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杀生偷盗及邪淫,会导致哪些共业

净界法师  2020/1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杀生偷盗及邪淫,会导致哪些共业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大家会生长在同样的环境,这是约共业。

三、增上果——谓由杀生,能感外器世间所有饮食及药果等,皆少光泽,势力、异熟及与威德,并皆微劣,难于消变,生长疾病,由此因缘,无量有情,未尽寿量,而便中夭。不与取者,谓众果尠少,果不滋长,果多变坏,果不贞实,多无雨泽,雨多淋涝,果多干枯及全无果。欲邪行者,谓多便秽,泥粪不净,臭恶迫迮,不可爱乐。虚妄语者,谓农作行船,事业边际,不甚滋息,不相谐偶,多相欺惑,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当我们受了三恶道果报以后,如果没有忏悔的心,还会有一种共业的问题,会招感生在同样的一种共业的环境。

先看杀生的共业。杀生的共业招感外面的世间所有的饮食还有医药水果等“皆少光泽”,看起来不好看,而且“势力”,它提供你的养分跟能量,也减少了。“异熟”指它的大小跟数量,还有它的“威德”,产生的治疗效果,提供的营养成分,“并皆羸弱,难于消变”,很难消化而转化成能量。

一般人经常吃肉,或者直接杀生或者间接杀生。吃肉的人越来越多时,这个世界会往哪个方向变呢?就是水果慢慢减少,而且水果能够提供的能量越来越少,因为大家都在造杀业。以前造杀业都是比较简单,只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是什么东西都吃,所以杀业造得重时,会让整个世界的共业往这个方向走。

中药本来是可以治病的,但是你照药方去抓,治不了病,因为现在的中药没有能量,这就是杀生的共业。

第二,偷盗。“不与取者,谓众果尠少,果不滋长,果多变坏,果不贞实。”如果世间很多人犯偷盗,世界会怎么样呢?“众果尠少”,收获减少了,上一代收获多,这一代就减少了。

“果不滋长”,发育不良,长得小小的。“果多变坏”,水果放一下子就坏掉了。“果不贞实”,果松松的,没有那么坚实。“多无雨泽,雨多淋涝”,风不调雨不顺,要么就干旱,要么就水灾。“果多干枯及全无果”,水果的数量,乃至它的性质就变得比较羸弱了。这就是偷盗的共业。

第三,“邪行者,谓多便秽,泥粪不净,臭恶迫迮,不可爱乐。”如果世间犯邪淫的人越来越多,世间所住的环境就会变成污秽了,很多的便秽,很多不干净的污泥,它的味道也特别的迫迮,让人感到逼迫而不能够接受,不可爱乐。

这一点,我们看诸天更明显。人类,可能我们感觉不出,哪一个国家比较干净,哪一个国家比较脏,可能也有差别。有些国家比较干净,这个国家过去生的人,邪淫业比较轻;这个国家很脏,这个国家邪淫业就比较重。但是诸天更明显。诸位知道,天人他有一个特点,没有厕所,因为天人的欲望都很淡薄。我们修习善业可以做人,但是要生天要有德行,我们后面会讲,烦恼要轻薄,尤其是淫欲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判定标准。

欲界六天,欲望是一天比一天淡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干净。最低的四天王天,他吃水果下去完全没有渣,所以天人没有大小便的问题,也没有厕所,他吃下去完全消化,天人的环境特别干净,身体也特别香,因为他们淫欲心淡薄。每一天的欲望越来越淡薄,天也越来越干净。到了色界天,淫欲心完全调伏,色身完全是光明的,不像我们那么粗重。所以我们居住的环境是臭秽的,这跟邪淫有关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阿育王弟的果报因缘

古印度时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输柯,相信苦行外道的...

佛经中讲邪淫的果报

佛在《善生子经》上讲: 【淫邪有六变当知。何谓六。...

邪淫在《俱舍论》四种更广的定义

问: 如何理解邪淫者,俱捨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

佛教劝我们不杀生的四个意义

佛教劝我们不要杀生,其意义有四种: 一、杀生害命,...

诚哉在我,不关业障事

参禅人,第一要守清规,方能参禅。 清规者,公正清严为...

被牛感化的斗牛士

这张不可思议的照片,记下了斗牛士Torero Alvaro Mun...

小军比丘出家缘

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个婆罗门,哥兄弟两个人。两个人,...

如何面对两性关系

(了凡弘法学会译整 摘录自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 俗话...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为何偏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原文】 问:等是念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

不要跟着感受走

在我们生命当中最麻烦的就是感受的问题,感受问题。那...

为什么有人富贵坚固得来容易,有人却要辛苦劳作

我们先讲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你这个心力。譬如说,我...

临终时老实念佛,必能往生极乐世界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念佛的人...

【佛教词典】经宗

(一)经宗即经典主要之宗旨,或指根本的主张而言。而所...

【佛教词典】大和竭罗

(佛名)Dīpa?kara,又曰提和竭,提洹竭。佛名。译言...

培养自己心灵的力量

佛教对人生的解释,它主要依止的理论就是建立因缘观,...

慧眼观六道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于最后一天夜里悟...

观海听涛,返闻闻自性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一早上呢,我们来到了这个,...

【推荐】有两件事我们非常需要去做

朝拜五台山,不是每个人都能来的,这需要因缘。不管信...

星云大师:身与心

我们自己拥有两样宝贝,我们平常很少知道它的重要,这...

夫妻之间如何幸福相处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绝对不是男子的寄生虫;男子...

佛虽广受一切供养,但心中无增减

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曾听闻:在竺叉尸罗国的博罗吁罗村...

开经偈的含义

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其偈文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

觉悟的三个层次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

在这个禅堂中坐一坐就有好大的功德

佛法传到中国来,唐、宋大兴的时期,多少文人、伟人在...

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是你要悟入佛...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在爱情的关系里,有一个很多人穷其一生都不知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