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大轮回之根

倓虚法师  2014/08/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三大轮回之根

今先说轮回二字之义,这轮回之义就是人间所共知的一句俗话,乃说轮过来又回过去的意思。若问云何是轮过来回过去的呢?你要观察,世界上种种样样,无一不是轮过来回过去呀!且看这天上的日月,其昼夜间轮过来回过去;又这一年的四季春夏秋冬,亦是轮过来回过去。若简单的说,就叫轮回。若这样的观察,这世界上无一事一物不是轮回,今只说六道轮回——

这六道乃是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此谓之六道。

因什么有此轮回呢?这六道所说的是果,当然要问其因。由有因,必有缘;有缘,必有果;有果,必有报。

这因缘果报,是根据何来?乃是根据人心而来。这人心来的是什么呢?来的就是迷惑。

什么是迷惑?迷惑,就是贪瞋痴三毒:所谓贪毒,贪不正之名利;瞋毒,瞋无理之忿怒;痴毒,痴不明道理之是非。此三毒俱备,必造杀盗淫三恶业:杀业,杀害生命;盗业,不与而取;淫业,奸淫妇女。造此恶业,必成三灾:一名刀兵灾;二名饥馑灾;三名杂病瘟疫灾。若造恶业过重者,可能造成水火风大三灾,不易避免。

此惑、业、苦三道为轮回之根,以其迷惑必造业,造业必受苦,愈受苦愈迷惑,愈迷惑愈造业,愈造业愈受苦,于是轮回无已,受苦无休。感动诸佛无缘大慈,又诸大菩萨同体大悲,共驾慈航,以救诸苦,苦劝众生,速修戒、定、慧之三学,对治贪、瞋、痴之三毒,戒止杀、盗、淫之三业,以减大小三灾之苦。

由戒、定、慧三学有缓急不一,则贪、瞋、痴减去的有多少不同,于是而有三善道、三恶道之分,成六道轮回之别,乃全是根据戒、定、慧修学之缓急及多少而定之。

此戒、定、慧三学,有世间之戒、定、慧,有出世间之戒、定、慧,有世出世间之戒、定、慧。

今略说世间的戒定慧,先学三皈之戒体,次学五戒之戒相。其戒相受之可多可少,能受一戒、二戒,则来生不失人身,其寿夭、高卑由戒多少而定。又世间之禅定,有九次第定,分而言之,四禅八定等分,若修有成效,当能升天,天有三界二十八层天之阶级:此皆世间之戒、定、慧,只享世间之福,未出出世的戒定慧,其戒体仍是三皈,戒相二百五十条,条条皆是保护戒体,故永免轮回之苦。

又世出世间的戒定慧,其戒体仍是三皈,其戒相有三聚净戒及十重四十八轻。唯一的重在保护戒体,不见轮回之相。戒经所谓“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是也。其禅定功夫无出无入,所谓那伽(译如来)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平日送客迎宾、搬柴运水皆在禅定之中。所谓慧者,《般若》云“一切法皆是佛法”。

又《法华经》云“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此皆名成佛之智慧,唯是佛知。佛见此三种三学,唯此世出世间的三学为究竟。

就按这世间的三学,虽然皈依三宝,但得戒体,未受戒相,不能保护戒体,不过是修世间的福,纵然有受戒相的多是有名无实,果然能持净戒即是菩萨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因未受戒相,就是不肯离开世间的思想也。就是因世间人的耳闻眼见等总未离开世间,自己甘心承认我的身体总归生(生活)、住(住世时间)、异(幼而壮、壮而老)、灭(消灭于地下),又我所创成的依止事业当然是成(成就)、住(住的时间)、坏(是衰败)、空(归无所有),这是逃不开的,甘心自认,那就无可如何了。若出世的三学,就能超凡入圣、永免轮回及生老病死等苦。若世出世间的三学与前二种三学就大不相同,应要如是知见这无量无边的世界就是自已一个完全的清净法身,与三世诸佛同体同住一个常寂光中的世界,这是人人有分的。

若以此佛法为妄诞不可信,也可以参考在佛法未来中国时,我中国的圣人也是这样的说法,无非是名相不同、作风不同,这义理是一样。这两处的圣人,距离、时间与空间太远又太远,当然不是两面核计好了来骗人。就按中国的圣人所说,“君子之道费而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如是之说可为证。信了可信的是不约而同,可见是同一义理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倓虚法师文章列表

佛陀世世生生随逐于众生心无暂舍

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

顿超三界乐悠悠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 可贵天然无价宝,埋...

激扬生死凡夫之厌欣心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颠倒事

一个人生到世间上来,他是有他的标准的。给他吃的东西...

轮回与转世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在大乘佛法的显宗教理中,是将...

在生命轮回中,你的心是变来变去的

所有的烦恼有一个中心点,就是自我意识。我们在刚开始...

此间犹如火宅,赶紧移民极乐

信愿持名的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阿弥陀经》中...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修行是转变第六意识,而不是消灭第六意识

我们这一科是把遍计执--所谓能遍计的第六意识,它计度...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无。何...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这三样东西

《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

不孝父母,学佛一切皆无意义

想想父母未生我们以前,我们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

【佛教词典】应应

为“法应”之对称。法身之感应,称为法应;应身之感应...

【佛教词典】佛法

1、佛所说之法,即八万四千法门是。   2、佛所得之法...

谦虚不但可以避祸,也是求福的基础

现代有许多人不读经典,把《周易》当作所谓算命的书,...

三界虚伪,唯此真实

大哉二句,赞辞。大者当体得名,具遍常二义。以横满十...

参禅人在修行中会出现的种种境界

真实用功办道的人,首先要明了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参禅...

不信佛的人对佛教的诘问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

肉食将导致全球粮食危机

少吃肉!可以救活许多人!! 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每...

什么都修不进去,你就念地藏菩萨圣号

【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

【推荐】求生天国与往生净土有什么不同

生死大事是件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在生死死生之...

过去造了很多恶业,怎样消除这些恐惧

我们过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恶业,想想因果不虚的,如果一...

临终之日千万不要做的事情

送终是大事,一切众生都迷惑这件事情。所以地藏菩萨就...

【推荐】祈愿正法重现

【前言】 本光碟所提建言绝非针对任何道场或个人,纯...

有人一辈子生病,但是带病延年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的出家同学吃素修行,身体却愈来愈...

青年们的烦恼

青少年朋友们,经常听到你们呐喊着:一大堆的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