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跟大势至菩萨学念佛

2015/06/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跟大势至菩萨学念佛

国人一般比较熟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灵感善巧而得到人们的尊崇与赞叹。在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一位侍立在弥陀身边的大菩萨,这位大菩萨就是大势至菩萨,意译作大精进,略称势至菩萨。此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诸众生离三途苦,得无上力;又彼行时,十方世界地皆震动,故称大势至。与观世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为西方三圣之一。现在极乐世界接引度化,将在观世音后递补佛位。

如果立志做一名净业行人,则对这位大势至菩萨应该有深入的了解,因为跟大势至菩萨我们能学到珍贵的念佛秘诀。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同行同愿,无量劫以来,彼此不相违离,乃至庄严净土,先后次第成佛,其所修功德也等无差别。

据《观无量寿经》说:“以智慧力,拔三途苦,得无上乐,故名大势至。”《思益经》说:“我投足一处,震动大千及魔宫殿,故名得大势。”大势所证之法身,以法身竖穷横遍,故名大;势是能证之般若,以般若智内破烦恼惑,外伏诸魔怨,故名势;至是究竟义,即解脱德,以菩萨位邻极圣,证近于佛故名至。

所以《悲华经》卷三说,当阿弥陀佛入灭后,由观世音菩萨补其位;观世音菩萨入灭后,则由大势至菩萨补处成佛,掌握化权,号善住珍宝山如来。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指地狱、饿鬼、畜生三道),得无上力”,因此称为大势至菩萨。他头顶宝瓶内存智慧光,让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众生解脱血火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

大势至菩萨更让净土行人尊崇的是他高深的念佛成就。大势至菩萨以“都摄六根”念佛法门而证道,他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觉、妙觉,由念佛至成道的五十二个阶段。

据《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大势至菩萨于往昔劫中,得遇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即以念佛法门,而开示之。”这超日月光佛,实际上就是阿弥陀佛。按《无量寿经》称阿弥陀佛亦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以光明立佛,分十二号,阿弥陀佛一名,具十二光明。全归于阿弥陀佛一名,包含无遗。这超日月光佛所示之法,圆顿直捷,甚深切要。大势至菩萨于闻法后,严谨受教,精进修持,即由念佛而证得三昧。这便是大势至往昔发心修行之因缘与证得念佛三昧之来源。此法门圆顿直捷,简便易修,胜过一切法门。

具体记载大势至菩萨念佛成就秘诀的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原文如下: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楞严经》开示念佛法门是了义中之了义。经中说修楞严大定,举出二十五位菩萨作代表,均各证得明心见性,二十五个方法是大类,展开来就是八万四千。大势至菩萨代表念佛方法修楞严大定。佛家讲密是深密,有高度圆满的智慧才能明了。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即是无上密因,依此方法修行,当生成佛后就能彻底明了了。念佛法门最适合于众生,是因为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顿全收。对于大智利根的人,念佛法门也不显得浅薄,对于钝根智浅的人,念佛法门也不难实行。

历史上有大智利根的禅师,转而修净土,如永明延寿大禅师,否定了禅师舍弃西方极乐净土的说法,认为唯心净土与修持往生西方净土是一致的。净土法门究其理实在是高深至极的,即便横说竖说,尘说刹说也不能讲完、讲透。在佛门中最能显示佛家尊贵的是《华严经》,但一部广大无边的《华严经》,最后的归宿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换言之,整部《华严经》都是为弘扬净土法门而敷演展开的。所以,一个学佛者,不认真研究和实践净土法门,是很遗憾的。永明寿禅师的《四料简》说: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禅师在《四料简》中强调了修净土的极端重要性,他提示学人不要依仗自己智慧高、学问大就忽视净土法门的修持,因为净土法门凭借佛陀的慈力加被是十分稳当,对于佛教行人,则是解脱的一个重要保证。舍此,则恐只仗自力,纵然谈玄说妙,空花乱坠,到了紧要关头也不得力,待到那时,手忙脚乱,岂不可惜可叹!

大势至菩萨提出其以念佛方法修学,关键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集中心神,专一忆佛念佛,净念相续,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就是以念佛的心来求生净土,把其他的妄想、杂念都停止了。你能用一念的念佛心来“都摄六根”,这六根自然调顺,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对着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都不会被这些境界摇动。所谓以念佛而转一切境,你以念佛的心,而不为一切境所转。所以,“都摄六根”就是一个总持的法门,也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净念相继”,就是一声接着一声,念念系于佛号,不间断,不夹杂,继续不断地这样念下去,没有停止的时候。如此老实念佛,用全部身心投入其中,便可以“得三摩地”。什么叫“三摩地”呢?“三摩地”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是“等持”的意思,又有“等至”之意。入了定再开智慧,则定与慧两者平均、平等,任持不失,既离昏沉又离掉举。净宗善知识开示念佛的人,念佛的时候要“万缘放下”,意思就是一切妄念都不起来,这叫“净”,心与佛合而为一,便是古大德所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如何才能将大势至菩萨提出的念佛方法落到实处呢?印光大师非常重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赞叹弘扬不遗余力,不仅将此章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选定为《净土五经》,而且在对弟子的开示中,随机指示,反复阐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妙法。

下面汇集《印光法师文钞》中的相关开示,分列如下:

一、赞《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为念佛最妙开示

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下·净土五经重刊序》中,大师说:

“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

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下·灵岩山笃修净土道场启建大殿记》中,大师也说:

“《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

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下·大势至菩萨偈赞》中,大师赞叹:

“势至菩萨德无疆,辅弼弥陀作慈航。救苦直同观自在,导西不异普贤王。修因遍用根尘识,证果俱获圆通常。摄念佛人归净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大势至利生深,专主念佛法门。如子忆母忆世尊,直下即蒙恩。因心果觉两相契,立刻返本还源。都摄六根妙难论,愿遍界流存。”

二、赞“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念佛最妙方法

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上·复吴希道居士书》中赞: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念佛最妙之法。”

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上·复幻修大师书》中开示: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在《印光文钞三编卷二·复张曙蕉居士书八》中,大师说:

“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

《印光文钞三编卷四·答俞大锡居士问》: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最妙之制心法。”

三、赞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

《印光文钞三编卷一·复明性大师书》:

“又《楞严经·势至圆通章》末后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无选择者,遍用根尘识大以念佛也。念佛仗佛力了生死,禅仗自力了生死。今人能悟者,尚不可多见。况证四果(藏教)及七信(圆教)乎?(四果七信,方了生死。)都摄六根,入手在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诀也。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四、将《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选入《净土五经》

《印光文钞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楞严》五卷末《大势至菩萨章》,乃净宗最上开示。只此一章,便可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岂有文长之畏哉。”

跟大势至菩萨学念佛是每个净业行人快速提升念佛功夫的捷径,是净业行人尽早获得一心不乱的指南,相信只要我们能践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妙法,每位净业行人都能有往生极乐,华开见佛的大成就,到那时--

“风满瑶台水满池,华开菡萏一枝枝。

细听凫雁鸳鸯语,正是身心解脱时。

璎珞自然成宝玉,袈裟全不假机丝。

如来相好瞻无尽,所得明门誓忆持。”

当何等庆快平生,自在任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念阿弥陀佛而成就的古月禅师

佛教里面佛法是心法,你心能体会到的话,一切法都在运...

念佛摄心的方法

原文: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

【佛学漫画】真能放下才是真信切愿

嵩安法师的往生故事...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问: 因为生活在物质世界里,对极乐世界实在是看不到、...

这一句佛号是方便,也是究竟

这个息灭贪瞋痴,它很重要的,诸位要有一个很正确的观...

汝若死得下痴心妄想,决定会现生往生西方

【原文】 念佛之人,但能依佛所说之净土三经,信愿念佛...

最后的生还者——地震废墟下念佛得救

2016年2月6号半夜凌晨三点,正当大家欢欣期待即将来临...

宏海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福报的水养智慧的鱼

我现在发现,我们同学说起来比我说得好,也都说得头头...

为何有些人积集善业到最后是痛苦的呢

看看这个《法句经》的两段,把这个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来生怎么样就要看你今生怎么做了

你的来生会是什么样子呢?贫穷还是富贵?健康还是多病...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

【佛教词典】良源

(912~985)日本天台宗僧。近汀(滋贺县)人。十八岁...

【佛教词典】六十二见

【六十二见】 此为古代印度外道所执的六十二种错误见解...

自心念自性佛

自心念自己的自性佛,要承担,自己念了,阿弥陀佛佛性...

爱桩不拔难生净土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检验出离心 佛说死无常,死来无定期。若已经得到人身,...

如何理解念佛要念得「心佛两忘」

问: 《印祖文钞》里我似乎记得念佛要念得心佛不二、...

把握当下,做就对了

在一个大丛林中,有位七十几岁的老和尚。他从十几岁到...

处世要有因果观念

有位年轻人热衷于事业,一心想发大财,每天早上他都会...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如何去消除病苦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实是三类病,佛陀说三类病。 一个是...

一粒习气之米

沩山灵佑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弟子石霜楚圆正在筛米,被...

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

虔诚诵持大悲咒,躲过下毒枪击暗杀

民国李生春,曾任福建省防司令,平时常持大悲咒,特别...

圣严法师《办公室的沟通智慧》

在纷乱的环境中,如何把心静下来?假使办公室里突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