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岁」

照灯法师  2020/0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岁」

“化解太岁”,又叫顺星、拜斗。有法师反对和批评。有僧人大力提倡。也有僧人说佛教有“斋天”的法事,其中要礼拜二十四位诸天,以此为据,所以赞同“化解太岁”祈求平安。还有人说“化解太岁”的仪式中,如果拜神,会失去皈依体……其实,反对“化解太岁”的言论,我是赞许的。但从化度众生的善巧方便论,似乎欠缺圆融?所以有待商榷。

虽然,佛教讲缘起法:行善自有善报,如《大般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终不相舍。”

《出曜经》说:“如种果树,苦得苦果,甜得甜果。善恶之报,亦复如是。”

可是!事实上,很多人热衷“化解太岁”,目的为了“祈福消灾保平安”。

这些人中,有浅信的佛教徒,有对佛教只是好感的人,也有只信“化解太岁”的人,更有认为做了“化解太岁”,才能心安的人……

所以,我认为,与其一味反对批评,不如顺情而化;与其让大众礼拜依赖神鬼,不如导归三宝,既能现实祈福,又能种下成佛的远因。

这样也符合如来度生的法则:“何谓如来化导善巧?谓诸众生,未种善根,令种善根。已种善根,令彼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脱。”(《佛说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更何况,法无定法,摄心为上!

看菩萨观世音,随类异趣,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当然,顺情而化,是方便、是善巧,不是究竟。所以,明白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一)人的祸福吉凶,是由自身善恶业感招,只要行善积德,自然远祸得福,逢凶化吉,本来吉祥多福会锦上添花,这是祈福消灾的正因。

(二)佛教传入中国,受时代、人文、习俗等背境的影响,不违佛教内函,方便善巧的忏法及仪轨,应运而生,这些是度化众生的方便,绝非终极目标。

所以,出家人“化解太岁”,一定要领众恭敬礼拜供养佛菩萨(任选)及称念圣号经咒礼忏等,方合顺情而化之宜。

(三)《优婆塞戒经》说:“若人为护舍宅身命祠祀诸神,是人不名失归依法。若人至心信其能救一切怖畏,礼拜外道,是人则失三归依法。若闻诸天有曾见佛功德胜已,礼拜供养是人不失归依之法,或时礼拜自在天王,应如礼拜世间诸王长者贵人耆旧有德,如是之人亦复不失归依之法。”

意思是说:为了护持舍宅与身命,可以祭祀诸神,如果为了恭敬诸天拥护佛法的功德,供养礼拜也是可以的,并也可以礼拜自在天王,世间国王、长者、贵人、老者、有德之人,这样做都不会失皈依体。

但!礼拜天神,也仅限于拥护正法的诸天神众。

“斋天”法会,礼供诸天,一是基于上述原因;二是引导众生敬畏天地而止恶向善,而且是在先礼赞供养三宝后礼供诸天。

如果没有区别的礼拜天神,而且相信、依赖他们能救一切烦恼痛苦,就会失去归依三宝的身份(失皈依体)。

《佛说戒消灾经》说,一人因受五戒,吃人鬼即不敢近身。

可见,凡是归依了三宝的佛弟子,一般的邪灵鬼神不唯不敢受礼,并且还会遥远的逃避!

《顺正理论》说:“诸天神众,不敢希求受五戒者礼,亦不求比丘礼,以惧损功德及寿命故。”

解:诸天神众,不敢受五戒居士与具足戒比丘(僧)礼拜,怕损自己的功德和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三宝是我们最究竟的归投处,舍宅、身命有危险时,与其向诸神求护,不如向三宝求护,这才是学佛人的正行。

一因,诸佛、菩萨、罗汉的神通力、威德力、智慧力,才是圆懑无碍的,诸天鬼神,都要信奉并护持佛法,福慧双修,求成佛道。(《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等经都有说明。)

二因,天曹天府的神祗,只有依众生善恶业,赏善罚恶的权力,而无转变众生善恶业的特权。众生行善积德,他们不会降祸;众生作恶多端,他们也不会赐福。

所以,众生的祸福吉凶寿夭等,并不是神祗强加或恩赐,均是众生自己作主,行善善果,作恶恶报。

终上所述,善巧方便用佛教的方法化解太岁,才能引领大众,同归三宝,近祈人天善果,远种成佛因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有人妄称自己是古佛再来可信吗

自古高僧,无论是古佛再来,还是菩萨示现,都以凡夫自...

我们真的了解因果,懂因果吗?

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了解因果吗?懂因果吗?很多居士...

护身符不灵

朝山路上,有人和师父要个护身符,圣耀师父讲了下面这...

如何做佛事

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主要物件是人。课...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属,当以勤心照顾店铺为事。所言修...

游览寺院的四个禁忌

一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应尊称为大师、法师,对住...

世间人为什么怀疑善恶因果的存在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

印顺法师:人生究竟为何事

人生所为何事?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么要学佛?其根...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三皈依时应该要这样观想

第一遍的皈依拜下去,要这么观想: 观想对十方世界十法...

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问: 请问,哪种类型的人婚姻痛苦较多? 了幻法师答:...

学佛不是不顾家庭,而是让人看破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

【佛教词典】拜佛

礼拜诸佛。拜佛的意义有三:   一、向佛致最敬意; ...

【佛教词典】九种因发强力业

【九种因发强力业】 p0096 杂集论七卷十九页云:复次由...

逆境中的从容

生活中我们谁都会遭遇逆境和挫折,经历各种不顺和困苦...

日月如梭,很快一天就过去了

这个打警策是考验你,警告你要好好地用功:今天又过了...

梦参老和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上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经的题目。这个经字不多...

忍辱波罗密

【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电器需要电才能运行,人体需要精气方能存活。 电器电量...

饬终须知

众生心性 与佛同俦 由迷背故 轮回不休 如来慈悲 ...

修行,从心开始

有一天,佛印禅师和苏东坡在禅堂打坐。苏东坡忽然问禅...

把人生的顺逆因缘,当做成就自己的一种方便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 这...

佛教不同于天神地祗

社会人士对佛教误解最深的,莫过于迷信二字。大多数受...

对佛菩萨要有信心

要弘法,说来不简单,也很简单。你想要弘扬观音菩萨,...

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

中国有句俗话叫知足常乐;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

靠自力了生死之难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