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各称法名。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吉祥。你看这一天,大半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们对于时间,有时候觉得说,这一块儿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好像另外一个版块的时间还很长。实际上人的一辈子就是这样迅雷不及掩耳,并没有说今天很仓促,往常很清闲,节奏是一模一样的,就看我们的念头跟它相应几分。所以为什么以前大德祖师们说,修行跟逃命一样,真是这个道理。
那么上午呢,我们费了很大的老劲儿,好像把这三千大千世界,至少一小世界给转悠了一回,讲了这么多的,这些海众云集。为什么这里不是聚集而是叫云集呢?不是召请而叫云集?就是这个意思,是他一直在,当体即是法会。那么从经文的内容上来讲呢,这是第一卷里面,《世主妙严品》里面的第一卷,然后是之一。
下午开始我们要进入到,这个《世主妙严品》一共有五卷,五卷里面呢,要进入到第二卷开始,一直到后面的这个《世主妙严品》结束,它一共有五卷的内容呢,都是讲的海众云集。大家观佛来瞻礼这个毗卢遮那如来,然后赞叹各个得解脱法门,赞叹佛的功德。
所以我们前面讲到说为什么,让大家先把人家佛的果地的这个现前境界呢,全吐露给大家,让我们生起一个,就是决定的信心,决定的信心。
所以下午的内容开始从进入第二段开始,这里呢就是讲到这个,显这些道场,参与法会的这个云集众的他们的各个功德。来的这些人呢,就好像浮云一样,我们知道浮云本来是没有心的,那么有这个龙在里边翻卷的时候呢,这个云就跟着开始动,这就叫云集。
实际上前来的这些菩萨们呀,他都是无住的,本来就像《金刚经》里边的没有住,没有执,执念。但是因为什么?佛这里一现,他们就随之而来,他有这个缘在。我们前面讲到的,性,本性,法界本性中具足这样的现前之缘。
所以大家来看这一个,第二卷开场就说:“尔时,如来道场众海,悉已云集;无边品类,周匝遍满。”你看这里讲的,就是说不仅仅上面说的这么多,这只是照着每一个众生界的品类呢,就是照着一个世界,轻轻地这样描绘一下而已。以点带面的,就这么多都是以点带面。
他这里讲到“形色部从,各各差别;随所来方,亲近世尊,一心瞻仰。此诸众会。”这样的一个法会呢整个,随所方来,参而不杂,就是秩序非常的好,来了这么多的人。你像我们早上,你看念佛也算是秩序可以,只能说可以。那么因为也有远有近,我看一下也是很多,因为每次人来了,反正乌央乌央地,讲完了就走。那么每次看一下呢,都是熟面孔,但是现在的时间关系,没有聊天的单独聊的机会了,大家就在这个法上见。
但是佛每次这样人家的法会呢,就是说,每个人见佛就像各对面前一样。就是虽然佛只有一个,就像天上的月亮,但是他们这些就像百川,山河江河湖海一样,百川各个都能影现出来这个全部月亮,各见各的佛,秩序不乱。
所以说同时也没有一点点异念。不像咱们这儿说磕一下碰一下,你挤一下,我这个站一下,好像有时候还一点儿嗔火还要烧起来,没有。同无异念,一心瞻仰。所以这里才叫说一心瞻仰佛的庄严。所以这里他们讲到的说,来的这些啊,都称之为“见佛无碍”,见佛没有障碍。那我们大家也都要晓得,见佛是可以的,佛呢,诸佛菩萨一直就在,为什么见不着,因为有碍,障碍。
所谓的十万亿佛土,也是我们常说的十万亿分别,十万亿烦恼,十万亿业障。那么你要见佛,一定要具足因缘,他不是乱来的,一定要具足因缘。因也要无障碍,缘也要无障碍。那为什么说所在道场的这么多参与云集众呢,都能够见佛无碍?一个,人家的因无碍。
什么叫做因无碍呢?因为曾经有见佛之因,大家知道吧?他们云集的这些法会众呢,他们曾经都,你看这里说:
“如是皆以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之时,于劫海中修菩萨行,以四摄事而曾摄受。一一佛所种善根时,皆已善摄种种方便,教化成熟。”
这就叫因无碍。他这个忆佛念佛,后面我们就看到,实际上他们所谓的这些法呀,其实都是在忆念三宝,在忆念诸佛。那么有这个因,用因来牵动缘,这个缘就自然而然就要来,因为它的因已经足了,这就叫以因夺缘,夺取的夺。以因夺缘呢,大家就自己就能看见佛了。现在我们的因不具足。那么另外一个叫缘无碍是什么呢,以缘夺因。
就是比如说阿弥陀佛,他有大悲愿力,他有佛光摄取不舍,他要九法界众生若不听我名号,不取正觉。他有这样的愿就是,等于说这是佛的力量,令众生有缘见佛,叫做以缘夺因,就是缘来牵动因现前。只要因缘一结合,感应道交,就叫做见佛无碍。所以大家要明确,我们现在呢,就是因缘不结合。因也有碍,缘也有碍。因缘一无碍,那么自然而然这就叫做见佛无碍。所以这些呢都是上面形容的:“以胜解力入于如来功德大海。”能够感应道交,这些大众。
那么我们前面呀,大家看到了列了这么多的名目,这些诸天王啊,护法众啊,其实他们的所有功德都是安住于什么呢,念佛众生而来的,念佛众生而来的。回去大家看一下经典里面呢,他们虽然前面讲到说复有无量这个天王,那个修罗,什么日月天子等等,最后都会讲到说,其数无量,各住什么广大法门,然后什么于诸世间做大利益,等等诸如此类。
无非就是第一个,亲近诸佛。亲近诸佛有几种,一个是要常勤守护。我们现在的心,你说是要生西方,或者说相信佛法,笃信佛教,大家的心能守护得住佛吗?我们的心太多的时候就守护着自己嘛,生怕自己这样那样,其实守着自己,不是守护佛。那么这些呢,你比如说一开始的这个,金刚,执金刚神,他就是常勤守护。
第二个叫供养承事,恭敬心供养侍奉。
第三个叫亲近不舍。第四个叫严净佛所。这都是他们修的功德,经里面的原话呀。所以是很微妙的,其实我们现在在道场里面也是这样。为什么说有三宝殿?为什么庙里面要供佛法僧?他就是照着这个法来的。因为有大殿供的佛,你看我们有香灯师父才能常勤守护,对吧。
大家一进大殿,拜垫上现前就能顶礼膜拜,常护持道场就叫亲近不舍。每天在寺院里边,去发心把这个殿堂弄得干干净净,佛的供养具做得庄庄严严的,那么这就叫严净佛所。一样的,就是这么一个修法,亲近诸佛。
第二个修学正法,你看这里讲到的于诸法得清净眼,又讲到说“散灭我慢之心”,还有一些呢是以法为乐,这都是我们上午讲到的这些这个众那个众,他们最后总结他们的一个状态,修学状态。所以说修学正法是根本,那么当然还少不了什么呢,利益众生,利益众生。
所有的这些云集众呢,要么是仁慈佑物,要么是勤作意利益众生,要么是救护一切众生,要么是令一切众生恼热消除,成就一切众生,令得解脱,都是这样子的。所以这里才叫做,不是叫海众啊,我们极乐世界叫清净大海众菩萨,叫海众。这里叫众海,“如来道场众海,悉已云集。”就是这么个意思。
那下面开始呢,我们又要开始逐个逐个地讲。那没有办法,《华严经》就这么宏大,其他的经典呢你跳跃性的,《华严经》像是什么?就是跟这排兵布阵一样,全是层层叠叠重重无尽的,都是这个法。所以下面我们再来看,四卷内容都是在讲,这些参与众得了法,得了什么法呢?得了解脱法。
第二个赞叹佛。而且在这四十众,就是下面觉得更多啊,在这四十众中啊,各个都是先用这个长行呀,说自己得了法,什么法?你看比如说讲到说,妙焰海大自在天王,得法界虚空界寂静方便力解脱门。他得了这么个法成解脱了。什么自在名称光天王,得普观一切法悉自在解脱门。
一个一个这样讲。那我们这里边也要跟着来走一下,因为这四十众中还有差别相。差别相是什么?你看前面讲的是天王,后面讲的是菩萨,甚至有登地的菩萨。那这里的差别相,前面这些叫做异生众,不一样的意思。异生众是什么意思呢?相对于同生众来讲,大众的众。
我在这里讲过这个概念,大家还记得吗?什么叫同生性?什么叫异生性?有没有记得的?同生性就是开始破无明,见法性,见了这个法性跟佛性一模一样,再不会走样儿了,这就叫同生性,跟佛是同一个如来佛性,已经见到。异生性是什么呢?还没有见到中道佛性,就属于异生性。
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前半部分是异生性,就是这些诸天呀,八部呀,诸神呀,就是前面讲的。这里讲到的诸天里边先还是色界的天,后面才是欲界的天。
那我们来看一下,你看这里他讲到的说“妙焰海大自在天王”,他得了个什么?“得法界虚空界寂静方便力解脱门”。我们一一了解一下,人家已经一人一个道头,都修过来了,虽然没有像佛这样究竟广大面面俱到,但是他们每个得的这个法门,都是有无比的殊胜妙用。
你看这里讲的,他是“得法界”,什么是得法界?我们现在有没有得法界?那我们现在得的什么界?你掂量掂量自己得的什么界?得的娑婆世界,也得了呀,我们现在得的娑婆世界知道吗?娑婆世界也是法界的一分子,没错。但是我们现在娑婆世界里边没有受法界的功德,只受法界的祸害了,知道吗?等于说可以这样说啊,不太入流的表达方法。
本来娑婆世界也是法界的一分子,但是就我们就把它给,就等于把这个家给败成这样了,好好的一个家,法界家,败成娑婆世界一界了,那自然而然你就得不了法界。所以得法界的时候就是我们法身解脱的时候,就所谓的十方世界现全身,都是这样啊。要知道你开悟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什么叫十方世界现全身了。
就把自己融入到整个,你都找不着北啦,吓死了,你自己没了,然后哪儿哪儿又都是。又恐怖又害怕又舒服,就是这样子的。当然我也是瞎说啊,到时候你自己就知道了,我是这么设想大概应该差不多,依照祖师们的描绘。
“得法界虚空界”,虚空界是什么概念?就是可以把用,体用,把自己的作用能够遍到一切之处,不能落下一点儿,说整个法界里边你没有你的作用参与。所以才叫“得法界虚空界”。
寂静方便力,什么叫“寂静方便力”?就是你心越静越静,静到极致的时候呀,我们以为说,你不去参与,你不去折腾一下,你怎么能够知道这个事儿呢?你怎么能够把这个东西弄明白呢?实际上是越离得远,越看得清,越沉得下,越力量大。真正的作用是这样的,我们现在害怕得不敢这样反作用,所以才受这个枉受轮回。
所以他能够依这个寂静之体而起一切的方便之用,也就是说这个妙用呀,它的这个作用可以遍虚空法界地充满它,随时随地地起作用,起妙用。打个比方,你比如说大家知道,还记得阿难吗?阿难当时啊,不是要结集嘛,五百罗汉要结集嘛,结集了说你还不是罗汉,不许你进来,除非你即刻证阿罗汉果了,才把你邀请到咱们这个中算数。
急得阿难呀,哎呀,在那儿想证阿罗汉果,说快点儿证快点儿证,就证不了。证不了怎么办呢?最后没辙了说,哎呀,歇一下吧,咵地一下,证了罗汉。就是说大家要知道,阿难证阿罗汉并不是在四威仪中证的,知道吧。就象我们天台宗还有一个,天台宗很有名的一个叫慧思大师,慧思大师听过吧。
他在证这个观法,一心圆顿之观。这个法华三昧。他也不是在四威仪中证的,知道吗。有时候就是,哎呀,实在说,算了吧,没办法了,或者我歇口气的时候,突然间,诶呦,明白了,原来退步是向前。几乎就是这样。所以,以前有个祖师爷也是这样,在那儿参参参,怎么也悟不了,铆足了劲会累死了,最后受不了,说算了,罢罢罢,睡了几天几夜,噌地起来,开悟了。
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这就叫做什么呀,随时随地随法,就叫做“寂静方便力”。不落下一点点。所以我们可能正在担心,哎呀,修法上不去,最近状态不好的时候呢,其实已经就是有点远了,有点远了。也许就是反正修不上去了,当然这个法不是乱说的,是由此情此景才衬托着给大家说的,就是实在修不上的时候,算了吧,不修了,也许你就修成了。
大家这么一听,好象说宏海法师现在背叛了净土法门,不修了,不念了。我跟大家说,净土的最佳状态有两种,这是我亲自体验过。一种是你确实你的心力足,奋起直追,那么精进不懈,执持名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穿过去了,可以。还有一种比前一种还好用,什么用呢,就是你发现我一点都修不了,任何法都修不了,除了就是这口半吊子的气断不了,就是所有的本事就勉为其难,就剩下念一句佛号,再什么都干不了。
好了,我恭喜你入到深信切愿,执持名号。就是你真的意识到我什么都干不了,真的修不了,一点儿都提不起来,没用了,那么你还有可能相应。所以一样的法,我并没有背叛净土法门。这是第一个。
我们再看一下第二个,叫做“自在名称光天王”。大家要听明白,这是我们给大家解这个什么叫解脱门,很重要。因为大家每个人的法,你这么听一遍他的这个法门,你在你的解脱因中,或者说将来你的解脱果上就具足了这个功德。因为你有结过这个法缘,所以你不敢小看。
你看他这里是得的什么呢,“得普观一切法悉自在解脱门”。大家就顾名思义,你看人家,普观一切法悉自在。这个法有什么呢,第一个“以普眼于一切法无不能观”。当然这个话是祖师爷,澄观祖师在注释里面的话,说“以普眼于一切法无不能观”,换成咱们俗话说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随时随地能用得上心,就这意思。
那大家发现了,我们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很可能此时此刻,在维摩讲堂里面,你能起得了观。因为我正好跟大家分享这个法义,然后大家也能够随文入观,宿世有善根,此时有因缘,那么可能一现前,相应一下。但是换一个场景就不行,这就不叫做普观,大家明白吧。
或者说这个人身上,这是同修道友,哇,你和他聊得非常地相应。字字句句都对你的善知识,提携你的菩提道业,心到不到之处,很好。可是你再换一个人,你想给他讲佛法,他就拽着你讲世间法。这个时候你就打失掉了,也不叫普观。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所谓的普观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变一点打成片,就叫普观。
大家都要练,什么时候你自己感觉到不是对境带动你了,就是你必须在这个闻法中,在这个端身正坐,在这个翻开经书,在这个读诵礼拜,甚至说一定要发心做种种功德的这样善法,或者说正念心性长养的时处的时候,你才觉得说我是在修行。那你还是被动的修行。
什么时候,就是说你自己积攒的心力啊,你能够起得了主动,就是随时随地,不管换任何境,你都能把你的这个正念,这观法,这佛号,提起来,任何境界,任何时处,那么就叫做“以普眼于一切法无不能观”,随时随地心都在道上,这个时候一切都成了道场。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再一个,就是说“观一切法不坏事而全理”。能听明白吧,下午的课程比上午的重要,上午是给大家介绍嘉宾,下午的话要领会精神。什么叫做“观一切法不坏事而全理”呢?我们现在有两种,其实大家都在听到我讲到事呀,理呀,现象呀,本质呀,法相呀,法性呀,不外乎就这些事,对不对。
但是我们很多时候,你是进退不能自如的。为什么呢?基本上我们一说你要往理体上会,就苦哈哈地找真理。一说你要事相上修必须带着宗教情感,你就不见这个心性。所以大家要晓得,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当然我不是说我自己修到位了,偶尔的有时候会有这样的灵光一闪。
你比如说昨天吧,因为订的机票,一个同修,一个弟子帮我订票。订的这个票呢,发给我的票务信息我忘了。忘了,在普陀山这几点出发的,下了晚课,现在这一天很累,你知道吗,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又要下了晚课才能出山。出山说能不能再待一个小时,因为还有一些皈依证的章也没有盖。章也没有盖呢,说先盖个章,今天这边不是还有一些同修要念皈依嘛,受三皈五戒。
哎呀,我一边盖章还一边高兴说,我终于有公章了。盖了一个小时的章,说六点出发也不晚,为什么,他给我发了一条票务过来说,八点十分的飞机,来得及,后来还延误。那么身为这个弟子嘛,也护持师父,他就给我发了条信息,说师父辛苦了,弟子随喜师父讲法功德,然后说什么,师父您要见缝插针地休息。
因为确实很累,说让我要见缝插针地休息。我们一般如果说从一切法,事上来讲,对吧,见缝插针地休息,就是说太辛苦了吗?到机场了也打个盹,等飞机时眯一会儿,盘起来,养会儿心,对不对。这个是一种法,叫世间法。还有一种世间法叫见缝插针地休息,就是说一念正念提起来了,念念往出来引,往出来逗,要勾逗,我们说勾机逗教,你要勾逗自己的正念,为什么叫休息呢?
“休去,歇去,冷啾啾地去。”有祖师常说这个话,就是让你要止,“歇”就是止。“休”就是要观,休世间的妄想,起观照的智慧。我这么说,有的同修你认过这个法的,你可能说你能认得,认不过这个法的,你也认不得。就是如果你这段时间,你比如说你比较相应,在一切的境缘中,如果你的道心,这段时间比较精进的话,那稍微你会发现自己用功的频率啊,念头的提,心力提起来,会比原来多,频率广,然后慢慢就是说一旦这个劲上起来了,马上能住一下就住一下,这种住不是咱们说的执着的住,能住到这种心性上,就住一下,这个其实就叫“休去歇去”。
所以就这个意思,如果说从一切法不坏这个事,为什么?因为让我休息,如果你在这个上面见这个理,实际就是让你见缝插针地起观入止,要修止观,要提名号,就是这样子 。这就叫做“普观一切法悉自在解脱”,就随时随地。
再一个你看,祖师们介绍:“于一法中见一切而无碍”。大家想什么叫“普观一切法悉自在解脱”?于一法中见一切法而无碍,这个翻译成俗话叫什么,就是:是真修行人不见世间过,就这么个意思。
你咬定青山不放松 ,于一法中见一切法,说实在的,真的你就是清净着无碍,烦恼着也无碍,你一要在这个上面见一切法,见一法中,就是这一切都是这个法,那你就可以喜怒衰乐,可以悲欢离合,就出不了这个法。这个比较更难,如果说,化难为简的一种表达,就是不要见世间过。
不见世间过不是把你眼一闭,嘴一闭,耳朵一掩,脑子给你抹黑,不是这样子的。就是你就这么活着吧,什么都不可控,你就任其摆布,没有对与不对,就这么走,这就叫不见世间过。
当然除了大菩萨倒驾慈航,回过头来,他用霹雳手法,妙用手段,前面讲的,那是另当别论。我们在因地的时候呢,有时候暂且能这么借用这个手法,这是所谓的“自在名称光天王”。我挑着讲几个有意思的,把这些贯下来。
再一个,“清净功德眼天王,得知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无功用行解脱门。”大家听明白,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无功用行三个修饰词,解脱门。那我们都知道,说一切法不生嘛,如果从理论上来讲的话,那不就是自相也解脱了,共相也解脱了,我也不生,众生也不生,不生了就内证真理了嘛。无功用行了,就像佛一样,就是应缘而说法嘛,有缘了,我就应机给你说,没缘了,我就端坐在这个华藏世界海。
所以说关于我们常讲到不生不灭,我们前面也讲到,有时候也用,也讲过这个无谓的无生法。诸法不自生,自己不会生自己嘛,因为每一法生出来的时候,对他来讲,就成了他了,不是自己,所以自己不能生自己。其实就找不着个自己,你找不着个自己,你上哪儿找个他呢?所以没有法是从他生的,自也不能生,他也不能生,就跟二颗沙子搅合在一块儿,你想榨出油,一颗沙子都没有油,两颗沙子能榨出油吗?所以共生也不能生。
本质上我们从理论上对治这些的时候,都觉得,啊,这些是诸法无生。可是我们心性上,如果没有用心去观照的时候,还是会觉得说这森罗万象,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这不都是生起来的吗,出生的嘛。接不上头,本来是一个暗号就对不上。所以说这些法确实是很难,从我们心性上去相应是很难相应的。
你看这里讲到的不生灭,其实是约境,外境。不去来,其实是约行,就是我们不是行走在这个世间的行,不去来,不来不去。但是大家要知道,实际上是一个法,一个法。我问一下大家。就是说你们对这个“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怎么看?是真的是这样吗,真的不来不去吗?是不是不来不去?不好意思说,说吧,明明我从家里来到居士林啊,待会儿我又要回去啊。你说不说吧,佛这么说,我还敢说不是吗。
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凡夫在名相上有一个概念叫遍计执,周遍的,就是在任何一个事上,一个物相上都会体现,这叫“遍”。“计”就是思量,琢磨,计度。不是我眼光的那个嫉妒,周遍计度,就是推算,在事相上。遍计执,就是说我们生起的这个妄执,一切的事物,只有这个情,我们的妄情,分别执着,其实没有这个理,没有真正的这个道理,这个事,只有我们的情。
所以一再给大家讲,烦恼是没有根的,只有妄情,没有理,那你上哪儿生去呀?都是一堆幻想妄情。大家随着我的讲的这个话走啊,我们现在一切的所谓这些妄想,没有根,现前大家正在听我法,我在听法师说法,这个妄想就没有根,你满屋子找都找不着根。所以说情有,我是在听啊,就是懂得了,在讲嘛,但是这个理没有,所以叫不生。
虽然理没有,可是这个情一直在啊,我一直在随文入观,闻思修,随着这个相续呀,这就叫不灭。所以这两个法,它是一个法,就是一个状态,你现在就是把它给挪了,来回挪。本来就是这个法,这个法就是这么饱满。所以饱满到什么程度呢?你添加一点都进不去。大家仔细看,我让大家看,像以前“老僧只管看”,你就看看现前的这个境,你说哪少,哪里有少,你能找到一处说这缺一点吗?满满当当现前境界就这个法,你连一点都添加不进去,这就叫不生。
但是满满的,就是这个法你连一丝毫都抽取不出来,这就叫不灭。就这样,包括我这脑袋晃来晃去,手挥来挥去,都是满满当当的,都是就这样的,你添不去,你抽不出来。所以为什么我们一旦想添进去,想抽出来的时候,就是什么,就是有为法,就有漏,就起动了分别。
所以大家你一定要了解到,一切都是刚刚好,我们粗重的这种刚刚好,也常听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跟大家讲,你真的认为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你就所作已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是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就是一个境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是说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个境界。
所以你仔细看一下现场,都是分毫不差,该在的都在,只有不该在的不在,没有一个该在的没有在,你说是不是吗?所以说哪里有增哪里有减,你上哪儿去找增减生灭法?所以说我们常为什么说现前,又叫本来,又叫当下,又叫不二,就是这个,过来过去,就说这么一点,叫“不生不灭不来不去”。
再从另一个角度,就缘起性来讲,万法都是缘起的,大家想想万法都是缘起的,我也是缘起的,四大缘起的,诸位每个人也是四大缘起的。咱们所谓的听法会,这个法会两个字涵盖的这个道场,现在的场景它也是你我他缘起的,来听法散完回去,它一直是在缘起,哪里有一个法说它有自体,有自体本性?没有啊,一直都是在缘起,那就我的手都过来过去都这样,没有一个自体本性。
所以说从这点来讲,缘起没有自体本性,就叫不生,不生。但是你能说它,虽然没有自体本性,你说它的缘起现象没有吗?它一直在缘,没有一时一刻不在缘中。一切的缘法才把体性充满,现前的,所以又叫不灭,叫不生不灭。所以在唯识上把这个境界叫做圆成实,听过这三个字没有,跟遍计执是刚好相反的。
圆成实是什么概念?就是圆满的,不多不少的。“成”就是现成的,不是前面后面的,错不开的,就是现成的。“实”就是真实的,在上面没有加那么一点点的知见、幻想,叫圆成实,不生不灭。
所以综上,这么说了这么多,一句又一句的这些教条的话呀,各各表了这一个角度而已。大家知道各各表一个角度,就像我们现在说的这么多的法门,一个法门是一个类别众生所成就的这一道而已了。他通过这一道入到这个法界来,但是他只是通过这一道入的,就是这意思。
所以说为什么,你看祖师爷讲到说,这是各表一角,只有圆融无碍了才叫一念心上。而且他用了一个很好很妙的词,我可以分享给大家,他说一般这个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呀,我们见不着,因为我们浮想联翩嘛。但是有一招叫做顿思可见,顿思,圆顿的顿,顿教的顿,顿悟的顿,顿思可见。
大家听明白了吗?什么叫做顿思,就是你不要见思,你不要一点一点地、不断地想着想着想没完,顿思就是当下直觉,不要再逻辑了,这就叫顿思。所以我跟大家讲,这个也是,你比如说这个叫做不生不灭,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着实把这个不生不灭观照顿思一番,就是刚才给大家讲到的现前法。
有时候诸位如果心清净的时候,它会现前的,可惜的是我们很难得有的时候有这样的福报,因为这个东西太需要福报了,虽然它非常直白,就在面前,你就是到不了,就是到不了。就跟我们欢迎大家以后去白华庵,普陀山现在有一个寺院,我住在那儿,以后如果我在那里,大家还可以去参访。
那么这个庙呀,说起来很有意思,它就在码头上面,连十分钟,快一点儿的连十分钟都不要走,就用不了就走到了。可是我就遇过,有的人要找白华庵,直接就找到法雨寺去了,还找不着。大家知道法雨寺在普陀山的后山。他说白华庵在哪儿,走了一路,没有嘛。就从码头上来,就是太近得已经就是不敢再相信说,这么近就到了,总以为上了山还得坐个车绕几个弯,随便走几步才能到。
它就在跟前,就在直上码头。那有的人就绕,绕到普济寺,绕到海防新村,就绕不到白华庵,怪得很,门每天都敞开的,进不来。所以我们需要顿思,就是说大家观察现前的法,自己观察自己,就现前这些法。你说哪里有,何曾有多,哪里有少?不管是一个话筒,一个柱子,一个苹果,它就是这样的缘起,就缘成显现成此时此刻这样的。你怎么敢在它上面说它有多有少,就怎么敢打这么大的妄想,它是点滴都不漏的,但是我们就一辈子充满了这种妄想。
你向何处去藏,你说比如说我们说生出来了,生出来了它一定是多出来了,你上哪儿去藏多出来的这个,你上哪儿藏,往哪儿藏呀?没地儿藏呀,满满当当的呀。那么你上哪儿去找灭掉的这个东西,上哪儿去找少的那一块儿?没有少呀。所以这个就叫现前的缘起法,所有的法都是和合显现,就一直是这样。
这个呀真的是要因缘,我这么讲你们不一定在就是此时此刻这个时候能,不要说入到那个法,能相应得了。包括我给大家讲的时候也是我当时的情境,用笔记下来,这会儿呢,已经十万八千里外的相似描述。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
再一个比如说这个不来不去,不来不去相对来讲比较更好打比方吧。说实在的,你看比如说我呀也是,前些年,十五年的时光都在北京。那北京嘛,这待着待着因缘就是说这个现成圆满,不多不少、满满当当地就因缘显现得就要把我显现到普陀山去。那你说我回去嘛,就要回去,不回去嘛就显得会有生灭,再回去吧。
回去呢显现在那儿,然后这个业习北京的业习还在,五台山的业习也在,还有十方的这些法缘的业习都在。哎呀,就会想,这才担心原来在北京,现在在普陀,这谁知道因缘往哪儿,将来在哪儿呀,会有这样的担心。
凡夫心烦恼起来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可是大家要知道原来在北京,跟普陀山就是说,对,没什么区别,这是有去来。仔细想想,都不愿意往那儿想,因为想一会儿想一会儿就发现根本没有去来,一直就在,在北京在普陀山是一个在。普陀山与我,北京与我是一个与,你上哪儿去找去来。
所以说刚才讲到说一切法中,有时候真是灵动,现前的菩萨说法。那天我们庙里的个职工在说事,我正在备这个法,他说话说得逗这个趣,很有意思。他说这里有山东人,山东地方有个莱芜你知道吗,莱芜。莱芜这个地方呢,他表达了三个,他说什么呢?生于泰安,长于莱芜,死于济南。
有知道是怎么回事的吗?它一开始属于泰安,还没有独立,这属于泰安,所以说生于泰安。后来莱芜呢,说直接划成一个,我也不知道是个区呢还是一个市,我搞不清楚,市吧,就直接就成了莱芜了,独挡一面好像就换了个地。最后又把莱芜给灭了,这片还是这个地,给划到济南境内了。
所以说其实一辈子就没动过,就在莱芜活着,称之为:生于泰安,长于莱芜,死于济南。你说这其中你有说是从泰安来到莱芜,又从莱芜去到济南吗?没有。所以大家这就叫,这些很能启迪我们的顿思,当然这些都不是法,不是境,但是能启迪。大家要善于观察掌握,掌握了以后就往这儿会。
再打个比方吧,就上次,上一讲的时候,好像上个月讲不是我是头一天来这儿,第二天去美国去讲经嘛,去纽约弘法。那按着咱们这么些年来讲的话,去到欧美,在我们国人里边还是觉得,诶呦,欧美。也许是一种受,我常想,或许啊,这是个人观点,太多的人家的经济比较领先了那么多年,所谓的科技,然后再加上这种文化,我们正好处于这种断代的时间,就文化侵略一样,好像文化殖民一样,所以我们多少都有一点崇洋媚外。
总是觉得欧美,出国,移民,这是一个令人很砰然心动的一个词。那好了,我去到纽约也是,天天要叫我去曼哈顿。他们特别会讲那个英语,叫什么Manhattan,他们一这样洋腔洋调拿起来,我就浑身痒,就起鸡皮疙瘩,每次都这样,说英语。哎呀,我也准备去曼哈顿,就是天天去准备游玩一圈,喝个咖啡,吃个甜品什么的。
结果呢去了比国内还精进,在那儿在举办华严法会,每天早上起来就诵《华严经》,中午又有回向,又有上供,上午讲法,哪儿都去不了,还去什么曼哈顿。最后把我气得我自己叫了个出租车,不会英语,手机上不是有那个翻译嘛。我印象特别深,翻译的时候,回来那个老爷子,咱中国人真的有点也是劣根性,国民里边就是自己有时候坑自己人,就是害惨了,害怕了。
回来,老爷子送我回来的时候,我就觉得他怎么跟我走的时候路不对,又说不上话,我只好问他,我就记得一个印度,因为去过印度朝圣,英语就会说印度,我就说你是印度?印度是叫怎么说来着,Indian。他摇头摇头,但是他很灵光,他马上手机上查了给我看了一个照片,是什么呢,埃及金字塔。
啊,我就知道,他是埃及人。因为我怀疑他绕路,但现在忏悔,人家在那儿其实还是职业素质很高,不会干这些事,再绕个路。走着来的都不是我去的时候路,弄了我五十多美元,哎呀,我这心疼的,这啥也没干,就出来绕了一圈。来回也没啥好绕的,看了半天,雾蒙蒙的也没看出来个啥曼哈顿,就这样。
但是有一件很特奇,就是也是一件奇异吧,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我正在曼哈顿看那个高楼大厦林立,这是大帝国呀,一个时代,百年时代,这种全球引领的一个金融经济的这样的一个黄金地嘛,对吧。曼哈顿高楼林立,那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一个,至少是一个名片性的情景的代表。
我正把这个高楼大厦尽收眼底的时候,还说手机拿出来拍个照片吧,拍几张照片,到那儿拍了些。诶,叮铃地一下出来个微信,这个微信是我俗家的一个侄女,她很少发微信,我也几乎跟俗家人快不打交道了,现在。结果呢,微信还是关注的,她在微信圈里嗒地出来一个,她发了一个图片,什么图片呢,一二三四五孔窑洞,就是我生下来呱呱坠地的那个地方,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我就生在其中的一孔窑洞里边。
哎呀,我就当时突然想起来,我小时候在笔记本的彩页里边才看见过什么有新加坡、法兰克富、香港、纽约。哎呀,当时就看见纽约这么多楼,就是什么时候能去纽约呀,这会儿已经站在纽约了。站在纽约她又给我来这么一张照片,是我生的窑洞,在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上。
可是问题是来了,我此时站在纽约,看我曾经待过的窑洞。我曾经待在窑洞中,向往这个彩页上的纽约。到底我脚下的窑洞和我脚下的纽约是两个地方吗?如果是两个地方,我就从来没换过呀,我就是我呀,这两个地方没有离开我,就说明我没有离开这个地方,那就是一个地方。这就叫“十世古今,不离当下一念”。
窑洞也在现前当下,纽约也在当下,它们根本就是一个当下,既然是一个当下,你怎么说来来去去,你从哪儿到哪儿。所以大家要从这些疑情中,来起这个正观。没有来去,我们一辈子伴随的就是这样,如影随形的,伴随的只有什么,就不断的就是因缘,实际上就是业力发挥。
所以大家由此推及,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就是说伴随着这一声佛号,当下,不要十万亿的佛土了嘛,当下就转嘛。将来往生的时候,一念接,一念生,就是因缘,以因夺缘,以缘夺因,因缘和合,感应道交,就是在因、在缘、在决定,生西方时。这么多法已经证明了就是这样的,不是他从另外一个地方拈来一个法,证明这个法是这样的,而是所有的法都是这样的。
那么这个法就是这样的,我们已经现前在这个法中了,你还要说那个法不是这样的。所以大家要听明白,要学会顿思,现前顿思,无所从来,去无所至,你去哪里嘛,你能去到哪里?你说你这一辈子。哪儿都去不了,实际上,所以这就叫不来不去,所有的都是因缘。这是叫做“知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无功用行”。只有悟到这一点了,你才彻底心踏下来了,才放下了,狂心才歇了,无功用行。
所以这个法很重要,虽然你看上面这么多天王呀什么的,他们的常随众,他们的国土里边,未必此时此刻能够听闻到这个法,都不知道的。只是这些天王里边,有过去亲近世尊的,那么他就得了这个解脱门,这是第三个。
我们再看第四个,“可爱乐大慧天王,得现见一切法真实相智慧海解脱门。”现见一切法真实相智慧海解脱门,那么大家想想,什么叫做现见?现见一切法的真实相。我们现在眼一睁也在眼睁睁地看呀,难道看到的这一切法都是假的吗?大家说说,我们看见的都是假的吗?我们看见的也是真的,但是我们把这个真的认真为假,认做假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不是现,现在的现,不是现见,而是推比,不断地推比。现在因为推比得久了烦恼堆得太厚,这一念染着得转得太快了,就是说下意识地就成了推比了,而不是下意识地现见,然后再推比,是下意识就在推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没法现见,没法现见。所以看祖师爷们说,为什么叫现见呢?“拣比知故”,就是有跟什么不同呢,跟你推比度量而知道不一样。现见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要知道,就叫不犯思维,不犯思维这叫做现见。什么叫不犯思维呢?直心是道场。
有同修在点头,直心是道场,我也感觉到我们在讲这个,多少次的误会,我们说直心是道场就是做人是直肠子。什么叫直心是道场?你都没有过直心,就是什么呢?不假思索地直面万法真境。现在我们一下子根本到不了,刚才我们也讲到“老僧只管看”,真正看出来的法才叫做现见。
大家现在就跟着我看,就看这苹果,我们怎么就把这么一个形状,这么一个颜色,上面有个坑,下面有个尾巴,颜色所谓的红的,这还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个摞在这里,就这么一系列的这些妄想,我们重叠在一起。如果我们定下来看,哪儿去找这些妄想?就是苹果这两个词在哪儿,你看,苹果在哪儿吗,苹果在哪儿呀?就看,就这儿,哪有苹果吗?
所以为什么叫做“久坐必有禅”,禅是当然不是在坐,但是为什么久坐必有禅,就是“老僧只管看”,就看,参,话头盯在那儿,也是在看;念佛执持,其实也是在看;持咒持的也是在看;就是在看,就一直看,你就看,看着看着你就发现真相了,而不是一眼望去苹果了。
自己也是这样,一切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你看得你会发现,看得你能把它的不但把名字相能给看没了,把自己的语言相也给看没了,把自己现前起心动念的心行相也给看没了。但是不是没有呀,就是这个,知道吗,就是这个,你就看。你不管苹果,佛像,桌子,一切大众,包括大众这两个字。
其实这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就是见一切法而能得普观功德,这就是这里讲到的说“现见一切法真实相”,真实相。只要你就这么一直看就能见到,你就定在这看,千万不要想,一想就错了,就这么看,这就叫真实法。所以说真实相也有几个意思,这里讲到的“见一切法真实相智慧海解脱门”。
那么什么叫做真实相呢,刚才我们看了半天,发现它根本就没有个苹果相,它只有一个实相。实相就是我们包括形容这个实相你也不要把它参与进来,就是说这苹果其实就是实相。那么苹果看起来没有苹果相,只有实相。
再看这话筒,这话筒没有话筒相,也只有实相呀。再看这桌子,也没有桌子相,也只有实相呀。那大家看到这三个东西有差别吗?一切法皆是真如实相,就这样。一旦你入了这个法界了,你就悟了。一旦你在这个法界中盘活了,挥洒自如了,你就证了。这就叫做“现见一切法真实相智慧解脱门”。
后面再来看,“不动光自在天王,得与众生无边安乐大方便定解脱门。”与众生等,就是可以说这是人家的慈解脱,他得的这个解脱法门,方便法门,你看又跟其他前面的就不一样了。好像是前面的是针对什么呀,以自己的心性解脱的,对不对,这个是以什么呢,以把心安住在众生界上来得解脱。与众生无边安乐嘛,让众生没有恐怖了,没有危险就叫安嘛,让他们身心自在就叫乐嘛。
让众生安,身心自在乐,烦恼不生,那这不就得定嘛,烦恼不生就得定嘛,所以叫“大方便定解脱门”。给众生安乐,让他们不要受逼迫,尽量维系让他身心自在,当然根本目的是趣向解脱。所以说,这边的无边安乐,大家看到这些词,很有修饰的真义,他不是说随便就堆砌在这里。
为什么叫做得无边安乐呢?就是他修这个法修得能够你难不倒他,他就没有边边角角的,任何情况下他都能够恒顺众生,把这个法门修到究竟了,没有不想不愿意不能够给的障碍和烦恼,所以他得了定,就叫做“得与众生无边安乐大方便定解脱门”,是从这儿脱的,解脱束缚了,他是走的这一道。
我们再来看,“妙庄严眼天王,得令观寂静法灭诸痴暗怖解脱门。”这个法门一个比一个绕口,你看,“得令观寂静法”,令观就是让众生,还是以利他为根本,“令观”就是让众生观,“令观寂静法”其实就是悲解脱。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悲解脱。众生因为愚痴,所以才造业,我们是不是因为愚痴才造业嘛,就是见不到实相,所以才造业。
造的过程中的话,你得受这个果报啊,那你就有苦嘛。然后有这个苦,受了果报会堕落,你又生恐怖嘛,那么这一切都是从愚痴而来嘛。愚痴是什么,起心动念。所以这里才叫“得令观寂静法”,既然心寂静了,则这些贪嗔痴的起心动念就没了,本空嘛,就没有了。讲到我们说要心寂静,得观寂静才能灭痴暗怖。
道老说过一句话,是说“要想净”,清净的净,“先要静”,安静的静。所以他老人家后面挂的,就是说:“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意思就是说先要静下来,所以为什么我们一进山门就得这种感觉清凉,这是相上的清净。
心性上的清净就是说完全把世间法跟佛法统一,这就叫寂静。如果从咱们,为什么说修净土的人反复来说,大家想,修净土的人你就把这一切都观成佛境,就得寂静了。一切都是佛境,一切音都是佛音,一切声都是佛声,一切因缘都是佛的妙用,一切感受都是佛的加持,你的心还能不静吗。所以你看这解脱门说一人一个样,一人一个解脱门,只多不少,无量无边。
我们再来看,“善思惟光明天王,得善入无边境界不起一切诸有思惟业解脱门。”这是善入什么呢,叫业障解脱,不起一切思惟业,善入无边境界。你看我们刚才讲的法,其实就是跟这个解脱门有一点类似。大家知道什么叫做无边境界呢?就是佛境界。佛我们前边不是讲了嘛,于十方世界现全身,就是佛现十方,就是无边境界,他的功德是没有边的呀,就叫无边境界。
无边境界如果说我们一定要把它物化地来看的话,它就是说,无有边就是它没有一个更大的东西比它大了,对不对。它肯定是没落儿没着没靠的,没有依附性嘛。没有依附性的时候,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依附就连佛都进不去,还要你思惟干什么,连佛的形象,连佛的这个名词都进不去,因为什么呢,已经无边境界了,当体就是佛的时候,这些都进不去,不能为其所依了,你还要去造一切的思惟业吗。
所以你看虽然讲这么多解脱门,核心紧紧围绕的真的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只不过是他过去每一个天王因自己的缘起中,他走的是这一峁这一道,其实是一座山。
那我们再往下看,“可爱乐大智天王,得普往十方说法而不动无所依解脱门。”那这个就是顾名思义,就是说普住十方嘛,无相解脱门。虽然身应十方,你看普住十方说法,但是寂然不动,就是不取一相,如如不动的意思。
“普音庄严幢天王,得入佛寂静境界普现光明解脱门。”一个一个,得入佛寂静境界普现光明解脱门,这其实就是等于说叫名相解脱了。我们给大家讲,在这里讲了一上午一下午,其实还是在名相中转,名相中游,我们也离不开名相这种表达,但是佛的智慧他是契入到真如的。其实我给大家讲,可能我说“老僧只管看”,就看苹果这个招呢,其实也是我这段时间在阅藏时,看经给带出来一样。
看经我们现在阅藏,也是这种十六开的这种字,反正每天早上你必须在那儿共修,现在可把我自己把自己给管住了,立了个规矩,早上三个钟头就非要坐在那看经,你不看也得看,看也得看,那只好看。
只好看,那你看着看着有时候,为什么刚才说道老说的,“要想净”,清净的净,“先要静”。你静下来,自然而然就剩这些字了,你再静下来,就这些字字字都成了一个字了,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所以这就叫名相解脱,才能入寂静,既然寂静了就才能普应十方,所以叫做“普现光明解脱门”,是这个意思。
“名称光善精进天王,得住自所悟处而以无边广大境界为所缘解脱门。”你说这一个比一个厉害。“得住自所悟处”,自所悟处是什么呢,就是自悟,自利,自己得到利益。那么“而以无边广大境界”是什么呢,就是他嘛。所以这个就叫做所谓的自觉觉他智现前了,自所悟,广大境界就是缘这个无边境界,在这两上面能觉所觉的都是大菩提了。
所以说到此,大家看到了吗,等于说一共有十个,各个得无上解脱门。那么为什么能得这么多的诸多的解脱门呢?虽然说这里叫做解脱,对吧,那解脱如果从究竟大解脱上来,只有佛才能得这个究竟大解脱。
他们还只是众生中的一员,就比我们如果说强点儿恐怕也行,天王而已,也是六道中的一个众,他还在因地,怎么能说解脱门?可是他确实又得了这么多的解脱门,已经解开了,脱出来了,他又是还在因地。按照我们常规讲的话,你是因地你怎么具足果上的功德呢?对不对。
而且按照我们修行次第来讲的话,那你也得从因到果嘛,你每个人修自己的法,入自己的门,慢慢慢慢得的,那你才能叫解脱门,怎么就这里明明身份还都是些这个天那个王的,他怎么能够把因果给乱掉呢?因地又具足了果上的功德,那么都是果上功德,他明明身还在因地。
这就又要我们回过头来。为什么呢?因为在华藏世界海,也就是我们讲的无尽缘起,事事无碍,海印三昧中,所有的这些形容的这些,一个,我们以为的前因后果,它是有前际后际的时间相,对不对,但是在真如法中,它不包括前际后际,没有前后际,即是解脱。所以由这点来讲,他就没有因果的差别相,就是我们常说的“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华严经》有一句话,“初发心即成正觉”,因地一念就是无边的果海,就这个法。你说是都解脱出来了,成了佛的这个境界了,但是他又在凡夫的六道法界中,那就说明什么呀,他没有十法界相,没有凡圣相,没有这个道也罢法也罢,没有高和下差别相。所以说虽然皆是凡夫,但是皆具足法门,又皆具足圆满的解脱功德,这就是为什么叫别教一乘。
后面我们下次来讲的时候大家就看到了,他们这些人到了这儿以后,整个就是说有四十众,后面我们就不一一讲了,大概有好几卷的内容都是这样。等到第六卷第二品《如来现相品》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提问了。
提问都是问些什么问题呢?什么是佛地,什么是佛境界,什么是佛加持,什么是佛行,概不在九法界论,就直接的就有一佛乘,就在佛的这个果地觉海中来说。所以为什么呢,你看,因为他就没有这个能度所度得度相,故得解脱。只不过因为佛的解脱是果地,所以佛但名是解脱,那么大众所得的法还是他因地这么过来的,所以通通称之为某某解脱门。
你就因果来讲,他确实有这个从这一门通开了,你就当真以为是前因后果,他又是因果,是该罗整个现前法界,所以说这才叫真正的解脱。最后善财童子,《普贤行愿品》叫《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一开始就把这个果地的这种总别圆融,因果交彻,重重无碍,才叫真解脱。
这是我们今天下午,既然讲到这儿了,就讲这么多版块。那么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世主妙严品》从一开始,《世主妙严品》,《华严经》的第一卷,从卷一一直到卷五,后面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内容,然后就是说,得了解脱门了,然后尔时某某天王乘佛威力,什么叫乘佛威力呢?就是对佛有恭敬心。
然后普观一切,什么叫普观一切呢?对一切众生是平等的。你看人家已经到这解脱门上了,还要上敬下平等,还是这样的,所以说乘佛威力就是等于说把自己的我慢给制止住了。那么普观十方呢,把自己的私心给摆平了。各个得的这些解脱门,人家各个成为上首。而说颂曰,就是说普观一切天众说了很多的偈颂,每一段都是这样,每一段都是这样,那我们自己下去在读诵的时候,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像我们下一次来讲从卷六讲,第二品叫《如来现相品》,不是《世主妙严品》了,是讲《如来现相品》,如来显现他的妙相,是这么一个内容。
那好,我们先把这个讲经的功德做一个回向,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