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恭敬供养的心来听法,这样才能够得到利益

净界法师  2024/10/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以恭敬供养的心来听法,这样才能够得到利益

这以下说明应该避免的过失,看第二段:又者不应作意五处所者:所谓:戒穿缺,种性下劣,形貌丑陋,文辞鄙恶,所发语句粗不悦耳。便作是念,不从此闻,而弃舍之。

我们对于法师,应该避免去观察这五个处所:

一、戒穿缺。

一个法师的戒行有过失。但是这个地方,宗大师强调戒的穿缺,是不能破杀、盗、淫、妄等根本重戒。善知识破了根本重戒,这个人就不是善知识了,因为他是众生的修行指标,这是一个根本。

意思是说:这个法师虽然身口二业,有一些微细的过失,有一些威仪的过失,不圆满,这是难免的,你不能因为这样就不跟他学习,他有这方面的正法,你不跟他学习,你就失去一个增上的机会。

二、种性下劣。

我们现在没有所谓的种性,古印度习俗,贵族及贱民,有很严格的界限。这里的意思,就类似我们讲:这个人学历很低、出身卑微、只有小学、国中毕业,而你是大学硕士,你就不跟他学习。如果他种性下劣,也不要因此而轻视他,因为他心中有法,这才是重点。

三、形貌丑陋。

如果法师长相不庄严,你就不跟他学习,以貌取人,这样也不对。

四、文辞鄙恶。

如果法师讲法不文雅,不能用美妙文雅的方式来表达,可能书读得比较少,但是他的法与真理相应,你还是要跟他学习。

五、所发语句粗不悦耳。

这个法师可能经常说粗暴、对治的言词,我们也不能因为他的言词比较粗暴,就不跟他学习,因为良药苦口,虽然他的言词有些粗暴,但是我们顺着他的法义去思惟,能够得到真实受用,那就可以了。

假设我们对于前面的五种情况,便作是念:不从此闻,而弃舍之。这样子,你这个菩萨,你就失去很多进步的机会。

这里有一个观念,必须要了解:我们今天是生长在末法时代,而不是正法、像法时代。要是生长在正法时代,你拜文殊菩萨做师父、听普贤菩萨说法,你会觉得很轻松自在,因为他的福德、智慧资粮都很圆满。但是到了末法时代,这些天下弘扬佛法的诸大善知识,本身的资粮可能也都有欠缺。因此:

我们在学习佛法,应该多一分的包容!为什么呢?因为这说穿了,还是我们个人的业力。你要有本事,为什么不生长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生长在末法时代,遇到这样弘法的善知识,虽然表面上,这个法师有过失,但实际上还是我们个人的福德浅薄所招感的,所以还是要把握这样的机会来学习,来求增上。

智者大师说:一个贫穷的乞丐,想要得一个珍宝,不幸的是:这个珍宝就在垃圾堆里面。智者大师问说:那你是要去拿?还是不去拿?你不去拿,你一辈子就是贫穷;你去拿,你就必须忍受垃圾堆的这些过失。有智慧的人,会忍受垃圾的过失,去取得这些珍宝,因为垃圾的过失是暂时的,得到这个珍宝是永久的!

我和大家相互勉励: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必须向很多、很多我们觉得不是很圆满的人来学习,这是不得已的,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一样。

因为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整个众生的共业——福德、智慧资粮都比较不足。但是既然得到人身,我们希望能够增上,就必须忍受这些垃圾,以便取得这些珍宝,重点是我们想要得到这些珍宝。

你看这些法师身口意的过失,其实对你是没有好处的!所以宗大师提出五点来提醒我们,不应该去看师长过失。

如《本生论》云:处极低劣座,发起调伏德,以具笑目视,如饮甘露雨,起敬专至诚,善净无垢意,如病听医言,起承事闻法。

这段文,把我们学习佛法的态度,包括对法跟法师的态度,作出了五点总结:

一、处极低劣座。

如果你今天到讲堂听课,不管你现在是什么身分,是住持、长老、当家,只要有法师说法,你只能坐在一个比较低的位子。

记得几年前,我到莲因寺斋戒学会上课,我当时的戒腊,大概只有五、六腊,忏公师父的戒腊,差不多是我的十倍。我在讲课的时候,忏公师父偶尔会进来听几句。他每一次进来,都是悄悄的走进来,然后坐在下面,跟同学要一本讲义,静静的听几分钟,有时候会听到下课,有时候会听一半再离开。

我觉得老人家给我们做一个很好的身教。你看他一个长老进来,也是安安静静的坐在下面,以一个听法者、学习者的态度自居。当然,我认为他是以身作则。所以诸位要记住一个观念:以后,不管你做到什么样的地位,只要你是听法者,一定要坐在低位的地方。

尊重代佛宣扬佛法者,表示对佛法的尊重。

二、发起调伏德。

听法时,你内心当中,要产生谦卑心,调伏自己的高慢心跟高举心,这个很重要。

三、以具笑目视,如饮甘露雨。

佛法就像是我们的良药一样,应该以欢喜心,偶尔去注视说法法师,就好像一个口渴的人,希求甘露一样的心态,要有这种希求的心情。

四、起敬专至诚。

若能以恭敬心、专心跟至诚恳切心,来听闻法师所讲的每一句佛法,必然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五、善净无垢意。

听法时,内心当中,要保持一种清净的意念。佛法讲清净是针对染污来说。什么叫染污呢?以佛法来说:你心中的怀疑,就是最大的染污!所以我们讲信心就是指清净的信心。也就是说:不可以抱着怀疑的态度来听法,否则所有的佛法,都会被你怀疑的心所染污了。

那么这五点做个总结,如病听医言,起承事闻法。就像一个重病的人,听医生的处方一样,来对法师跟佛法产生恭敬供养的心来听法,这样子才能够得到利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菩提心所引生的出世间利益

我们看第二个,出世间的利益。 胜生无罪,乃至安坐妙菩...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若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诸善...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阿弥陀佛因地当中发愿就是用名号度众生,名号里面有着...

万德洪名威神不可测量

有些接触净土法门的人听说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

佛经读诵安置须知

读诵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

一定有要恭敬心,才能在佛法当得到利益

你看玄奘大师那么艰辛去印度取经求法,我们今天佛法送...

如法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

假设我们能如法地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功德呢?看经文:...

《竭诚方获实益论》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谚语说:对人低下谦恭的...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天眼通宿命通,真有这回事吗

问: 师父,我遇到一个疑团,大家一些学佛的去往生,...

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吗

问: 请问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的一种? 净界法师答:...

心怀嫉妒,必定也反噬自己

一个人的幸福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以外,还有他各方面因缘...

一元门票的灵岩道场

一元门票灵岩道场 江苏苏州的木渎古镇,乃清乾隆六下江...

【佛教词典】灭诤犍度

(术语)律中明七灭诤之篇章也。出于四分律四十七卷。...

【佛教词典】忍调

(术语)以忍心调伏瞋恚也。维摩经方便品曰:以忍调行...

鹦鹉往生的事例

八十年代包头有一只鹦鹉,是一个爱好鹦鹉的人从四川重...

佛陀为何要拒绝姨妈供养的金缕衣

如果是长辈送给你的东西,你可以拒绝吗?佛陀为什么要...

往生兜率净土的三品九等

己一 弟子修六事上品生 庚一 修行 佛告优波离:是名...

随处皆妙药

当今社会风气浮动不安,问题皆出在「人心」,「身病好...

菩萨法的修行核心

外道相善,乱菩萨法。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外道相善,...

如何看待《无量寿经》会集本

《佛说无量寿经》传入中国,曾被翻译过多次。现存五个...

耀一法师:初学佛应读的几部经

一、 《地藏经》 《地藏经》专门讲因果,然后再讲到百...

以对待小昆虫的心态检讨自己的慈悲心

譬如说我们持不杀生戒,有时候一些小动物我们看到了实...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第一章、人气决定财气,会做人才能赚钱 1.吃亏是福,...

若有男女依母教,一切灾难尽消除

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

负债为牛之宿缘

昔时,佛与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弟子及众多菩萨,来...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在过去迦叶佛时,有两兄弟一起出家求道。兄长诵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