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哪一个方向去,就看你怎么发心

净界法师  2019/05/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往哪一个方向去,就看你怎么发心

“法”可以让你成就一种资粮力,但是这个资粮力到底是往哪一个方向去,就看你怎么发心。以下,蕅益大师提出了五种发心,产生五种不同的结果:

一、但夹带利名心,便是“三途种子”

有些人他学戒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弘护正法、续佛慧命,是想要作一个律师;他学经的目的,也不是依经典来调整自己,是想要作一个法师,追求假名,或者是追求利养。这种情况为什么是“三途种子”呢?因为你因地发心有问题,所以当可乐的果报出现时,一定会让你产生放逸;也就是,你在修这个善业的时候就已经夹杂毒药了。

所以,他这个“三恶道”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呢?是在第三世出现的,印光大师说的“三世怨”。一旦夹带“名利心”去修学善法,你的三恶道果报会在第三世出现,“第一生”以有漏心修学善法,“第二生”成就安乐的杂染果报,然后产生放逸,带动你的烦恼和罪业,“第三生”就直接堕到三恶道去,这便是三途种子。

二、但执着取相,便是“人天魔外种子”

这个“执着取相”,当然比追求名利心稍微好一点,这种人比较清高。是什么人呢?大部分是学佛以后,他也不太看经典,全心在行门上拜佛、持咒。一个人老是在行门上用功,而不能够“依教起观”,观照自己内心的我执、法执相貌,不懂得去调伏自己的心性,只是在行门上用功,很容易“心外求法”,然后就招感“人天魔外”这种因缘。

这两种发心,以佛法来说,都是邪恶的发心——追求神通、追求感应、追求名闻利养,都不会有好的结果。我们讲严格一点,像这样的人,越是用功越糟糕,因为你方向错了,应该往北开,你往南开,有时会越走离目的地越远。

三、但一味出离生死,便是“二乘种子”

“出离生死”不是不好,问题在“一味”。就是说:你对众生没有悲悯心,完全只考虑自身的解脱,这样顶多变成二乘的果报,因为胸量狭小。

但是这个地方已经是“正”,所以在发心的时候,要分别“邪、正”,然后“大、小”,最后是“圆满、不圆满”,有这六个差别行相。这地方,是一种正确而狭隘的发心,在佛法当中,佛陀承认这种功德,所以我们讲“三乘”。其实小乘的功德,佛法是承认的,不像前面两个是应该要排除的。

四、但具真实自觉觉他心,便是“菩萨种子”

菩萨的发心,是“上求佛道”,希望自己往圣道迈进;但是又能够随缘尽分地“度化众生”,这种菩萨的功德,叫作“大”,但毕竟不圆满。

而什么叫“圆满的发心”?

五、但从自觉圣趣,光明发辉,彻其源底,共回向净土,普与众生,同登极乐,便是“无上菩提种子”

前面的大乘的发心,在受戒的时候,当初是怎么得戒体?就是“缘境发心”嘛!缘十法界的有情、无情,发起增上心: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上求佛道。断恶、修善,是成就自利的功德。

第二、誓度一切众生,这是下化众生。当你有这样的发心时,应该说已经成就大乘的种子,但是不一定圆满。

要圆满的话,除了“大悲愿力”以外,还要多一个“般若波罗蜜”的观照。什么叫“般若波罗蜜的观照”呢?就是“自觉圣趣”,这是一种智慧,就是你能够“回光返照”!

经上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五阴身心刹那、刹那生灭,“五阴”从什么地方来呢?是从一念的清净心而来的,所以我们“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把心带回家”之后,看到本来无一物的清净本性。

那么,诸佛的功德庄严又是从什么地方来?也是从清净本性来的。所以,当每一个众生都“摄用归体”的时候,看到一切法“如”的本性现前,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不二”的本体。然后,从这个清净的本性产生大悲心——“光明发辉”——“从空出假,依体起用”——生起同体大悲心。

所以,你这个发心必须要“彻其源底”,看到生命的本来面目,而产生菩提心;依此菩提心,回向净土,使令一切众生都能够成佛,这才叫作“圆满的发心”。

前面的大乘发心,多少是有点“心外求法”;心外有众生可度、心外有佛道可成。最后是完全——“法法消归自性”,把人生当作是一种历练;生命的目的,只是在开显自性的功德,这叫“称性起修”。他的立足点是向内、回归自性。

《修道宗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这把泥土,甩在心中的烦恼上

我们一念心性循业发现。清净本然,但是受业力的熏习啊...

以不生灭心来作你的发心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

两个人同时布施,为何差别那么大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 这个是...

菩提心的发起需要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省庵大师《...

为何有些人积集善业到最后是痛苦的呢

看看这个《法句经》的两段,把这个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蕅益大师法语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

只要往生到极乐,都能获得不退转

正定聚者,拣异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进退未...

为什么人的福报享用有这么多的差别相

人的福报享用有两种情况,一个叫有果无用,一个叫无果...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烧头香」与「撞头钟」的宗教内涵

在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的年味。每到农历正月初一,...

每个人的生和死,别人都替代不了

五祖寺老首座照勤老和尚走了。生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

用慈悲观来对治嗔恨心

我们众生的烦恼,也是各式各样的,有些人贪烦恼重,有...

最容易的超度法门是念佛

最容易的超度法门是念佛,不论时地,不拣根机,只要念...

【佛教词典】六度譬喻

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

【佛教词典】昙无德部

(流派)律宗五部之一。昙无德比丘之部宗也,佛灭后百...

【推荐】称名供养礼拜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

地藏菩萨常以不可思议禅定之力度化无量世界众生,满愿...

学佛的基础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问: 念佛的人如何擦亮心灵这面镜子? 慧律法师答: 我...

不可盲信吃动物身体能补己身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不加分辨,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便...

在无为法契证上谈证位

修行需要修清净心。但是在我们的执著、五欲六尘还憧憧...

圣严法师《调和主观和客观》

主观和客观是现代人很喜欢用的两个名词。如果有人坚持...

学佛的三个阶段

简单来说,佛法分为人天乘、解脱乘、菩萨乘。人天乘就...

七个改命、积德、改气色的具体方法

经咒之法力是无形的,持诵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

虔诚的回向,让逆子回头

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我们跟...

克服忧虑和疑虑的最好方法

我常常告诉我的弟子和学生们要有现在观,观我们现在所...

素食的人生体验与感悟

母亲信佛,却并不彻底,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吃素,以此...

就石磨刀

从前有个贫穷困苦之人,在国王那里做苦役,日久天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