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坏的,而是被后悔心破坏了

净界法师  2022/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坏的,而是被后悔心破坏了

佛陀说六根跟六尘接触,那个感受跟想像是没有体性的。没有体性的意思,是讲它的真实性不可得,不是讲它的因缘不可得。你依止这个感受、这个想像去造业,那的确是有果报的,法性本来空寂,因果丝毫不爽。没有体性是讲它的体性不可得,但是它的作用是有它的作用的。

过去埔里有一位居士,他是一个很虔诚的三宝弟子,他存了一点钱,就去供养埔里某一间道场的大殿。这个大殿盖得很庄严,这个大殿在大地震的时候,被完全破坏了。破坏以后他非常沮丧,他跟自己的师父说:我的功德被地震完全破坏了。师父说:你的功德果然是被破坏了,没错。

但是,不是被地震破坏的,是被你后悔的心破坏了。你的功德怎么会被地震破坏呢?所以这个众生的妄想是怎么回事啊?他就是根、尘接触,我的心缘大殿的境。所以心境结合,我的心就在那里,这是众生在思考事情是心随境转,他站在外境的角度来看事情。

其实你心境碰撞的时候,你造成那个善业,那个业力已经成熟了,已经成就了,大殿破坏跟你没有关系。但是他的心是住在大殿,他认为这个大殿是我盖的,结果破坏的时候,因为他心住在大殿,大殿一变化,他就受不了了。

释迦牟尼佛多生多劫布施,他的布施度,他盖了这么多的七宝塔,现在有哪一个存在吗?全部都不存在了。但是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布施度是圆满呢?因为他的布施是安住在内心,一念心性,他借假修真。所以我们安住真如的人,在思考事情是不一样。

一般的人的心是住在外境,哦!我盖了一个大殿,这个大殿存在,我的功德就存在,我的功德跟大殿是共存亡。你这个是心有所住,你看我们平常就是心到处攀缘,到临命终的时候,心有千千结,收不回来。瞬间,整个身心世界在死亡到来的时候,全部破坏,你根本受不了,因为你释放出来的执着太多了,收不回来,一时半刻收不回来了。所以我们平常就要慢慢、慢慢把心带回家。

什么叫布施的功德?第一个安住。你要把心带回家,所有的功德都是从你内心生起的。你的内心本来具足无量的功德,但是你要假借布施的因缘,来开显你布施的功德,是“借事修心”。所以你今天是假借这个大殿的因缘,来成就你的功德,所以你要感谢这个大殿,叫“借假修真,借相修心”。你的功德是没有人可以破坏的,地震怎么会破坏你的功德呢?那释迦牟尼佛,他盖的大殿没有一个存在了,但是他的布施度圆满!我们所谓的生灭心肯定有所住,不是住在身内、身外、中间,总之,你的心只要住在外境,这个就是生灭心。

有“生灭心”,第一个你今生会活得很痛苦。因为你的心作不了主,别人的舌头一转,你就快乐;别人舌头一动,你就痛苦。第二个,你会带动一个生死的业力,你临命终很难逃离三界。因为你跟三界那个生死的业力紧紧的抓住。

为什么要把心带回家?第一个,你今生活得快乐一点。第二个临命终你要跳脱三界,要求生净土,你可以走得很轻松。你不能够说,你平常把很多心都放出去,我心住在这某一个人,住在那某一件事情,到临命终的时候,糟糕,要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你想要去,后面的绳子把你绑得紧紧的,你根本去不了,因为你生死的力量太大了。

所以你念佛人不是说念佛而已,改变你的心态是很重要,这是根本问题啊。什么叫念佛?一个能念的心,一个所念的佛。你能念的心是心有千千结,你去启动佛号,你怎么启动得起来?怎么能够感应呢?

在这个地方就是告诉我们:你不要跟着你的妄想走,要赶快把心带回家。你跟着妄想走,你根本没有好处。而且妄想根本不真实,它只就是根、境和合产生的一个暂时的感受跟想像而已。你为了贪着那暂时的快乐、暂时的感受,结果你付出了生死的代价,值得吗?这个值得我们思考,这个代价付出太大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学漫画】地藏菩萨的故事——见闻利益品

地藏菩萨的故事——见闻利益品...

持诵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神咒,全称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简称往...

不要以为建庙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为有人修道

人们做着种种苦力,才能够造一个房子。所以建庙造伽蓝...

以三心不可得而行布施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对境炼心才是真修行

问: 弟子听过一个公案,有位修行人一直在山上闭关修...

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

在日本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他在亲...

持戒的功德

佛陀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国中的须达长者有七个儿...

感念施主恩德

贫穷布施难,这里特别谈到贫穷的人对于僧人的布施,我...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努力工作,但不能混杂贪念

佛陀教导我们要努力工作,但是我们的行为不能混杂贪念...

修了多劫的福报善根,才能得人身闻佛法

佛家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

一位女居士写给女儿的信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在如今以分...

智者大师《五方便念佛门》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

【佛教词典】漏尽智力

漏尽智力者,谓于一切种漏尽智无著无碍现行中,所有三...

【佛教词典】第一义谛

梵语 paramārtha-satya,巴利语 paramattha-sacca。二...

淫欲之剑斩杀凡夫,可不戒哉

近年来,色情氾滥,青少年男女同胞,色情犯罪之事,时...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会得了,一切处都是道,会不了的,就被时光境界转,这...

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念头

我们说修道是什么?修道就是修心,就是修我们的念头,...

你无法让所有的人满意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

《一函遍复》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净土法门,对上、中、下...

远离恶口的十种功德

诸仁者!于彼远离恶口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佛前供一朵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

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

【推荐】小乘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当我们从业果的思想,再进一步就是空性的道理。这个问...

念佛愈癣疾

潘万宗居士。吴江(江苏)黎泾港人。中年丧子,因此发...

比丘十八物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

圣严法师《赶而不急》

有个弟子曾经问我:『师父,我很积极,可是我也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