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怎样远离凡夫的妄想

净界法师  2017/07/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怎样远离凡夫的妄想

在整个《楞严经》当中就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依一念心性而修行,整个修行还是在庄严一念心性。这个地方我们把这次《楞严经》的整个修学纲要分成三种力量:

第一个,安住力,就是根本方便。我们看经文:

【谓观一切法自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于大悲,修诸福德,摄化众生,不住涅槃,以随顺法性无住故。】

我们都知道,第一件事情,不要住在妄想。以《楞严经》的角度,凡夫打的是有相的妄想;二乘人也是打妄想,打一个空相的妄想。这两个都要远离。我们怎么远离凡夫的妄想呢?一切法是自性无生,无生就是毕竟空。所以,离开凡夫对于我相、法相的执取而不住于生死的果报。那我们怎么离开二乘人的妄想呢?观一切法因缘和合、因果不失。我们造了布施的业、持戒的业,得到人天安乐的果报;我们造了信愿持名的业,成就净土的庄严。所以,起于大悲、修诸福德、摄化众生,而不住于偏空的涅槃的妄想。

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真如法性本来就无住的。我们无住啊,是你本来应该如此的。不是说我无住做得很勉强,不是。其实,你执着才是做得勉强。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子。这台机器它原来的设计是这样子,我们自己操作错误。我们心性本来就无住。所以,我们修无住是随顺我们的本性如此而已嘛,是随顺本性,心性本来就离一切相。所以我们修无住是很正常的。

我们要知道,执着是不正常的。我们现在弄颠倒了,我们现在执着变正常了。你看就很糟糕了。不执着是正常的,随顺法性本来无住嘛。这是第一点,先求无住,以无住为住,叫作安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太虚大师:楞严经大意

楞严是经名,今由楞严寺发起讲经,故讲楞严大意。本人...

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经吗

问: 我们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吗? 净界法师答:...

慧律法师《楞严经重点提示》

请合掌,南无大佛顶首楞严经!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南无...

小女孩的白日梦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去除妄想,才能认清...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这个用功人啊,说起来也明白,功夫到了什么地方了。这...

不念佛的时候能否达到不起杂念

问: 我们念佛时没有杂念,不念时还有杂念。这是工夫...

打妄想就会把过去的业给牵动起来

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人生无解,真的无解!其实人...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把...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觉得唯识学很沉重,可以看看《楞严经》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

既知死后无情义,早把生前恩爱勾

你在娑婆世界所受的痛苦,毫无意义,对你的增上一点都...

达摩大师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戒定慧的修行次第

戒,能降服粗重的烦恼。比如很多人有抽烟的习惯,想戒...

【佛教词典】四药病重代手口二受

亦名:病重代手口二受四药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萨...

【佛教词典】似

(一)梵语 pratibhāsa。显现之义。[中边分别论卷上]...

一切法本来就是无分别

无分别智的意境是甚深的,这个「甚深」有二个:第一个...

佛为何绕了一大圈才说净土法门

既然如此简单明了,佛何不直接就告诉人们念佛求生就行...

佛经中的「狮子虫」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狮子虫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当佛说狮子虫的时候,譬...

商人闻法

佛陀从远方的跋耆国游行教化到毘舍离国,住在猕猴池旁...

大佛的鼻孔

有一位雕塑佛像的工匠,他的手艺远近驰名。 当他为一...

已生的恶法令断,未生的恶法令不生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之后,接下来应该要修助行四正勤。四...

法名太多用哪个合适

问: 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时起了个法名,依止师父又起了...

一生受苦很多,是不是前世修的不好

问: 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如果按照因果来说,是因为...

修行的各种障碍都有哪些

修行地藏法门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然而...

【推荐】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

星云大师《拥有全面的人生》

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往往只能拥有一半,不能...

以恭敬供养的心来听法,这样才能够得到利益

这以下说明应该避免的过失,看第二段: 又者不应作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