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广行法师  2018/08/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为堪忍,意思是这个世界充满了诸种苦和烦恼,生活于这个世界里的众生必须安住十恶、忍受三毒及诸苦的烦恼才可生存下去。

三界众生所受无非是苦,但因习以为常不被察觉,有时反以苦为乐生趣盎然。苦的种类很多,《大智度论》上说:“四百四病为身苦,忧愁嫉妒为心苦,合此二者,谓之内苦。外苦亦有二种,一为恶贼虎狼之害,二为风雨寒热之灾,合此二者,谓之外苦”。

说人生之苦,说得最具体的是《涅槃经》里说的“八苦”,乃“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及五阴炽盛”。

痛苦的由来

烦恼即迷惑,人类因迷惑而造诸恶业,受种种的痛苦。这痛苦的来源,乃由六种根本烦恼而起的。

1 贪即贪爱、贪恋、贪着

对于五欲过分追求,或不义的窃取,或对于自我的财物与所学的理法,悭吝不舍,不肯惠施于人。只为私欲,损害他人,贪之为害,罪业深重,经云:“死堕饿鬼,受饥渴报。”

2 嗔即嗔恚

对违逆不顺之境,不能忍受,生起忿怒,或横起暴恶,损害他人,或饥渴寒热到来,无涵养心,而生嗔恨。《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恚之恼害,死堕地狱,受身相丑陋报。

3 痴即愚痴迷昧

智慧闭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谤无因果,起诸邪见,名为愚痴。因愚痴而妄生贪求,求之不得,则成嗔恚,故愚痴为三毒(贪、嗔、痴)总根,能造伤天害理之事,死堕畜生中,受人宰割。

4 慢即我慢贡高

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对于他人不如自己的,或超过自己的,乃至与我程度相等的,都表现轻慢态度,造成不能与人和睦共处的苦恼。

5 疑即怀疑不信

对佛教真理,善恶业力,以及世间一切实事实理,都不能诚信无疑,杜塞善门,滋生邪见,造出是非恶业。“贪、嗔、痴、慢、疑”五烦恼,是心着垢染,系缚不脱,谓之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其性质迟钝,难以制服,尤其无明惑不易断灭,故称为五钝使。

6 不正见,由思惟不正,产生错误的知见

有五不正见,即萨迦耶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分述如下:

(1)萨迦耶见,即身见或我见。因执此身以为有“我”,其实此身是五蕴(色、受、想、行、识名五蕴)、四大(地、水、火、风名四大)和合而成,本来是无常败坏之物,而无知却执著之为“一”,为“常”,为“遍”,为“主宰”的实我存在,即是萨迦耶见。

(2)边见,又名边执见。边是鄙陋或偏差的意思,即谓所得的知见鄙陋,有所偏蔽,执常执断,各落一边。执常的知见,以“常”为恒常不变,人死仍旧为人,牛死仍旧为牛,贫穷永远是贫穷,富贵永远是富贵。执断的知见,以人死一灭永灭,无有生死轮回升沉之事,则作恶何畏?无善恶因果可论。

(3)邪见即不正的知见,不信正法,拨无因果,毁谤圣贤,坏诸善事。

(4)见取见,“见”即指前说的“我见、边见、邪见”;“取”是取著不舍,乃对前说三不正见,执以为实。又这见亦名“非果计果”,即是自己还没有亲证圣果,而妄执已得到圣果的错觉。

(5)戒禁取见。戒是戒止杀盗淫妄之类,禁是禁绝饮酒、赌博、吸鸦片烟等嗜好。持戒和守禁,本来是好的,为什么反说不正见?这因为过患在一个“取”字。取是执著,即妄自执著其所持不正的戒禁为最殊胜。如印度,有一种外道,他们持牛戒,或持狗戒,便食草食粪,或作投岩、投水、赴火、卧荆等种种苦行,本非出世正因,却执著修此类苦行之因能获得最上的涅槃妙果,故又名“非因计因”。

以上五种不正见,是知见上的迷惑,称为见惑。是因为邪师、邪见、邪思维等而生起不正见。如闻正法,于见道中,即能顿断恶见,因为易断恶见之故,称为五利使。佛经里说,舍利弗本为外道弟子,因遇马胜比丘,听到佛教因缘法门,即弃邪归正。亲闻佛陀说法之后,七日遍通佛法,证三果罗汉,再经十五日的修持,断十惑证阿罗汉果。十惑即贪、嗔、痴、慢、疑及五不正见,也称十使,谓能使令众生迷妄沉沦苦海。由此十使而起见思二惑,故为烦恼的根本,有情生死流转的苦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时时心存感恩,人生何其美好

迷惑时,我们失去所有时间,开悟后,我们拥有全部世界...

空留遗憾又何用

光阴似箭,城市人生活忙碌,时间好像永远不够用,匆匆...

还重吗

韩国的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行脚布教,...

慧律法师:你为什么只看黑点?

师父已经讲过了,十万亿佛国土,心是最大的距离,烦恼...

人,要提升自己的行情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人在世间上生活,要不断增加很多...

如果选择逃避,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

位和尚问洞山良价禅师:「寒暑来的时候,要躲到那里去...

净慧法师《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各位居士:下午好!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个老题目:觉悟人...

「永保初心」的意义

问: 在听您开示的时候有句话叫做永保初心,很受感动...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在爱情的关系里,有一个很多人穷其一生都不知道的秘密...

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

佛法教导我们: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就是避免...

随时随地怀一颗善良柔软的心

闲来无事,网上漫步,看见一则小故事让我感动不已。一...

想伤害人家,最终也伤害了自己

有人说了,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

【佛教词典】生盲

指生而即盲之人。地藏十轮经(大一三·七五四中):“...

【佛教词典】无惭无愧

【无惭无愧】 p1059 瑜伽六十二卷一页云:云何无惭无愧...

逆风的香

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有一天,阿难独自在花园...

善用你心灵广大的力量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曾经出...

印光大师:临终病苦释疑

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若有重大病苦发现,切切不要...

戒法、戒体、戒行与戒相

戒法 戒法者,佛为优婆塞优婆夷所制之五戒八戒,式叉摩...

若是做错了事要怎么忏悔

问: 我们若是做错了事,应怎么忏悔? 答: 迷途知返...

看虚云老和尚如何演绎轻安

有些真正的修行人,走路脚步很轻,说话声音很柔软、很...

吃素应把握四原则

台湾是全球素食者比例相当高的地方,素食餐馆的数量相...

降伏顽固的不良情绪

根本烦恼,是最顽固的不良情绪。这类情绪有六种:贪、...

四十八大愿——(第41愿)闻名诸根具足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

念佛治忧郁症

这种忧郁症,也是现代文明病。那么据有关医疗机构统计...

无作戒体生起的三个要素

无作戒体的生起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就是能受之心...

想要主宰你的子女,这地方就有问题了

问: 弟子现在已经六十九岁,应以自己的往生为重,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