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魔障出现的原因及对治

明海法师  2018/12/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魔障出现的原因及对治

昨天我们讲了修行中会出现的魔障。所谓的魔就是障碍,使我们的修行停滞不前。以佛法的正知见来看,本来是没有魔的。因为在佛菩萨的境界里一切平等无二,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障碍他了,所以魔是对我们众生而言的。

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不管竹子多么密,水都能流过去;山多么高,云都能飞过去。为什么在我们众生的份上成为障碍呢?因为我们没有达到那个境界。所以,就修道过程来说,对魔障有一些了解是必要的。

今天我想再简单地介绍一下出现这些魔障比较常见的原因。有的是因为修行不够精进或者懈怠,魔趁虚而入。有的是因为智慧小。为什么智慧小?深入经藏不够、闻思不够,有一类修行人特别不重视闻思和学习。

有的是因为没有善知识摄受,这一条现在也比较普遍。他以为自己看看书就可以,缺乏善知识的教导、摄受。有的是亲近了善知识,但是所得不深、得少为足——学得很浅就离开了。有的是因为与恶友为伴,亲近恶人。有的是因为喜欢酒肉——喝酒心神散乱,容易招致魔障。

还有一种情况叫“初业喜独处兰若”,什么意思呢?初业就是指刚刚开始修行的人,就喜欢一个人去住山洞、茅棚或者去闭关。刚修行的人不要这样,要处众。以寺院来讲,在众中修行,僧团摄受我们,是我们修行的保护伞和屏障,使我们不容易着魔,也不容易出偏。

还有的是因为置身于斗争的地方或者容易生起斗争的地方。由于外在的斗争可能会殃及到我们,修行人不要去这些地方。

还有一种修行人喜欢执著梦境,也会成为着魔的因。本来我们醒着就是梦,晚上的梦更是梦中梦。有的人太过于执著,把梦当成是真实的。固然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梦来观察我们的内心习气、善根,但是如果执以为实,也容易着魔。因为外魔就利用他这种执著。

还有一种人喜欢各种各样的兆头——这个好,那个不好,把自己的生活搞得神神秘秘的,也是容易着魔的因。有的人谈论太多,心容易散乱;有的人心绪繁多,理不清,都是着魔的因。所以,修行的人最好心态简单一点、单纯一点,这样最适合修行。

古人也教导我们,有些人修行中的表现是魔力加持。魔力加持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比较常见的有以下这些:比如或者突然生病,却不去求医,那这个可能是死魔,因为你可能会因为不去求医而死掉;还有的人丧失正念,痴痴呆呆的;还有的无缘无故地表现得闷闷不乐,心情郁闷,这些都要觉照一下。

还有的人老想去寻死。还有的人非时舍自身血肉,就是在不合适的时候,在自己的境界还没到的时候,舍自己的血肉行菩萨行,以头目髓脑做供养或布施,这种行为也要注意;或者无意义地断割身肉,有的修行人无意义地伤残肢体。

还有的修行人没有出离心,希望自己具足世间的一切资具——世间的财富,吃的、穿的、用的这些东西。还有的人对于外在的各种受用生起很大的贪心,包括一切衣食住行,比如出门坐的车,等等。还有的人经常变卦、改变主意,说话不算数。这些要注意,都有可能是魔力所为。

还有的人自赞毁他、于三宝分别好恶,就是赞叹自己、诽谤别人,分别这个师父好、那个师父不好,对自己的师长失去净信,说师长的过错,这也是魔力加持,要觉照。

现在这种于三宝分别好恶的情况相对比较普遍——对道场、寺院、出家人包括高僧大德分别。这使我想起我们老和尚讲,过去虚云和尚的座下弟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他就经常骂“魔王”,这个当然不是骂人,而是骂我们心里这些烦恼。实际上分别炽盛确实是一种魔。

还有一种修行人,染上一种特别的嗜好,比如看戏、唱歌、跳舞,或者喜欢去喧哗热闹的地方——商场、网吧等等,他在寺院或者安静的地方待不住,老想到人多的地方去;看佛经、诵经也待不住,这个也要觉照,也是魔力加持。

总而言之,最大的魔是什么呢?就是烦恼,就是贪嗔痴慢疑。众生之为众生就是因为有这些烦恼。众生的世界有它自身的惰性和惯性,我们把众生轮回六道、成立贪嗔痴慢疑的这种惰性称为“魔”。你想超越这个境界或出离这个境界时,有一个力量要拉你回来,因为我们都在这轮回,你出去还得了吗?其实这就是魔障。

怎么对治这些障碍呢?很简单,要真正地发起出离心、慈悲心和菩提心,那么前面说的所有魔障——不管是外在的、内在的,还是隐蔽的、显露的,都不会出现,也障碍不了我们。每位修行人一定要检查自己的修行资粮、自己的功德,出离心有没有够,菩提心有没有够,有没有慈悲心、平等心,每天都要检查。

再有就是,修行一定要依止善知识,遵循常规。这个常规不是世间的,而是佛陀的戒定慧的教导。我们要遵循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持戒、修定、发慧,闻、思、修,要依止善知识。对出家人来说,五夏之前专精戒律。我们遵循佛陀的这些教导,就一定不会有什么魔障。

当然,如果我们的修行很精进,真正到了要断惑证真的关头,也许还会有各种考验,但是这些考验只会使我们的道力更强,那也是修道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时,也示现降魔,之后再成道。

有的人也许会问: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的时候,已经是一生补处菩萨了,怎么还会有魔障来障碍他呢?其实这是他老人家的一种示现。在你悟道之前,一定会显现各种考验,只要你真正地资粮具备、道力足够时,这些显现的考验自然就是小事儿。

所以佛陀在菩提树下时,魔君软硬兼施——软的就是有很多美女,硬的就是向他放箭——美女来的时候,佛陀用手一指,她们都变成老太婆,牙齿也掉了,头发也白了,脸上都是皱纹——这是无常的本相啊!箭放过来的时候,他用手一指,箭变成了莲花,嗔怒之箭在佛陀的慈悲心下成为莲花,变得清凉。这些都是很深的表法。

由此来看,各种魔障又好像是我们修道路上的逆增上缘。我们不经过这些东西的考验,修道也很难进步。作为我们来讲,要从因地打好基础,要精进,防患于未然。希望大家好好用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山高那碍白云飞

唐天复年间(901-904),善静禅师南游参学,礼谒元安寺洛...

行住坐卧都要不忘念佛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

别人修行有困难时,应适当拉他一把

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生命的相貌虽然是森罗万象,但是从唯识学的角度,把它...

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

【原文】 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

检视自我,清楚专注地活在当下

午后的阳光穿透深色窗帘,投射在云来寺的会客桌上,照...

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问: 无法参与道场或团体修行的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

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练,这种才是真功夫

过去有一个人他很会驶船,他研究很多,是航海的专家,...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临终助念家属须知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

黑豆的营养与吃法

黑豆,又名乌豆,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和微量...

真信不具,法难入心

有法师带居士朝山,顺便来与闲谈。法师也是同道,日常...

现代人如何修行

现代社会,以其节奏快,信息大,时间紧,事情多为特征...

【佛教词典】爱乐金刚女

梵名 Rāga-vajrinī。为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十七尊之一...

【佛教词典】弥陀三圣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悭贪的烦恼对治下去,内在心性的宝藏就打开了

一个修行人要修福,但是怎么去修?从哪里下手?这不得...

【推荐】星云大师《命运的主人》

「世间上,不论是富商巨贾,或是贩夫走卒,每个人对自...

万般烦恼的根源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星云大师《向药师如来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请您垂听我的报告,今天世界上的苦...

佛驮跋陀罗尊者画传

一、初露神异 觉贤,梵语佛驮跋陀罗,古印度迦维罗卫国...

【推荐】为何越修行习气却越严重

我们的习气应该怎么对治呢? 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

喝茶的十个益处

唐代刘贞亮把饮茶的益处表述为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

极乐世界的空间解脱境界

《华严》一微尘中,具足十方法界,无尽庄严。此则如《...

四大五蕴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这是佛陀成道后,对宇宙世间...

修学净土要发什么愿

信与愿是往生的关键。蕅益大师说得明白:往生与否,全...

一个人越有特色,功德就越不容易圆满

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

具足信愿的人会散乱念佛吗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