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持戒的人能圆融一些吗

宏海法师  2020/10/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持戒的人能圆融一些吗

问:关于荤腥的问题,这一阶段都在困扰我。我婆婆也是学佛的,她的处理方法是:先在自己家吃好,再去别人家里,然后别人吃的时候,桌上有能吃的就吃两嘴,不能吃就不动筷子。

在我看来也是不太好,学佛人应该更融和更圆通,才能更好地将佛法传给身边人,而不是固守着自己的戒律,置身边人于不顾。如果再由学佛引起冲突与矛盾,我觉得这实在是不妥。所以恳请法师开示,我不得两全之策。

宏海法师答:我要告诉你,你如果想要“两全之策”,那就是有点贪着了。世间哪来双全法呀?在我们凡夫来讲,你要么是出世间,要么你继续轮回,就这两条路。

当然你这个问题里面也有问题,我首先澄清一下,就是关于荤腥的问题。荤和腥是两回事。荤不是肉类,而是指的葱蒜韭菜这一类,称为“五荤”。这其中有一样咱们中国没有,是印度那边有。像咱们平常说的葱,蒜,韭菜,洋葱,蒜苗,蒜苔等等,这都算“五荤”。特别是从僧人的角度来讲,这几种都不能吃。因为生吃了容易生嗔火,熟吃了容易滋长欲心。但是又有一种偏执邪见,说香菜也是“荤”,也不能吃,还找了一大堆理由。这里要告诉大家,香菜不属于荤的范畴。

什么叫做腥呢?就是肉类。这个提问讲的主要是腥的问题,不是荤的问题。先把这个先厘清,然后我们再看。

这个提问者说看不惯自己的婆婆,那首先就要观察你看不惯的这个心:是不是因为平常婆媳关系就有问题,致使你看不惯?假如别人也这样,你能不能看得惯?还是说真的你是为了她好,而论是非?你先把这个厘清,先把自己修好。

另一方面,假如婆婆真的知见特别正,心很诚,她就是为了不断慈悲心而不吃肉,那就很好,我们应该支持她。她能够有这个心,有正念守得住,这样的行持很好的。大家要知道,这些人情往来都是轮回的业,你能守得住,不近这个人情,那你下辈子就不要轮回了,至少不在人道上混了,生天也比这强,何况往生呢!那她能守得住,她就是个道人。道人就是不近人情的。

其次来讲,假如你真的从心地上生起了利益众生,表佛法形象的发心,而不是一种借口的话,那你就要再看自己的本事了。你如果真正为了让人觉得佛弟子也很好打交道,也很和蔼,发菩提心,拿出菩萨的境界来,那也可以随顺别人吃一点。但是一定把心要厘清,每一念都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就看你的本事在哪里了。

以我自己现在的本事来讲,只能行第一种法,就是死板的,不能干的我就不干。我们现在对于不应该干的事,都控制不住地要去干。这样的情况下,还说要更融和、更圆通,弄不好就把自己缘到轮回中去了。所以说法无定法,就看自己的发心和本事了。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你婆婆有没有受菩萨戒?如果受了菩萨戒,吃肉就牵扯到戒律了。假如她只是受了三皈五戒,那吃肉就不算犯戒。只不过从佛弟子来讲,我们生慈悲心,发心素食,不吃一切众生肉。这是从菩萨的境界来讲。

戒律是佛制的,犯不犯戒,我们都要照着佛说的去判定。不能多说,不能少说。佛没有说的,你不要往上加。希望我们学佛,先从管好自己开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佛经中有些与世间常识相违,该如何断疑生信

问: 弟子读《长阿含经》前三分皆欢喜生信,叹未曾有...

每天会看到电视能否受八关斋戒

问: 想在家持八关斋戒,但因小孩子每天都要看电视听...

如何度过修行懈怠期

问: 我修行精进一段时间后,就会退步,功课也不想做...

佛法唯不遵佛教戒之僧能败坏

清末,世风日下,国家无暇提倡,僧众类多懈于修持,以...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许多人在一生之中,会不...

「一心生二门」和「入不二法门」两个「二」相同吗

问: 请问法师,一心生二门的二和入不二法门的二,两个...

无视生命的苦痛 源于心灵的麻木不仁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宰我问孔子:爹妈死了,非...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问: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大安法师答: 至心就是至...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如何为临终者和刚去世者开示和助念

1、病重者念佛,只可一心求往生极乐世界,不可求病好。...

实法为安住,权法为调伏

这感受是怎么回事? 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 快乐跟...

【推荐】恋爱时自己纯粹就是猪脑子

寺院生活虽然封闭,但常会有一些消息传来,有的消息很...

供灯的四种清净功德

灯是佛教中的六种供养具之一。灯在佛教中代表智慧,因...

【佛教词典】顿证菩提

(术语)速疾证得菩提之妙果也。往生讲式曰:顿证菩提...

【佛教词典】宝华太子

即宝华佛。大智度论卷九(大二五·一二四下):“宝华...

禅的方法和求生的愿力两者并重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

大乘佛法皆说空与不空两方面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

偷人之物,折已之福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丧品,偷大招祸, 偷人之物,...

一念心性具足十如是

我们的一念心具足十如是─所谓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

心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最近在武汉的月湖畔看到了这个知音的故事,第一次面对...

地藏菩萨的弘誓大愿

长者子为相好庄严发愿 地藏菩萨在久远不可说劫之前,转...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解释

只有长寿而没有富贵,日子也是很难挨过的。为什么有人...

信念的强大力量

信念的力量非常重要,信念就是一粒种子。人这一生关键...

你一生中最后悔的是什么

比利时有一本杂志,把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作为调查对象...

佛的不思议德相

【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

木鱼之眼昼夜常醒

谈到警醒,在大雄宝殿、大智殿、大悲殿都有巨大的木鱼...

佛教的四大吉花有哪些

优昙花 梵文优昙波罗(Udumbara),亦作优昙婆罗、乌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