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2015/05/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学佛应念佛,念佛当一心。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见信愿念佛之重要。然而,学佛者皆感杂念难除,念佛实难达一心。如何能在具足信愿的前提下,增上念佛的功夫,提升往生品位?愿将念佛之体会与莲友交流,以供参考。

学佛须充满危机感、紧迫感,方能精勤。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战,岂能懈怠?问曰:如何生起此心?

方法一:如堕水火,以求救援

以例言之,譬如有人,因一过失触及法律,闻警夜捕。如何解难?唯有远居国外的舅舅前来方能化解。事告舅舅,其闻讯乘机飞往。于此之时,外甥恐慌,坐卧不安,寝食不宁,如惊弓之鸟,期待时针缓转,推迟警捕;而又期盼时针速转,舅舅即达,解脱警捕。学佛亦如是,若不精勤,即是面临地狱重苦。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由此可知,学佛不精进,懈怠不前,此生不出轮回将堕地狱。外甥尚未被铐捕,竟甚惊恐。何不思之,学佛不进则退。人生无常,若堕地狱,何等恐怖?舅能解警捕,却难解地狱之苦。如此深思,身处险境,岂能不惧?世人皆知,铐捕之苦。警捕有期,地狱却是无边剧苦,何况无有出期。

面临地狱之苦,惊慌无措,谁来救度?唯有阿弥陀佛。何不速求阿弥陀佛救度,永离地狱之苦。若欲离险,心必生起求阿弥陀佛救度之恳切信念。

以畏苦之心念佛,念佛必切。印光大师开示:“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

问曰:为何念佛?唯有阿弥陀佛能救度我等苦难众生远离地狱众苦,永得安乐。所以盼望心猛烈恳切。

再问:何故生此猛烈恳切心?怕堕地狱,祈求阿弥陀佛护佑。心想阿弥陀佛,心中尽是求阿弥陀佛救度之信念。如此念佛,心必有佛。心必归一,自有定力。何人何物,乃至一物,亦难撼动你想阿弥陀佛之心,求生净土的誓愿。至诚念佛,何有杂念,岂会昏沉,焉能不精勤?

若晨懒起贪睡,思地狱苦,即能惊醒,昏沉即除。一切时处,做一切事,心中有佛,盼佛接引。可谓心想佛、口念佛,表里相应,此系一心念佛。如此念佛,尽是正念,心与佛应。如此念佛,轻松快乐,时间过得快,因为心皆在念佛的思维中。

方法二:心存恭敬,如对佛前

如何才能一心念佛?

以喻言之,当你朗诵一篇诗章时,若有诸级领导在场,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为你录像、录音,此时此刻,你一定会全神贯注地朗诵。字句清楚,注意韵律,尽力发挥,全力表现。唯有一心,即朗诵好,岂有杂念?

诵经、念佛、礼佛,亦如是。作如是想,阿弥陀佛站在你的身边,或想供奉的佛像为真佛,皆在看你念佛,在加持你,精神何会不集中,岂能生杂念?唯有欢喜,一心念佛,祈求阿弥陀佛接引。

方法三:提音念佛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若方法得当,念佛达一心亦不难。念佛须至诚恳切,发自内心。字句分明,念得清楚,听得清楚。

唱念佛号,宜有抑扬顿挫,轻重音相间。若持四字名号,即“阿弥陀佛”。当持念名号时,将“陀”字的音量提高一些,以此区分其他三个字符的音量。如此循环往复,可快可慢,一句名号接一句名号地念下去。在念佛时,摄耳谛听。若听到“陀”字的音量未提高,可知此时已生杂念,念佛未归一心。唱念下一句佛号时,则应立刻把“陀”字的重音突出。

此念佛法,简便易念。心若归一,杂念即除。

方法四:听钟念佛法

此念佛法是随时钟秒针转动的嘀嗒声念佛。第一声嘀嗒念“阿”,第二声嘀嗒念“弥”,第三声嘀嗒念“陀”,第四声嘀嗒念“佛”。如此依次随秒针转动的嘀嗒之响持念四字名号“阿弥陀佛”。

当念佛的音声未能与秒钟走动的嘀嗒声同节律时,此时已失正念,念佛时有杂念。应当即转念至时钟秒针转动的嘀嗒声,根据钟响的节奏同声念佛,一声接一声地念下去。

屋内若静,吾念钟响,此等氛围,其境妙也!此念佛法,适宜小房间,置一时钟,一人或几人同听钟声念佛。此念佛法,亦适于无声念佛(默念)。如此念佛,钟响之音,即同一声一声的佛号。如此念佛,何愁不一心?

众生善根不尽相同,则其学佛念佛方法也各异。念佛方法,主要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四种。再如持名念佛,也有多种:有声念佛、无声念佛、小声念佛、高声念佛;慢念、快念、或急念。不管哪种念佛,皆要随场随众,同众同声,同韵同律,同步节奏。忌异声怪调,随众和合即好。

言及念佛体会,此念佛四法,皆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把这两个放进去,这个佛号就不可思议

你不修空观,除非你保证:我临终的时候,没有太多相状...

要去净土,何必带死老鼠

气味相投 有一种鸟,在这天地间什么甜蜜的水果、芬芳的...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四禅,亦名舍念清净地,谓行者复厌三禅之乐法扰心,复...

禅是佛心,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心

问: 有师父提倡禅净双修,强调戒定慧,主张打坐,要学...

【推荐】爱女的离世,让我扔掉「铁饭碗」,捧起「金饭碗」

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从小到大几乎都生活在顺境之...

浅议如何集中精神

现代人在生活中,时常感觉无法集中精神,以致工作学习...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

何以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

佛所说一切法门,虽高深玄妙,圆顿直捷,皆须断尽烦惑...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推荐】临终助念念佛时需注意的几个重要事项

用心照顾,徐徐念佛,切勿狂喊乱叫 如果这个人已经昏沉...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

忆佛是把家人、工作都当作是佛

大势至菩萨说:十方诸佛怜念我们众生,就像母亲在想念...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

【佛教词典】付法相承

(杂语)承受付属之法义也。...

【佛教词典】中边分别论

梵名 Madhyānta-vibhāga-tīkā。凡二卷。收于大正藏...

正物须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正物须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若离世间证菩提,怎见如...

有七件事可以使功德利益增胜

佛与五百大比丘众在阿逾阇江水边时,一日,大均头在寂...

从印祖文钞看佛法与佛学之别及佛法之要

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现代人急功近利,只着眼于眼前利...

血肉施蚁的乌龟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憍陈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罗汉果,八...

【推荐】念佛人能不能开悟

那么我们再谈谈念佛,念佛人能不能开悟,楞严经第二十...

这个是非怎么能听呢

这个习气不容易了解,但是我们用一种比喻就很容易了解...

法爱法执是修行的障碍

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

以和为贵有什么好处呢

「和」是一个极富正能量的字眼。有关「和」的词汇非常...

幼虎与羊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是培养心性的重要条件,所以,每个...

拜佛为何要翻掌呢

首先礼佛三拜,第一拜拜下去的时候,两手反掌,心里默...

每天念佛就好吗,还要不要念咒念经

问: 每天的修行,除了念一句佛号以外,是否还需要念...

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请大家看第四段:转短命为长寿之法。这一段主要是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