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运用「一心真如」这个观法

净界法师  2019/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运用「一心真如」这个观法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须菩提尊者在观空的时候,是以一心为根本。他这个观法跟《大乘起信论》非常接近。《大乘起信论》的观法,它是以“一心”为宗,所以它叫“一心真如”,它的真如是在一心中表现出来。

这个观法其实非常好用,就是你不管看到什么事情,你就观想它是唯心所现。“思诸法如梦”,外境都是一念心显现出来,外境是空,先把外境空掉。然后再观“观心性无生”,能分别的这一念心最后也觅之了不可得。思诸法如梦,观心性无生。这个时候,第三段,再肯定这一念清净心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先否定再肯定。

诸位!你看大乘经典,你看佛陀对心的描述,佛陀讲话怎么讲这个又讲那个?一下子说这个心是罪业的根本,你不能随顺它的;一下子又说,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我们这一念心跟诸佛是一样的,要肯定。佛陀对心有时候是采取否定的状态,有时候是肯定。这怎么办呢?哪一个是对呢?

这是一个“次第”的问题。刚开始你要否定。刚开始我们这一念心很多颠倒,你一肯定就完了,就被它带着走了,所以,大乘佛法否定门入、肯定门出。刚开始先否定自己的心,你的所有的作用,你内心释放很多的感受、很多的想法,你告诉自己,这都是假的,你不要被他骗了。你打你的妄想,我修我的止观。

所以,刚开始我们对心性是否定的,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诸相入非,非所非尽”,完全否定。但是到最后的时候,否定到最后的时候,你要转成肯定,回归到一念心性的时候你要重新肯定。

你看《大乘起信论》怎么说。它说观一切法,“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唯是一心”,到这个地方,把一切万法回归到一念心性。最后还有一句话很重要,“是名真如”,重新肯定这一念心性当下就是真如。你看,“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唯是一心”,到这个地方是完全否定,然后“是名真如”,叫“一心真如”。

所以我们在调心的过程当中,是否定、否定……最后肯定、肯定……但是,《楞严经》的角度是完全否定。你看《楞严经》,基本上它是从假入空,《楞严经》从空出假讲得很少,它是让你把心带回家。但是,真正肯定你的自他不二的本性,开始从空出假,那你要读《法华经》。《华严经》《法华经》都是这样。

所以你看,为什么经典要判教?这一部经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的定位是什么,五味中它的滋味是什么,的确每一部经的效果不一样。佛陀讲话的口气不一样,产生的身心世界的效果是不一样。《楞严经》它偏重在破执,它这一部经的目的就是在根尘识的因缘当中把你拉回来。

把心带回家,《楞严经》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你从家里面再出去,那你就研究《法华经》、研究《华严经》,怎么样发菩提心,怎么从假相当中建立如梦如幻的因缘,从如梦如幻当中积集如梦如幻的功德,那你得读《法华经》《华严经》。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我们讲的“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把一切法会归到一念心性,然后再“旋法归无”,在一念心性当中再重新肯定,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山中一昼夜,人间几十年

这个没有时空相,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开示的时候,他讲一...

圣严法师《对处事态度的开示》

我十几岁在上海念佛学院的时候,除了上课,也做很多杂...

【推荐】虚云老和尚《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

大安法师:修行的高低是看德行

修行的高低看德行,不在于外在的东西,无论是哪毕业的...

修四如意足断除爱欲

昔日佛住在俱睒弥国的瞿师罗园时,阿难尊者也住在这里...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万事万物各有因缘,互相资助,一体不能分开;因缘又是...

人生和晚上做梦一样,哪有一法可得

心在不停的生住异灭,色身在不停的变化,新新不住。就...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每个人都有自性之财

在你们每一个人里面都已经有着财宝,但你们必须身体力...

真正自由的人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

【推荐】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一位朋友谈他学佛的感受时,说他本以为学佛就是多做善...

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

出家人,先须要知,出家割爱辞亲,本为求出生死。若为...

【佛教词典】昙无谛

(人名)比丘名。开元录一曰:沙门昙无谛,亦云昙谛,...

【佛教词典】净居天

在色界四禅之最高处,有五重天,为证得不还果的圣者所...

佛教中的「五行」有哪些含义

我们常说的五行为五元运行之意。指水、火、木、金、土...

世间之道,会让你今生趋吉避凶,但不能了生死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那么,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样的依据呢?他能得到...

有四种人不属于净土所摄之机

观机逗教,真实不虚。净土一法是何种根机的众生得以信...

尽物布施,得福增多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萨行之首。布施有种种利益,诸大...

文珠法师《修福修慧修净土》

一、修福 (一)福的意义与类别 何谓福?福是指人间富...

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

忏罪。我们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佛的...

对佛所说的净土一法,要深信不疑

净土一法,它的事理、性相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也正因...

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问: 听说经典、佛像不可以烧,请问已旧或者已损坏的佛...

净土易往而无人,病根在于缺乏厌离心

我们看到一些同修,如果生活当中碰到一些挫折了,或者...

在恭敬中求,从生活里修

天龙寺的梦窗国师担任七朝的帝师,久受朝廷恩典,更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