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净界法师  2020/08/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佛陀的慈悲开了很多很多的法门,我们一般说是八万四千法门。那么在这么多的法门当中,其实我们是可以把他归纳成两个修学重点,所有的修行人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属于业力的修学,一个是属于心念的修学。

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仰仗一份的信仰,信心,我们是先偏重在业力的修学,所谓的事修,比方说你会去拜忏,拜八十八佛,大悲忏;比方说,我们会去持咒,乃至于做慈善事业。我们刚开始,总是希望我们身口意的罪业慢慢的减少,我们的善业慢慢的增长,所以我们刚开始先调整我们生命中的业力,刚开始是这样子的。

那么,业力调整以后,我们的生命也会从痛苦慢慢转向安乐,这是一个事修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个阶段,因为我们要处理我们无始劫来的根本问题,就是思想的问题。思想问题就必须靠经典的学习,闻思来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

所以《金刚经》说菩萨他一生的修学只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云何应住?第二个云何降伏其心?一个是安住,安住就是根本法门,你以什么为住,你的思想是以什么为标准;第二个就是云何降伏其心,你用什么方法来做一些身口恶业的调伏。那么当然这个调伏和安住是有关系了,但是,我们这次的主题在我们应该以什么为住才是最好的方式。

智者大师把有情众生,分成四种的安住方式:

第一个,他以增上恶念为住。

就是说他的心发动出来,他根本的安住的标准是邪恶的念头。有些人他习惯性起恶念,习惯性贪欲,习惯性跟人家对立,习惯性。那么智者大师说,这个人在他生命当中,不管过去,不管未来,绝大部份都在三恶道,即便得到人身也不会持久,就是说这叫三涂种性,你已经养成这个种性,你开出来的结果自然是三恶道的结果,这是一个最低层次的人。

第二种人,是以增上的善念为住。

就是这个人,当然他偶而也起烦恼,但是,他一天当中呢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很自然的起善念,没有人去教导他,他习惯性起善念,以善念为住。这种人,他的生命当中,绝大部分不是做人,就是在天上,偶尔堕落三恶道,但是虽堕恶趣,终不久留,因为他心地善良。

所以你看有些人他堕到狗道的时侯,他很快的跳出来,因为他的种性不是三涂种性;但是,有些人堕三恶道就很难出来了,因为他的种性和果报相随顺,他三涂种性嘛,那么这个是讲到第二种人,他是人天种性的众生。

第三种人是以出离心为住。

这个人平常身口意很清净,个性也特别清高,不太喜欢跟人家往来,他的身心世界安住在少事、少业、少方便住。就是说,他也不去干扰别人,但他对帮助别人兴趣也不大,这种人多分会离开都市走入山林,不喜欢跟人家往来,这种人在成佛之道他一定会先证阿罗汉果,然后再回小向大,他不可能直趋大乘,他的习惯性动作一定先证小果,然后遇到佛陀,再回小向大,这种人声闻种性。

第四种人是最好的,安住菩提心,以菩提心为住。

他很容易生起自我要求,上求佛道,他很容易生起悲悯众生的心,所以,他偶尔失去正念,但是你稍微点破他一下,他就醒过来,因为他的种性如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调出入息消除内心散乱

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我们心是否清净

《维摩经》上面所说的,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

从心的牢狱里解脱出来

一个人,如果做了违法的事,被人一状告到法院,就要接...

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

古时候的得道高僧说: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心能与佛合,则娑婆转为极乐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们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个例子,...

真正令我们受尽折磨的,是自己内在的魔王

在佛陀的教言里,经常会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们...

心中有一个【高度】束缚着自己

有这样一个实验:往一个玻璃杯中放进一只跳蚤,同时在...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释永信:僧人不要靠神秘来维持佛教形象

导语 寺院本来就是学校,是宣扬人生真理的学校,而且...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

心律法师:莫以善小而不为

古人曰: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环顾身边,...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古语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人心如地,...

【佛教词典】五魔

骂意经言五魔:一、天,二、罪,三、行,四、恼,五、...

【佛教词典】无动乱

【无动乱】 p1056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页云:无动乱者。...

怎样拥有一个「无」的生活呢

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

毛巾热敷的十种保健方法

中医上讲温则通,通则不痛,用毛巾热敷实际上就是达到...

六和敬的意义

「六和敬」是佛教僧团的生活原则,也就是让彼此能够和...

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

随烦恼二十: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

不学弟子规,往生净土就会落空吗

问: 现在有人说《弟子规》就是佛的戒律,不学《弟子...

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清净三业,一心五体投地,皈依南无十方慈父、广大灵感...

祭祖时可以烧纸钱元宝吗

问: 法师,我们佛弟子在祭祖的时候,还可以烧纸钱元...

你对「感受」还看得很重,你就不可能离开三界

我们开始不再随顺我们的感觉而走,我们一个修行者,你...

明月之心不可无

有一个老和尚到了垂暮之年,决定把衣钵传给弟子,无奈...

嘴是别人的,心是自己的

师父总有师兄背后偷偷说我。 嘴是别人的,心是自己的。...

念佛的利益

《华严经》云: 宁受地狱苦,也要得闻诸佛名。 一称南...

持戒布施者易生净土

持戒者容易往生是远离诸染故。 持戒对于我们居士来说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