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持名念佛是径中之径

如瑞法师  2018/09/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持名念佛是径中之径

昨天有同学说到学和修,善导大师曾经说过,三藏十二部归纳一下,无非说了解、行这两门。到中国的禅、教、律、密、净各宗派,无非也是在讲解和行。

说到解,从凡夫乃至成佛,一切法没有不应当学的,难学能学,一切都要学。如果是行,就应当选择契理契机的一法,专精致力,这样才能够速证得到实际的利益。否则经过一劫两劫,乃至于千劫万劫,尚难出离。我们现在之所以选择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念佛法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在末法时代是契理契机的。

我们要了解,修持法门有两种不同:一种仗自力修戒定慧,直到断惑证真,这通常称之为通途法门,就是按次第一步一步地来。现在说的持名念佛,是具有真信切愿实行来持这一句佛号,凭仗佛慈悲的愿力加持,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法门称之为特殊的法门。古人也把前者称为难行道,后者修净土法门称为易行道。

持名念佛是易行道里更容易走的道,所以称为“径中径又径”。打一个比喻,两个人同时来到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第一个人会作画,于是他就把这片美丽的风景,一笔一笔画在了纸上。另一个人他没有画,而是拿很好的照相机把这片风景照了下来。后者最直截了当,一下子就得到了。前者用来比喻通途法门,后者比喻持名念佛这一特别法门。

再打个比喻,古时候想去某个地方,由于交通不发达,多是一步一步地走。现在科学发达交通便利了,可以坐汽车,也可以乘飞机。如果我们想从山西到广东,步行的话,就不知道要走到什么时候。如果乘飞机,很快就可以到达。那么前者就比喻通途法门,后者用来比喻持名念佛这一特别法门。

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念佛法门,契理契机,又有根据。大势至菩萨是念佛往生西方的,乃至于《行愿品》里的普贤菩萨,也是求生极乐世界的:“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有这些大菩萨给我们做榜样,现实生活当中也有很多念佛得到感应,或者成功往生西方的人,我们自己就应该来抉择一下,看修什么比较契理契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庐山莲社西方发愿文

【原文】 惟岁在摄提格(1),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

宏海法师:净土宗概述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大家上午吉祥。今天因缘殊...

世间的事务,永远了不了

修行要务,立愿为先,建立大愿为当务之急。菩萨又向众弟...

为什么近代念佛人都推广印光大师的著作

问: 请大安法师慈悲开示,为什么近代的念佛人都推广...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

至易至殊胜的净土法门

世人往往以为简易的东西比较不值钱,殊不知对人至关重...

念佛的真正功德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

「莲华化生」的具体情形

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没有空间的...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推荐】地狱五条根,财为第一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为什么把财放在第一位,因为...

断除对异性的贪爱与相思

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

每个人都应要有惜福的心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管家境的贫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法不孤起,起必有由。世间诸事,尚有因像,况无上佛法...

【佛教词典】业田

(譬喻)业能生苦乐之果,故譬之于田。华严经三十八曰...

【佛教词典】护念经

(经名)佛说阿弥陀经之异名。信此经者,一切诸佛所护...

四法供养为最上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经驻锡于过去四佛弘法之处拘深瞿...

如何建立楞严咒坛场

立坛方法 这一科是说明:假设我们是生长在末法时代,末...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内容及其意义

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

姻缘

一个书生爱上了一个姑娘,起码到了生死相许的份上了,...

【推荐】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

我刚出家的时候,经常听老和尚开示说:佛法的修学是心...

还有明天

话说有一天阎罗王召开地狱的干部会议,商讨如何才能让...

净慧长老化身窑开启 初拣出血舍利

净慧长老化身窑开启 进行舍利分拣 将初步拣出的净慧...

观一切法是空的,是假的

我们凡夫我们愿意离苦得乐是对的,苦恼来了我不高兴,...

合掌与养生

合十(合掌)是佛教常用的礼节,也是一种修养与和平的含...

佛教如何看待神秘通灵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

出家人的舍戒与还俗

在我国佛教史上,虽有好几位人物,由僧尼还俗:例如:...

培养善根福德因缘,就在等那一刹那顿悟

以法身是以心体绝待离缘故;心的体性,这个是真实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