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广行法师  2019/01/12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1995 年撤县并入苏州市)人,卒谥文正,追封楚国公。

先生幼孤家贫,即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他曾遇到一位相士:“您看我以后能做宰相吗?”相士说:“小小年纪,口气不小。”范仲淹又说:“那您再看我能否做医生?”相士惊讶地说:“怎么相差这么大?”范仲淹回答说:“唯有良相与良医可以救人。”

相士赞叹道:“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范仲淹年少时在山东长白山礼泉寺勤苦读书,每日煮粥两升,冷却后切为四块,撒上盐和菜末,早晚各食两块,以此果腹。后来,先生游学于河南应天府书院,“五年之中未曾解衣就枕,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仲淹不苦也”。范仲淹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逐步实现他为国为民的伟大抱负。

人们对先生一生的事迹颇为熟悉,而对他与佛教的渊源可能不甚了解。范仲淹自始笃信佛法,与佛教颇有渊源。起初,先生在礼泉寺读书时,偶然间发现寺中地窖内藏有金子,等到后来贵显时,才对寺中法师言及此事,取金修寺。先生之高尚品格,犹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此时已自与众不同。

先生事亲至孝,母亲去世后,请僧人诵经,孝心感应观世音菩萨助念。借菩萨之力,母亲得以超升天界。范仲淹一生莅任所到之地,必建寺安僧,兴崇三宝。晚年时曾舍宅为寺,名为天平寺,并延请浮山法远禅师住持。先生留心佛典,诵《金刚经》“辄有冥契”。

据《角虎集》载,先生“常修净业,以养圣胎”。庆历初年,先生奉命宣抚河东,于旅途间,得故经一卷,名曰《十六阿罗汉因果识见颂》,内容乃是诸阿罗汉诵佛所说善恶因果,识心达本之法(因者,因缘;果者,果报;识者,诸自本心;见者,见其本性)。先生阅读过后,法喜充满,特作序赞叹,流通于世。序文中写道:余尝览释教大藏经,究诸善之理。见诸佛菩萨,施广大慈悲力,启利益方便门。大自天地山河,细及昆虫草木,种种善谕,开悟迷途。奈何业结障蔽深高,著恶昧善者多,见性识心者少。故佛佛留训,祖祖垂言,以济群生,以成大愿。足见范仲淹是深知佛法真谛的。

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万灵为心,以万物为体”,“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爱持众同,乐与人共”,都是菩萨境界,深获佛法大益。范仲淹如历代士大夫一样,喜与佛门高僧大德结缘。先生曾问道于琅琊慧觉禅师 ,且有偈赠予禅师:

连朝共话释疑团,岂谓浮生半日闲;

直欲与师闲到老,尽取识性入玄关。

宋仁宗景祐四年,范仲淹出守鄱阳,仰慕古禅师道风,多次拜访问道。古禅师曾寄偈相勉:

丈夫各负冲天气,莫认虚名污自身;

撒手直须千圣外,纤尘不尽眼中翳。

范仲淹还与圆悟禅师相善,并且勉其参方行脚。圆悟禅师在先生的劝勉下,遍参诸方,终成大器。先生还曾屡次为文表赞佛门高德。

仁宗皇祐元年,天竺山日观庵善升禅师入寂,先生为其撰写塔记,表彰德行。浮山法远禅师 ,曾住持天平寺,入寂后,先生为其撰写碑铭。在碑铭中,先生赞道:“呜呼远公,释子之雄;禅林甘泽,法海真龙;寿龄有限,慧命无穷;寒岩脊骨,千载清风。”

范仲淹曾与起居舍人尹洙为莫逆之交。尹洙临终之日,先以书信与先生告别,范仲淹速来看望,恸哭不已。尹洙忽然又睁开眼说道:“已与公别,何用复来?且死生常理,希文岂不晓乎?”说完后端坐而逝。

范仲淹得到众多良师益友的警醒与提携,道业日进,深得佛法实益。纵观范仲淹的一生,确实始终是立身行道,真正践履了儒家兼济天下和佛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令人钦佩不已。范仲淹为官则勤政爱民、奖掖人才,居乡则自奉俭约、乐善好施。他一生立义庄、修水利、举人才、置义田、兴义学、济贫困,先生一生的善行义举,不胜枚举。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他的家族八百年一直长盛不衰,子孙后代繁衍不息,这与他的德行好有很大关系。袁了凡居士正是因为福德太薄而无子嗣的。

历史上的大德之人,子孙都很兴盛。孔夫子是万世师表、大公无私、有教无类、教化一切众生。他的子孙至今都不衰,到现在传了七十多代,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这些都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积德深厚的必然结果。

我们再看看世上的人,一般富贵人家,传三代以上的,现在这个社会已经不多,但还能见到。一代就完了,甚至于自己晚年还保不住;青年的时候发达,晚年的时候破产,我们常常听到看到。这是什么情况?德至薄。

他没有积功累德,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自私自利;纵然做一点好事,也不舍弃名闻利养。他做的这些好事,在社会上做一点慈善事业,必须要有代价,要以得到大众的褒奖、政府的奖励,他才肯做;他为这个做的,不是真心。这是假善,不是真善。这是德至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阿育王弟的果报因缘

古印度时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输柯,相信苦行外道的...

掌握自己的命运要先深信因果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

放生得大福报的5个案例

船底撞礁破裂,放生螺蛳补洞报恩 杭州的商人阮起鹏,又...

其实轮回就是一念的妄想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

小军比丘出家缘

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个婆罗门,哥兄弟两个人。两个人,...

微信朋友圈里的善恶因果

在通讯和传媒极其发达的今天,微信给大家带来了信息交...

「五福临门」的因是什么

有一句话这样说:各有因缘莫羡人。一个人得到福报,都...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问: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大安法师答: 业因就是你...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们的业力

在祖师大德的判教当中,把我们整个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

修行必须破法执障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

控制愤怒情绪的策略

大多数愤怒管理计划都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些技巧来帮...

「忍」的重要性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忍是一种度化众生的法门,具有深刻...

【佛教词典】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

全一卷。又作梵志頞罗延问种尊经、梵志问种尊经。东晋...

【佛教词典】吉日良辰

指吉祥良妙而可得福祉之时日。我国、印度等国,自古即...

【视频】天因法师《善心自有龙天护》

天因法师《善心自有龙天护》

【视频】大安法师《劝人积阴德文》

大安法师《劝人积阴德文》

【视频】大安法师《如何理解主体神识、残余神识》

大安法师《如何理解主体神识、残余神识》

施舍的树

一棵树很喜欢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经常在树下玩,有时爬...

福报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一个人越接近临终时越重要。诸位!我劝所有净土宗的人...

为治病可以食用药酒吗

问: 五戒中有不饮酒戒。为治病可以食用药酒吗?用糯...

宏海法师:马蹄无处避残红《彻悟禅师语录》要解

第一讲 各位大德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各位有缘,大家下...

星云大师《贫穷就是罪恶》

我初入丛林古寺参学时,发现有些人以穿褴褛衣衫为标榜...

看护比丘,就等于看护佛陀

普提珈塔提舍比丘得到佛陀给他的观想题目后,努力禅修...

《临终三大要》白话译

人生最悲惨的事情就是死亡,可是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避...

业障很重,但不妨碍往生

比如你的命运要生绝症,生命要终结,那你忽然在这个时...

念念对治自己习气毛病

印祖云:佛堂日课,切实修持,然不可一向专在事相上用...

净土法门是不是恶人当机

问: 请教法师,我听人说净土法门恶人当机,佛又偏怜...

佛教是如何看待梦的

有人问我,如果梦见佛菩萨,这是正知正见,还是迷信呢...

【推荐】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好,我们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