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机深祸深,量大福大

2014/09/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机深祸深,量大福大

古人说“机深祸深,量大福大”,劝诫世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红尘之中心临百事,唯有宽大的胸怀才能成就万物万事并存的和谐与美好。

中国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芸芸众生,世事纷纭,人生不如意事时常有,因为在人生长河中,谁也不能离群独居,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每个人的荣辱祸福、得失成败,都与周围的人密切相关。

对此,肚大量宽者,对荣辱得失处之泰然,对别人的过失差错,常付之一笑退而避之,体谅包容,毫无怨言。这种人往往无心求福而得福,不求避祸却无祸。

有些浅肠窄肚的人,常同欲相妒、同利相残,针尖对麦芒,各不相让,这样你越是费尽心机,越是好事难成。两种人心胸不同,命运迥异,其间的道理非常浅显,只有四个字:量大福大。

量大福大,是古人传下来的一句话,细品这四个字,确实充满了哲理,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器量狭小之人,除了与人争名争利,欲火烧心外,还会因为患得患失,急功近利而难以苦学深钻,即使才华出众,生存状况亦难免步步下滑。

相反,量大者能够贤不责愚,巧不笑拙,贵不轻贱,富不嫌贫,盛德之下如春风化雨,使人受益。

智者量大。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大度能容。因为他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也因为他非常智慧地发现:“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仁者量大。富有仁爱精神的人,也必是有大量的人。他心存恕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苛求于己,也不苛求于人。

所以,与刻薄多忌的人相比,大量的人必多人缘、多快乐,自然也就多长寿了。

可以说量大者以自己的气度襟怀,填平了人生路上的险井深沟,从而使坎坷变成大道,惊涛化为碧波。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工作生活压力巨大的今天,更需“宰相肚里好撑船”的度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此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于人于己都是莫大的福焉。

作为凡夫俗子,宽容大度的心量从何而来,或怎样才能做到有量?一句话,心底无私,光明磊落。修练到了无私的境界,量也就能大似海洋,宽似天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钱不要来得太快,也不要来得太多

世人苦,就苦在要追求一个好上。就想着,生意一直都很...

修行法门中没有超过念佛、供养三宝这两门了

在末法时代,大势至菩萨教授的念佛法都摄六根,净念相...

晚年时必须有福报来保护你

诸位!你不要忘了往生有一个重要的资粮,除了临终的正...

如何才能增长福报呢

我们的财富,往往都是通过布施行善等等方法积累下来的...

如何为病人临终之人造福回向

【 复次,普广! 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

智慧资粮比福德更重要

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在《贤愚经》里面,讲到一...

窦禹钧大积阴德,五子登科享高寿

窦禹钧(即《三字经》里提到的窦燕山),五代后晋时期...

念佛人不可求来世人天福报

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指点,苦口婆心,慈悲之极,...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歇即是菩提

用功很简单,高旻寺是一个禅宗道场,禅宗道场是讲用功...

宏海法师:劝发菩提心文

(第一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学子们,大家晚上...

不净观如何修

问: 不净观是对治什么烦恼?如何修? 惠敏法师答:...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

【佛教词典】以无量门正为开示苦真是苦。

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苦真是苦?谓正开示生苦老苦...

【佛教词典】大德

(术语)梵云婆檀陀Bhadanta,原为称佛之名。在律中则...

圣严法师《打从内心祝福自己、祝福别人》

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这么说应该没有人反对。小自个人...

日常生活俗事太多该怎么修

原文: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

八风的考验

俗语说:动则生风,这即是风的来源。在修行中,常提到...

多吃有色蔬菜营养高

多吃有色的蔬菜,对身体大有裨益。我们按照颜色的由浅...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

不杀生的意义何在

断命曰杀,有情曰生,断有情生命叫杀生。为何释迦牟尼...

庵摩果与臭井水

有位老婆婆带着蜜浆和水果出远门,她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弥陀经中的「行此难事」是否指持佛名号

问: 如何理解弥陀经上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

真正的富有

从前有一个婆罗门国家,名叫多味象,这个国家的国王信...

将「自我」减轻消灭

懂得修行的人,只是将自我逐步的减轻、消灭。相反的,...

厌离娑婆有两个方法

从生命的差别因缘当中,我们的生命有两个选择:第一个...

一钵饭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一年正赶上闹饥荒,百姓多有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