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真的了解因果,懂因果吗?

弘恩法师  2018/1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真的了解因果,懂因果吗?

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了解因果吗?懂因果吗?很多居士肯定在心里面说“我懂啊,我当然懂啊,学佛的人能不懂因果吗”。其实错了,因果是如来的境界,佛陀的境界,众生很难了知因果的本末究竟。

为什么呢?我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譬如说这多花,花是由什么长成的?由种子,对不对。那么请问大家,一粒种子又是经过怎样的变化才成为花的呢,而且每一粒种子长出来的花还都不同。大家都知道,种子为因,花为果,但就是这种简单的认识恰恰蒙蔽了我们对因果微细地认知。

现代科学可能会说,它是靠阳光、水分、土壤等等条件,但这仅仅只是科学能发现的,还有更多我们发现不了的。《楞严经》中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鹤为什么是白的,我们知道为什么吗?但是经典里面佛说如来就能如实了知它的本末究竟。所以,不要总说自己懂因果,我们懂的因果都是相似的因果、近似的因果,真实的因果只有佛陀的智慧才能通达,就连阿罗汉也都不能知道究竟因果,何况我们凡夫。

因此,我们得好好地把我们傲慢的心放下来,学习经论、祖师大德的著述,这样才能不违背因果,否则我们违背了因果也会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能如实地了知因果。

五种因果不是说因果有五种,而是说一个因成果的时候,同时显现出五种,《成唯识论第八卷》里面说,“果有五种。一者异熟,二者等流,三者离系。四者士用。五者增上。”因果没有那么简单,我们来分别解释一下。

一为“相异受报名异熟”的异熟果,这个异熟有三种异熟:异时而熟、异地而熟、异类而熟,就是因和果并不是同时,有在当下受报,也有在后时受报;异地就是不在原地受报;异类则好比你这一世是人,下一世又转成了人,但是来世的这个人和今世的这个人,他不是同一个人,不是同样的相貌。综上,这就是异地、异时、异类。

第二个是“相似而转名等流”的等流果,即这一世与下一世善恶的习气相近。

第三个为“究竟解脱名离系”的离系果,就是离开烦恼的束缚。离系有两种,第一是世间离系,第二是究竟离系。

世间离系是我们在世间上的能够不受钱财,不受世间烦恼,不受世间势力的压迫和束缚,活得比较自在。另一个是出世离系,即能够解脱三界的见惑、思惑、无明惑等,成就声闻缘觉,乃至精进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够究竟成佛。

第四为士用果,就是能为所用,即我们在轮回当中,所串习的恶的或者善的能力,能够承办世间的善业、恶业、无记业。

第五为增上果,即业习会增长的,唯识宗里面说:“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我们阿赖耶识中,这些习惯的力量,会一生一生猛涨的,前一世遇到佛法修习善法,这一生修善的力量会更强;前一世造作恶业,没有遇到佛法,那么你这一世作恶的力量也会更强,这个就叫做增上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怎么念佛呢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身为苦本

一位出家人坐在石窟里面,结跏趺坐,敛目摄心,屏除一...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因果二字,十界同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处,概不出...

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

《六度集经》原文 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

【推荐】印光大师对持咒的六点开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

佛弟子应如何选择才不会被误导

问: 在科技发达的传媒时代,佛教的杂志五花八门,身为...

佛最后一次教诲

在萨罗国的娑罗树林,佛对他的弟子,作了最后一次教诲...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南怀瑾:禅宗的棒喝

讲到禅宗,往往使人联想到棒喝,好像禅宗与棒喝,是不...

如何证得念佛三昧

【原文】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

自杀真的能「一了百了」吗

自杀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幸!走到了这个地步,是相当可悲...

佛门礼仪简要问答

问:天还没亮,寺院就打板了,必须这么早起床吗? 云...

【佛教词典】种种界智力

【种种界智力】 p1261 瑜伽四十九卷十九页云:若广建立...

【佛教词典】法岸

(杂语)入道之境也。沈约文曰:若非积毫成仞,累爝为...

关于开悟的三种错误观念

一些禅修多年并有所体验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证得...

人生的老苦与病苦

在这个世间,衰老是一个苦。我们的念头,念念的迁移生...

自己教育自己

吾人生而为可贵的人,不要永远做人的儿女,不要永远做...

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

菩提心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

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等种种法门,都是佛陀制...

佛陀关于末法时代邪欲盛行的开示

《禅秘要法经》: 千五百岁后,若有比丘、比丘尼,优...

念佛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

我们先谈一谈念佛的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如果不修习...

发起菩提心的两个因缘

菩提心有本质上的差别跟作用上的差别,在本质上的差别...

梦参老和尚99岁华诞,星云大师五台山祝寿

2013年7月6日,星云大师朝圣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并专...

【推荐】达摩大师破相论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

大安法师对萧平实若干种净土著作的辨析

问: 弟子最近在福州寺院看到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