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些行为不能让它辗转相续

净界法师  2019/07/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些行为不能让它辗转相续

那么你后面发心一正以后,你还要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为会影响思想,当然有些行为不会影响思想。就是说你好不容易选择正确了,我要以愿力来引导业力了,但是有些行为你不能让它辗转相续。

在《楞严经》当中很强调“相续”。你心中已经发了菩提心,发了往生的愿力,即便你偶尔造造杀盗淫妄,你马上忏悔,这个业不障碍你往生,你断了相续心,你发愿真的不再造作。

佛教任何的业障都可以忏悔,但是关键是你是不是断相续心,你是不是真的没有再造作了。我们带业往生,最怕的业就是你不断在造作、你现在还在造作的,数数现行,深生好乐,这种行为是很严重的。

我们允许你人生有偶一的过失,我们允许的,只要你忏悔,下定决心永不再造作,把这个门关掉。这个业力它得不到你一种相续的支持,它就会枯萎沉淀,这个到了净土再来处理都没关系。但是你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刺激这个业力,这个业你就带不走了,因为它的势力太强大。

所以除了因地发心以外,你要注意那种辗转相续的行为,要反省一下:第一个,你有哪些行为是你特别喜欢做,而且又给自己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第二个,你经常做,数数现行,都无惭愧,见是功德,深生好乐。这个行为你要注意。

这个业你带不走,临终它一定会来干扰你。这种业你经常造作,而且每做一次都是非常欢喜的,这个业你是不能带的,没办法带,因为你把它养得又肥又壮,你并没有成功地让这个业沉淀下来。

所以我们在因地发心正确以后,还要注意那种相续性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不能造杀盗淫妄的原因。不是说你偶尔造造杀盗淫妄就会障碍你往生,不是。但是如果你没有惭愧心,一而再、再而三地造作下去,你的生命就算你一开始发心是正的,你也会得到一种行为上的误导。

如果你是用贪爱心的行为数数现行,你最后的误导落入魔道;如果你用瞋恚心,数数现行、深生好乐,你最后的结果变成神道;如果你用投机取巧的心,你的结果是邪道。

所以除了一种思想正确以外,你要注意那种经常性的数数现行的行为。你不能让一种错误的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你身口意出现,不可以!所以带业往生只允许你过去的过失,不允许你未来的过失,不允许!

因为这件事情你还想期待,还想去做,这种业不能期待;如果你对这个业还有所期待,还有所攀缘,这个业不能带。但是这个业已经过去了,可以带,因为它已经沉淀了。所以带业往生只带过去的过失,不能带你有所期待的未来的过失,不可以!

因此我们在修行当中的基础,两大基础:

第一个,看你是活在愿力还是活在业力;

第二个,你要注意行为当中,有没有那种数数现行、深生好乐的业力,而这个业力都是不好的。如果是好的,那没关系,布施、持戒这种数数现行都没关系。但是有关杀盗淫妄的,都不可以,这种业是不能带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三种情形来判定业的轻重

藏教的思想认为,现象界的这些差别主要是业力。万般皆...

关掉生死业力的开关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一个...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讲到根、尘、识三法,佛陀为了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因缘的...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

务实地去面对人生果报

佛法认为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你未来有无...

业力是如何形成果报的

业有三块,我们看这个附表。 我们先看左上角有一个业...

什么是异熟果?为什么要加个异熟

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

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

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佛力加持...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八因三缘,修一个圆满的福德身

如果我们的眼光看得长远一些,就应当为未来着想,这一...

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

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伤害你,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是...

学戒律要有三种心

弘一大师说,学戒律要有三种心:第一、厌离有为。第二...

【推荐】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重点

我想我们净土宗的目标在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

【佛教词典】弘宣

(术语)弘通宣流教法也。无量寿经上曰:处兜率天,弘...

【佛教词典】图腾崇拜

为最早的宗教形式之一。图腾,为印第安语 totem 之音译...

黄庭坚转世的故事

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

十二因缘--轮回中的连环钩锁

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一、无明,二、行,三、识,四、...

比丘供塔得佛授记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名为...

众生轮回的习惯与体制化

也许你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一上来就跟你们介绍木鱼...

学会用这五种心让生活充满禅意

生活中要有一点禅意,才会幽默,才会开朗。禅,不是佛...

精进念佛--最殊胜的报恩方法

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

【推荐】五种要下无间地狱的罪行

五种要下无间地狱的罪行: 第一种,就是不孝父母。 如...

能认识到妄想,这就是修道的收获

一天我们这个昏烦恼乱的事非常多,这都是由贪欲而起的...

沙弥的发心

过去,在雀离寺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的长老比丘。一日,...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隐居在山林中。但是,...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

真正的高贵

三个人喝同一口井水,一个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