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远离这九种横死的因缘

2021/05/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远离这九种横死的因缘

【佛说九横经】原文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饭饭,四者为不出生,五者为止熟,六者为不持戒,七者为近恶知识,八者为入里不时不如法行,九者为可避不避。如是为九因缘,人命为横尽。

一、不应饭者,名为不可意饭,亦为以饱腹不停调。

二、不量饭者,名为不知节度,多饭过足。

三、不习饭者,名为不知时冬夏,为至他国郡,不知俗宜,不能消饭,食未习故。

四、不出生者,名为饭物未消,复上饭,不服药吐下,不时消。

五、为止熟者,名为大便小便来时,不即时行,噫吐嚏下风来时制。

六、不持戒者,名为犯五戒,杀、盗、犯他人妇、两舌、饮酒,亦有余戒,以犯便入县官,或弦死,或捶杖利刃所斫(zhuó)刺,或辜饥渴而终;或以得脱,从怨家得手死,或惊怖念罪忧死。

七、为近恶知识者,名为恶知识,已作恶便反坐。何以故坐?不离恶知识故,不觉善恶,不计恶知识恶,态不思恶知识恶。

八、为入里不时者,名为冥行,亦里有诤时行,亦里有县官长吏追捕不避,不如法行者,入里妄入他家舍中,妄见不可见,妄听不可听,妄犯不可犯,妄说不可说,妄忧不可忧,妄索不可索。

九、为可避不避者,名为当避弊象、弊马、牛奔、车、蛇虺(huǐ)、坑井、水火、拔刀、醉人、恶人,亦余若干恶。

如是为九因缘辈,人命未尽当坐是尽,慧人当识,当避是因缘,以避乃得两福,一者得长寿,二以长寿乃得闻道好语言亦能行。”

【参考译文】

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精舍。佛告诉诸位比丘,“这世上有九种因缘,使人在命不该尽的时候便会横死。一是不适合的东西做食物;二是吃饭不知节度;三是不懂饮食习惯使身体受损;四是未消化又进食;五是不能及时排泄;六是不持戒,七是亲近恶知识,八是不合时宜的招惹是非;九是心存侥幸不规避风险。便是这九种因缘,使人本命不该绝却又因此而遭横死。”

一、“不应饭”又称“不可意饭”,例如不适合做食物的(有毒、有瘾等食物);还有就是为了填饱肚子,随意乱吃,从未考虑调理身体。

二、“不量饭”即是不懂得在饮食上自我约束,吃得过多。

三、“不习饭”:一是“不知时冬夏”,中医常提到多吃应季食物,很多人喜欢吃反季节食物,导致身体受损;二是到了异国他乡,不清楚当地的饮食习俗,饭后不能正常消化,这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道理。

四、“不出生”,就是说前一餐还未消化,便又开始进食,又不服药使积食吐出,不能及时消化。

五、“止熟”是说不及时排泄大小便,打嗝、喷嚏、屁等强忍不放。

六、“不持戒”又名为“犯五戒”,即是杀生、偷盗、冒犯他人的妻子、挑拨离间、滥酒,以及其它的一些过错,一旦涉及其中一二,便会被县官抓捕,或者被勒死,或者被乱棍打死,被刀剑砍伤,或者干渴饥饿而死;或者即便侥幸逃脱,也可能死于仇家之手;或者念及自己所造罪业,在恐怖惊吓中死去。

七、“亲近恶知识”,被称为“恶知识,是因为他自己作恶,会牵累于你。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远离邪恶的人,不能够明晓是非善恶,也不分别恶知识的恶,不考虑恶知识的恶,不反思恶知识的恶。

八、“入里不时者”(入里,原意指从山林无人静处,进入有人群聚集的地方)指在不合适的时间进入,容易招惹麻烦,例如夜行入里可称为“冥行”;又如一个地方出现纷争的时候去,或者在县官长吏追捕时不避开。不按照正当的方式行事,到一个地方妄入他人家中,妄自(妄可以解释为不合理、不合法)见到不该见的事,妄自去听不能听的事,妄自去冒犯本不该冒犯的人,妄自去说不应该说的话,妄自去担心不该担心的事,妄自索要一些不应该索要的东西。

九、“可避不避”,指应当避免的但不去避免(或是疏忽大意,或是心存侥幸),应当避开象、马、牛奔时的践踏;避开车、蛇与毒虫;避开坑井;避开危险的水火;避开别人拔出的刀;避开喝醉的人;避开经常作恶的人,也应当避开其它所有恶。

“这就是我所说的九种因缘,一个人本命不该绝却会因为这些事情断送自己的生命,智慧的人应当认识到这些,避开这些因缘,避免这些便可以得到两种福报,其一便是长寿;其二是因为长寿能够听闻佛法,亦能行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

有疾菩萨应作是念:今我此病,皆从前世妄想颠倒诸烦恼...

须菩提观空息病缘

过去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时,有五百位大比丘随佛一同住...

须曼那花衣随身的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城中有位大富...

圣严法师《`因缘`就是自然现象》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种因缘观,能帮助我们转变观...

以死亡和衰败做为禅修对象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适合修行的话,佛陀就不会叫我们出家...

造什么因果会导致疾病缠身

身体健康是很多人十分向往的。有不少人都是花钱买药、...

陪病人念佛的经验

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发现很多的患者,不能够接受传统...

许止净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许止净(1876 1938),本名业笏,字子晋,号止净,止净...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人不成熟的六个特征

人并不因为你的年龄大而成熟,也不因为你的年龄小而不...

居家的过患

居家之人,富贵者有守护、维持、增上财富的辛苦,贫穷...

如何忏悔重大的罪业

子三,明业果相续。这个地方讲到的果报,是指的众生跟...

【推荐】世间上什么寿命最长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 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

【佛教词典】法界无边智

(术语)十种智之一。众生色心之诸法,即是法界,此法...

【佛教词典】屏处不定戒犯缘

亦名:初不定戒犯缘、覆处不定戒犯缘 子题:第三人 戒...

这样的学佛观念是否正确

问: 有些学人认为现世学佛没有办法得到解脱,唯有依...

一句佛号一块金,多念结成净土因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净土的念佛...

素食最大利益是增长慈悲心

素食对我们人类来说,无论是维持身体健康,或者避免因...

老太太念佛免遭劫难

我们妙音念佛小组是二〇一〇年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开始共...

如何才是真正帮助亡者往生

问: 师父慈悲!可不可以请师父解释一下,如何临终助...

护生的习惯

口业篇 1、不杀生的人,不应该说哪里的河川应该清理、...

同一件事为何有人升华有人堕落

问: 法师,同样是一件事,有的人因为这件事升华,有...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如何度化家人

问: 如何度化家人? 慧律法师答: 从你的行为做起:...

见美色不动心者必获福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意神先知。若问天神得知人们心...

《地藏经》传授给我们的修行方法

《地藏经》上所传授给我们的修行的法门:当我们出生了...

越只国不可攻伐之因缘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的灵鹫山说法时,摩竭国阿阇世王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