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

南怀瑾老师  2016/08/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文王也。”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这些就说明了人生在世,受批评没有什么不得了;如果对人家的批评过分认真,那一天也活不下去。但是要注意批评,“有则改之” ,如果人家的批评是对的,就要改过来;“无则加勉” ,自己如果没有错误,就勉励自己,不要去犯这个错误就好了。

这一段是孟子答复别人,讲人生修养的话,青年人听了会有小感触,可能不会有大感想,要等年纪大了,才会知道 “谤随名高” 的道理。一个人名气越大,被骂的机会越多,骂你的人也越多。有些人为了想出锋头,专挑有名气的人横加攻讦。这时候,有名气的人,一定要学会容忍,否则回他一句,他就达到了目的,到处宣扬 “某某人和我辩论,如何如何……” 。这是一种很鄙俗卑下的手段。

但既然听到了反面的诽谤,也不要掉以轻心,要反省自己,严格检查,在自己的心理、行为、道德上如有过错,立刻要改,因为别人的话,有时并不一定是讪谤。假使自己问心无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则心不负人,面无惭色,听到了谤言,也没有关系,只要学佛家的 “忍辱” 就是了。

永嘉大师的《证道歌》说:“从他谤,任他诽,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人就要做到这样。一个人的名位高了,所受到的反对与攻击会更激烈。后世所崇敬的圣人,在当时的遭遇却是非常痛苦的。从历史上我们得了一个教训,要想做圣人,一定要从极痛苦中站起来,问题在于受不受得了这种痛苦。

一个知识分子,做人、做事、做官,基本上都要有这样的修养,受得起批评,痛切反省,修正自己,这是儒家,也就是佛家,也就是修道。不要以为打坐做工夫才是修道,打坐有工夫的人,如果给他两个耳光,骂他一顿,看他的工夫还有没有?本来打坐清静为 “梵行” ,这时他就变成了 “焚行” ,一下子把他自己所有的工夫都烧光了。这是由于受刺激之故,还不算数;如果好话来了,恭维的来了,那比打两个耳光还厉害,那可会把你深深地活埋了。所以不要怕批评,更可怕的是恭维,接受恭维,就是心中想超人一等。说得好听是自尊心,实际上就是我慢,是我相的一种表现,所以每一面都要注意到,才是修行。

孟子作结论说:“贤者” ,高明的人,就是佛家开悟的人。“昭昭” 是自己明明白白,使他人也明白,也就是自觉觉他。而现在的人,自己还是 “昏昏” 的,还去教人跟着他的样子去开悟以此 “误” 而教人 “悟” ,那可能吗?被教的人也误以为 "此误" 即是 "悟" ,那真是误上加误了。

在几千年前孟子的时代,人们就是如此,几千年后的今天,人们仍旧如此。所以我说,不论古今中外,人类就只是这样一种生态,没有高明到哪去,时代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慧律法师《说僧尼是非过恶犯无量重罪》

时常会听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会人士,喜欢...

如果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

性如体,识如用,性是我们的本体,意识就是我们产生出...

《在家菩萨戒浅说》之不说四众过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宣说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儿要画画,问我画什么。其时正在看书的我抬头...

没有垃圾的人,只有垃圾的心

当我们眼里看到这个是垃圾人、那个是垃圾人时,我们应...

学佛之前诽谤过净土法门该怎么办

问: 若在学佛之前因不相信有这么一个容易法门,而说了...

【佛学漫画】持安忍

持安忍...

这才是真正的苦行

战胜烦恼困苦最胜行。我们修忍辱度又是能够战胜我们烦...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学佛与忏悔

一个学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远离种种障碍,在现实...

怎样做才能够不打妄想而安住佛号

一般来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中间有一道...

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讲...

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坏的,而是被后悔心破坏了

佛陀说六根跟六尘接触,那个感受跟想像是没有体性的。...

【佛教词典】金泥驹

(动物)又作金蹄驹,犍陟驹。悉达太子出家时所乘之马...

【佛教词典】藉通开导

通,指通教,为天台宗所立化法四教之一。据四念处卷二...

佛教徒应该用什么方式祭奠亡灵

佛教主张给亡灵焚烧纸钱吗? 作为寺院来讲,清明节一般...

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

修行的真谛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

如何专一念佛

印光大师为什么强调十念记数?这种十念记数法就是针对...

千念万念为的就是临终的正念

净土宗它最强调的,就是临终的正念,千念万念为的就是...

从球赛中可以学到许多做人的修养

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运动更可以训练一个人学习如何做...

入定和睡着有什么区别

问: 顶礼法师。弟子在静坐念佛时,没念多久就有睡着的...

佛号里就具足了一切

我念佛是从2003年开始,最初提起佛号,是枯燥的,无味...

六道轮回的概况

每个宗教对人的身后,各有独特的见解;有些宗教认为身...

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净土神咒」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是什么呢?「拔...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须先受三皈依仪式

佛宝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法宝是指...

信愿行的过程与差别

心即是佛,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哪里都离不开,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