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要远离魔境,只有一个方法

净界法师  2018/04/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要远离魔境,只有一个方法

魔境因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

迷则成害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劝诫保护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楞严经)

前面十种在止观当中所现的魔境,都是修止观中的一种用心交互。我们内心正念真如跟我们无始劫想阴,我们的颠倒妄想二个一接触的时候,真妄交攻,就把我们过生一些的颠倒妄想逼出来,说穿了还是我们过去有这个种子,在止观当中被逼出来。逼出来的过程当中,假设我们产生迷惑颠倒,而不能够自我反省,自我回光返照,就会产生大妄语,以为自己成就圣道,就胡作非为,最后堕无间地狱。

佛陀劝勉我们,必须将如来的真实之语,将这十种的魔境,在末法当中传示给修行者,使令大家能够开悟了知这个道理,使令天魔不得其便,保护修行人的大乘善根,而成就无上道。

所以我们从这一段可以知道,我们要远离魔境,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靠自己,靠你自己的自我觉照的功夫,没有其它的方法。

我过去去莲因寺,我发觉一个现象,很多人亲近忏公师父都会知道,忏公师父对于一个初学者打坐太久,他非常不满意,不太高兴。你在念佛堂你坐太久,他叫你起来拜佛。这是有道理的,你自己的觉照功夫不够,你在心地上一直用功,用功不是不好,但是你真妄交攻的时候,你显现很多的问题,你有办法处理吗?可能你连想处理都不想处理,那这样糟糕了!

它这个地方就是说,你一定要有相当的基础,你才能长时间的修学,你觉照的功夫要够,自我觉照。因为魔境现前的时候,你靠谁都没有办法,五阴主人一迷乱,你什么都没有,一念方动乌云遮,你看到的全部是乌云密布,你只有自我觉照才能救你。

诸位你看,为什么魔境正法时代不出现,相法时代也不出现,一定是在近则九生,多者百世魔王才出现,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善根浅薄,第一个去佛久远,思想错乱,外在环境又是离佛越来越远。第二、他本身善根浅薄,所以魔王能够得其方便。你看,为什么魔王不敢去侵害正法时代、相法时代?他根本不敢,因为侵害没有用,他们那些人自我反省的力量都很强,正知见善根都很强。

我们在整个修行的障碍当中,你一定要保持不迷、不取、不动, 尤其是不迷,你自我反省的力量要强,遇到事情只有你自己可以救你自己,别人救不了你。当然我们依止团体也是有好处,大众有它的正气,我们有结界,有护法神,然后你持楞严咒、大悲咒、念佛,仰仗佛力加被都有帮助,但最重要的是要你主人不迷、最重要!

最关键的地方就是你自己不能迷惑不知。

我们修行人,你偶尔起起烦恼,乱不了,但是你要起很大的颠倒,我讲实在话,谁也救不了你!你一个人要跳火坑,佛在你身边都没有用。我们是自己伤害自己,魔王是把火坑挖出来,你自己跳的嘛!你不跳谁有办法,魔王不可能把你推进去,不可能的事。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去造作恶业,魔王是诱惑你,是你自己要做的。关键点还是我们自己--主人迷乱。

为什么主人迷乱呢?

修止观的过程当中,你解门的观照比较松懈。妙境长老在讲止观的时候一再强调,说:修止观的人每一天要读经半个小时,或者听经半个小时。

我们在修止观之前,你基本上已经有正见,但是诸位要知道,正见是会退转的。你要不长时间的薰习,只是在行门定课用功,时间久了以后,就有这个问题,贪神通想、贪宿命想、贪静谧想。你这样想的时候,旁边又没有同参道友提醒你,又没有看经典,没有镜子来回光返照,如人自照镜,那你就这样陷下去,到最后整个前功尽弃。所以在整个过程当中,你一定要解行并重,这一点很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爱上自己的影子

【迦叶正观法尘。而言观六尘者,以法尘是前五尘落卸影...

正念不足,内心就会生起邪念

世间上有邪与正两种力量,若邪不胜正,为什么我们内心...

生死由妄想所变现,而妄本无因

妄本无因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

有什么方法可以在念佛时不溜号呢

问: 拜佛和念佛的时候思绪很乱,不能集中精神,总是...

不理睬妄念,是对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稍有点修行体验的:妄念来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这个...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

禅宗一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绕圈子,不走弯路。...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

文珠法师《学佛必修的课程:四清净明诲》

我们学佛,无论目的是想独善其身,作个自了汉;抑或是...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推荐】一起看看念佛人到底有多尊贵

1、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

物质需求与精神生活

外出朝山,行走于东北乡间小道上。一老农肩挑重担,迎...

观心无常,不再迷茫彷徨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的心在哪里,...

相貌丑陋自有前因后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长得很好看,相好...

【佛教词典】四十二字观门

(经名)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一...

【佛教词典】三大(二)

摩诃衍有法与义,所言义者,则有三种:   一者、体大...

【佛学漫画】弥勒菩萨上生经

弥勒菩萨的故事——上生兜率天...

酒满茶半

常常听说一句话叫酒满茶半,但为了什么,却并不确知。...

调伏对色身感受的爱取

其实整个思惟苦谛、调伏爱取的方法,正修就是四念处,...

一位海鲜餐厅老板的果报

我有一位莲友的爸爸,开餐厅,这位莲友跟我共修十几年...

人有四种未来

龙树菩萨说,人有四种未来:从光明到光明;从光明到黑...

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们学习《净行品》偈颂的第一〇七愿: 入其家已 ...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五个禅七马上就要结束了,就在禅七结束之际,老天爷连...

给生命一个助跑的过程

在高原的上空,常常可以见到秃鹫在翱翔。秃鹫又叫座山...

佛陀劝孝的偈语

一天早晨,正当佛陀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乞食时,有一位...

学佛的人先从控制情绪开始

常言道好言一声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这个说好话说...

知足第一富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佛遗教...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