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以致用,惭愧忏悔

如瑞法师  2016/0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以致用,惭愧忏悔

我们修行,要修什么?最主要的是修对治自我的贪著。不要一天到晚我要这样,我要那样。

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老者,在他病重弥留之际,一直不咽气,而且手一直在空中比划来比划去。大家实在不懂他的意思,只好请法师们帮忙,看他到底在比划什么。来的这位法师很有智慧,先问病人是干什么工作的等等。大家告诉说他是一个十二级的干部。法师听了,进去给病人开示说:你的意思,我们懂了。在你弥留之际,该看破的就要看破,该放下的要放下,否则会给你带来很大的痛苦……

但是他还是比划不停。法师又继续开示说:知道你放不下什么了,因为你现在是十二级的干部,你的意思是在你命终后,一定要让领导批准给你增进起十三级。你放心好了,我们会给你办的。听完这话,这位老者不比划了。不一会儿,便安详的往生了。

在我们懂佛法的人看来,这是很可笑的事情。实际在迷的人是很正常的。我们一个修行者,虽然学了很多的佛法,懂得了很多,但是你有没有真的学以致用,能放下对自我的贪著呢?

我昨天看报纸上登了这么一件事:

四月十三是国际读书日。大家讨论,是否在中国也要成立一个读书日。针对这件事情,有名的文学家余秋雨,就反对了。他说:世界已经有了一个读书日了,中国就没有必要再加了。再一个主要的理由,就是现在国人不是没有书可读,而是读得太乱了,来了书就读,不知道有所拣择。现在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懂得很多,但是能学以致用,肯改变自己的人实在太少。其它人接上又说:是啊,读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充实,主要是通过知识,来改变人类,提高人类的素质等等。对一个读书日引起来这么多的争论。

从这个当中我也受到一个的启示:学佛法何曾不是这样的。一般人认为,佛法越学多越好。当然没错。但是我们有没有把学过的东西去理一个头绪,给一个总结,达到融会贯通呢?为什么以前的那些老法师讲法,能够讲得那么灵活,那么深入浅出。这和他的学修方法是很有关系的。

昨天我和小班学习慈舟老法师讲的念阿弥陀佛和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的关系,老法师讲得非常的圆融。他说:念阿弥陀佛,实际就念了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阿弥陀佛是总相,普贤菩萨十大愿是别相。比如说: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礼敬义,难道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没有礼敬诸佛吗?阿弥陀佛即是无量光、无量寿。你天天念“阿弥陀佛”,你就是在称赞如来。乃至到普皆回向,一句阿弥陀佛全都包括的。所以佛法就像栴檀木一样,随取一片都有栴檀的全体之香的。因为佛法的根本道理是通的。如果你真正地懂得这一点,你要能够融会贯通它,否则的话,世间的学问是无限的,出世间的学问也是无限的,如果用我们有限的生命想学完无限的知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学佛法同样也得掌握方法,要抓主要的。

慈老法师说:那么多的法门,什么是根本?首先,出家人戒律就是根本。在你把本份的事情作好以后,再找一个和自己相应的法门修就行了。要知道自己的根机,而不是随自己喜欢什么。众生常常都是好高骛远,所以不要随自己的性,而是要随自己的机的。

致于在平常的学修当中,一定要学一点,用一点,能够作到每天有所进步。最主要的要从改变自己做起。多去包容别人,理解别人。如果包容不了,至少要能兼容;不能够作到理解,退一步要能谅解。所以时时处处是要求自己的。

再一个就是要能常生惭愧心。我们常常都觉得自己了不起,如果能好好思惟观察,才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曾经有一个人,对我说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有次他喝醉酒了,糊里糊涂地不知道谁把他背到一个地方,只觉得这个小屋子里霉霉的,味道非常不好。等他休息过来以后,连看也没看,拔腿就跑了。

第二天,他去上班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个捡破烂的老人看他,他感到非常厌恶,心想:看你一个捡破烂的,看我西装革履的,是在羡慕我吧!他怀着这种傲慢的心态上了楼。他忍不住又往楼下一看了一眼,那个捡破烂的居然还在看他!他心里更是讨厌得不行:莫非是盯上我了,想来偷我家东西来?正在他想入非非的时候,听见有人叫门。开门一看,没想到还是那个捡破烂的!这更引起了他的反感。但是对方说话了:

请问您,昨天是不是喝醉酒了?在我的印相当中是您的。我把您背回我房间以后,出去买一点东西,想给你煮着吃,结果回来以后您就走了。但我看床上留着一个包,给你送来。

说实话,他正好还在家里急,那个包里有他的身份证、钱、发票一类的,好多东西。钱和身份证都关系不大,就是给人家开的发票那些是没办法补的。正在他急得没办法的时候,人家给送回来了!他这个时候一下生了惭愧心了,觉得原来自己灵魂深处是那么肮脏的。现在看到这个捡破烂的,反倒觉得他才是一个伟大的人!

看了这个小故事,您又有何感想呢?在生活当中,其实让我们能生起惭愧心的人和事肯定都很多很多,就看我们有没有去留心,去发现而已。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好好深思反省:我们到底执着于自己什么?难道你真的值得那么自尊自贵吗?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十种忏悔法门

人除了人事上的忏悔之外,更要有工作上的忏悔。譬如盖...

邪淫为什么会障道

什么叫破坏善根呢?以杀生来说。你杀生,杀完了以后,...

真诚忏悔 消除恶业(图)

一、贫家之子,勤劳孝亲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隆...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

问: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才可以灭罪呢...

忏悔时当发七种心

北齐天平年间,有一居士,四十多岁,前来礼拜禅宗二祖...

【推荐】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忏悔法门的时候,有居士问:师父,我...

诽谤圣者,忏悔得解脱

过去,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

学佛与忏悔

一个学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远离种种障碍,在现实...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推荐】人性总是十好不敌一缺

人性总是十好不敌一缺。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

修道人应有几点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几点应注意: 一、忌: 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知...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一、 阎浮百苦镇煎熬 赖有摩提路匪遥 六字洪名真法界...

【佛教词典】界趣

(术语)三界六趣为生死轮回之处所。...

【佛教词典】见取见

梵语 drstiparāmar?a。乃执著于身见、边见、邪见等非...

改短命为长寿的方法

1、忏悔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 2、从今以后,决心永远...

谁是禅师

佛光禅师在参禅的生活中,经常忘记自己。一些从各方前...

永惺长老《告弟子书》

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

宽容的最高境界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

西方极乐世界超越了坏苦

我们这个世间会感觉到坏苦,就是你在快乐的时候它也是...

梦参老和尚: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

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心、境是一对,一对就是合而为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

圣严法师《增上缘》

增上缘,增上的意思是帮忙。他已经在做一件事,且做得...

星云大师:励志名言名句

1.做万种事,可结万人缘;利万种人,能修万种行。 2...

佛是日中一食,过午可以供佛吗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佛是日中一食,所以过午不能供佛。但...

人生不会总倒霉

人皆可圣。你们一再称我是经营之圣,我决不是什么圣,...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