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福报大的人,做事情就比较顺

德光法师  2019/06/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福报大的人,做事情就比较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跟福报大的人一起出行会异常顺利。

比如某个堵车的时间段,因为车上有福报大的人,结果一路畅通;本来天气预报说要下雨的,结果晴空万里;本来平常不开放的景点,恰好赶上临时开放。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巧合或者过于迷信了,那我们换种方式表达一下:本来你没有权限进入的场所,跟着一个有权限的人,是不是就能进去?炎炎烈日下,躲进大树的树荫下是不是可以避暑?不管你信不信“福报法则”,现实中基本都是如此。

生活中交朋友或者托关系办事,大家都会找比自己财富多、职位高或者人脉广的人,因为这才会对自己有增上作用,而这些各方面比自己强的人,不就是做事比自己顺,福报比自己大的人吗?

试问世间谁的福报最大呢?恐怕没有人可以比得过释迦牟尼佛,佛陀虽然已经圆寂两千五百多年,但世人仍然终日供养不断。佛陀是福慧圆满者,所以想要修福,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佛。

学佛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深信,《华严经》上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如果不能做到深信不疑,在执行起来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信是一切功德建立的基础,只有深信才能长养一切诸善根。

佛陀将修福的方式比喻为种福田,福田有三种:

首先是恩田。

我们应当怀着感恩的心去报答有恩于我们的一切,包括父母、师长、国家及众生。

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对我们有养育之恩,理当恭敬孝养。

师长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包括为我们皈依受戒的师父,师父是给予我们慧命的人,恩德甚至超过给予生命的父母,所以要感师长恩。

国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安全、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我们的成长提供福利保障,国家之恩不可忘。

地球是个大的生态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一切所需无不是众生共同和合的结果,所有生灵的存在都为我们的生活或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帮助,所以要感恩一切众生。他们无一不是我们的福田。

其次是悲田。

修行路上离不开慈悲心的建立,一切需要帮助的众生都是我们的悲田,尤其是病苦之人。

古语云:“诸苦之中,病苦为深;作福之中,省病为最。”人在生病的时候,内心亦十分脆弱,此时最需要人看护安慰。因此佛在《梵网经》中说:“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

玄奘法师当年在四川曾遇一身疮臭秽,衣服破污的病人,心生怜悯将其带回寺庙疗疾,并施予衣服及饮食,此病者感念玄奘法师恩德,授其《般若心经》,后此经成为玄奘法师西行途中解厄之法宝。

还有一例,唐悟达国师当年还是云水僧时,也曾遇到一个身患恶疾的西域病僧,他耐心为其擦药疗疮,后来此西域僧亦成为其解怨人面疮的关键人物。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当遇到恰好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一定不要错过,这正是我们种福田的好机会。

第三是敬田。

我们当恭敬三宝,恭敬声闻、缘觉、菩萨等圣人,恭敬一切值得我们恭敬之人。

佛菩萨是我们修行的楷模,佛法是我们修行的指南,僧团是我们修行的依怙。没有三宝,我们就只能在生死苦海中流转;没有三宝,我们就没有解脱的希望,因此三宝对于我们有再造之恩,理当恭敬供养。

很多人对大殿里面的佛菩萨很恭敬,但是对出家人却生不起同样的恭敬心,因为他们将身边的僧宝视为凡夫,眼中总是能看到出家人这样那样的不足,殊不知这些都是自己内心不清净的映射。

只有当你将僧宝发自内心地视为引领自己解脱的导师,观想为佛菩萨在娑婆世界的化现,虔诚恭敬供养的时候,才能真正得到法流甘露,建立功德,获得福报。

无论你拥有多少身外之物的财富,那都是一时的,随时面临着无常,与其执着,不如将富余的部分布施给有需要的人。

有道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在端正发心的基础上,于该供养处做供养,该布施处做布施,则能生诸种福报,犹如农夫播种于田,只要认真耕作,秋天必大获丰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福报是自己努力得来的

常常有人羡慕:某人的福报真好,家世风光,子孙多又孝...

只有福业相等的人才能成为夫妻

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完美的另一半,而能否获得美好的伴侣...

把净业三福作为日常行为的指导

问: 法师开示的净业三福很好,但是做起来就好难,对现...

积极主动的去行善积德

大家留心世间,常可以发现有的人,福报来临的时候,挡...

【推荐】为什么供养了僧人,我们还得感谢僧人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种福田。就犹如我们有种子,...

丢掉的是自己的福报

买点茶叶送远方的朋友。外面套着个极为大而精美的包装...

培植福德的十种方法

一、孝亲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间第...

放生得大福报的5个案例

船底撞礁破裂,放生螺蛳补洞报恩 杭州的商人阮起鹏,又...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生死由妄想所变现,而妄本无因

妄本无因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

依他净土与诸方净土

我要告诉大家,《莫到老来方修道》系列,你一定要连续...

修行犹如洗厕所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

轮回真相与处理方法

众生有两种缘起。佛陀在大乘经典中,把我们生命的缘起...

【佛教词典】七戒经

(经名)七佛之略戒经也。附于四分律戒本之后。戒本后...

【佛教词典】苦根

【苦根】 p0840   瑜伽十一卷十页云:苦根者:或由自...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

佛教《四威仪偈》是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广为游行的讲述行...

带着「需要」去看望

医院病房,住着两位相同的绝症患者,不同的是一个来自...

昙鸾大师的念佛说

昙鸾(476-542),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号...

文珠法师《心灵的世界》

今天有机会与各位共聚一堂,讨论佛法,首先要多谢志莲...

临终听到地藏菩萨的圣号,就能永不堕三涂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这世界...

不失信于人

唐朝陆元方,曾为武则天时的大臣,为官清廉诚信。他在...

只要执持名号,就具足了一切

阿弥陀佛叫万德洪名。一切功德凝聚的实相德能,凝聚在...

止恶才能至善,自律方可自由

如果你问一些人:你信佛吗?他们会脱口而出:信佛! 如...

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

原文: 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

剃发出家应具备哪些条件

佛法大海,渐次而入。从皈依三宝,到发心出家,经过剃...

临终时要摆脱妄想的执取干扰

什么叫临终正念呢?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是说临终打妄...

夫妻间的礼仪与义务

一、夫对妻的礼节和义务 佛陀在很多经典谈及夫妻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