而努力实行,自不愧为佛教徒之名,其未信佛法者,亦宜虚心下气,尽力研究,然后才对佛法再加以评论,此为余所希望者。以上是略说佛法大意。

又佛法与宗教其旨趣亦复相异,兹比较如次:

一、宗教有崇拜一神或多神及其教主,认为彼等有无上之权威,所谓神圣不可侵犯。

佛法则依法不依人,固然佛是三界中尊,但本体上,却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可见一者尊卑悬殊,一者平等无二。

二、一般宗教家所奉之圣典,皆不许人讨论。

佛法则依义不依语,绝非不容讨论。但佛法之理所说究竟为众所公认共许者,殆无讨论必要耳,可见一者思想甚拘束,一者思想甚自由。

三、一般宗教之信仰,只许纯粹感情之服从,不容许理性之批评。

佛法则无上圣智,必依自证得来,佛法固重信仰。但他教之信是强信以为教主之智慧,绝非信徒所能及。佛法之信是起信,以佛徒之本性,原与教主相同,即是令人自尊自重不可蒙昧自己最清净最圆满之本心。故此信乃极平等,极高尚之信也。可见一则系勉强服从,一则系自由发展。

佛法与宗教异,尚有种种之说,今且略之,吾言佛法非宗教非于佛法有所私,而于他种宗教有所恶也。当知一切宗教,各有其长处,皆能令人向善。彼等有信仰之诚,是吾所敬,彼等有求真之心,尤吾所爱,但惜其不如佛浩广大精微,真究竟耳所说佛法与宗教异,大致如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弘一大师文章列表

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识」

现在来看第三依智不依识。 依智不依识,是说我们要依三...

念经前一定要吃素吗

念经前能不能吃素,这个问题可以先问问自己。吃素,是...

如本法师:皈依三宝有什么禁忌吗?

皈依三宝,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没有任何之忌讳,皈...

在寺院上厕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进厕所后,须三弹指,提醒坑中啖秽鬼,及时回避,这样...

没有生死心,你不可能有菩提心

三登九上,百城烟水,不惮其劳,念念了当大事。 所以古...

为什么供养佛菩萨,不能有悭吝之心

问: 供佛时为什么要选择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为什么供...

何谓「无为法」

无为法,为是造作的意思,一切有生灭的法,均由众缘造...

出家人吃饭为什么用钵

钵,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是出家人常持道具之一,一...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疾病的原因

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过去的妄念或恶业。所以说...

宏海法师:净土三资粮

(第一讲) 好,各位莲友大家上午吉祥,阿弥陀佛。 今...

这样忏悔三次,因缘就会改变

成就一个安全稳定的功德,这个事情也是非常重要。我们...

做父母的要以五事来对待儿女

人人都会生儿女,但不见得人人都知道教儿女;生儿女易...

【佛教词典】无痴善根

【无痴善根】 p1062 集异门论三卷八页云:无痴善根者:...

【佛教词典】护戒神

(神名)守佛制戒之善神也。受三归者,有三十六部之善...

主导我们生命升沉的两个因素

楞严经讲生命的缘起,主要的思想就是讲到真如缘起。当...

学佛的人可以练气功吗

问: 学佛的人是否可以练气功? 大安法师答: 学佛的人...

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进入沙漠者的命运:有...

星云大师《六根互用》

我们必须引导自己的六根,超越五欲六尘的业恶,来达到...

正信去邪知,亦保永世安康

过去,佛陀曾生为马王,名叫驱耶,常在海边渡引漂流之...

是否需要抽出时间单念佛呢

问: 我现在的功课是早上拜佛两小时,边拜边默念,是...

家庭和谐的十个要点

一、当家庭的啦啦队长(多鼓励),不要当办案的审判官...

学佛要实修实证

《大庄严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问: 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实践上,有没...

文殊菩萨点化印度高僧取回珍贵佛经

在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佛陀波利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

十善业道之不偷盗

《地藏经》云:「若遇盗窃者,说贫穷苦楚报。」 世间上...

楞严法语

◎ 以我(虚云老和尚)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