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白衣居士可以说法吗

2021/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白衣居士可以说法吗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僧人的本分:依法修持,宏传佛法,让三宝住世,利益众生。

居士的本分:以财力、物力等护持三宝、寺院,修学佛法的同时帮助僧人完成本分事。

佛陀入灭后,佛教的道场,要由僧宝来住持,佛教的经典,要由僧宝来保存、宏传,迷途的众生,要由僧宝来接引。

三宝之中,虽以佛为最尊最贵,法为最高最胜,却以僧宝的地位最重最要。无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还是末法时期,均以僧为内护,居士为外护,即僧属住持位,居士属护持位。出家、在家如鸟的双翼、火车的双轨,相辅相成,分则两伤,合则两美。

而且,僧宝是佛教的象征、三宝的代表和核心(佛己入灭,法不自宏,全赖僧宏),僧在佛法在,僧灭佛法灭。所以,僧人和居士,唯有各自守分尽分,才能让正法久住、佛法常兴。

二、白衣可以讲法吗?

白衣讲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居士只能以交流的的形式和同道研究、探讨佛法。

第二、居士必须征得僧人的同意,才能讲法。(僧人必须善知法义,不能为了名利,妄请无知白衣说法,这样会令佛法毁灭,罪过无边,堕落难出,而且应知佛法宏扬本在僧,白衣依僧团学法才如法。)

第三、居士不能冒用僧人讲法的仪式,如:迎请、拈香、登高坐。(只能平坐)

第四、居士与僧交流佛法,先顶礼僧人,然后说法,而且不能视僧为学生或兄弟。

第五、居士不能以师自居,收纳徒众,因为,护持佛法,均以三宝为师、三宝为归。

第六、居士讲法,要引导大众归皈、护持三宝与寺院,恭敬佛法僧。

以上六条,是根据佛制戒律、佛经和祖语,归纳总结所写,希望出家、在家,遵照奉行。

否则,就会不断出现当今乱相,大众心中只有某某居士、“老师”,没有三宝,也不知护持三宝,而且模仿僧团募捐、经忏……这些行为,违律犯罪、破三皈戒体,失佛教徒身份,分裂三宝、破坏佛法,看似宏法,实是灭法,必堕恶道,求出无期。

关于这些,我们可以进一步祥细学习。

三、祖师开示

印光法师开示:“今时当末法,在家居士,作与同道演说研究,固无不可。若必照讲经仪式,乃出家法师之事,居士行之,即为僭越。立演说,也不合宜,殊失重法之意。”(《印光法师文钞》复章缘净居士书)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须达多之初闻佛名,夜趋见佛也,甫闻说法,即证三果,已入胜义僧宝数矣。既而造精舍于祗桓,供佛及僧,凡新出家未知佛法者,须达多日为教授,必礼出家人足已,然后说法,宁惟不敢以教授师自居,不敢以兄自居,并不敢以弟自居,而兄视新出家人也。

罗睺罗之出家也,以舍利弗为和尚。均提之出家也,亦以舍利弗为和尚。罗睺为比丘,均提尚为沙弥,不闻其称罗睺为兄也。则住持三宝之体最严,亦犹朝廷之礼故也。朝廷无礼法,上下不辨而天下乱,佛法无律仪,七众不辨而化道绝,可弗辩乎?”

可见,给孤独长者,已证三果阿那汉,但教授新出家不知佛法的僧人,必先顶礼后才说法,而且不升座(坐僧旁),不敢以教授自居,不敢视僧为学生或兄弟。

三果圣人,都要这样,何况凡夫居士?

四、佛教乱相

《法苑珠林》一书,揭露佛陀涅槃后,白衣和僧人的不法乱相,会导致佛法毁灭,这些白衣、僧人和痴迷大众,最终都会堕落地狱,求出无期。

原文如后:

“又《大五浊经》云:‘佛涅槃后当有五乱。(佛陀涅槃后有五种违背佛教戒律、经法的混乱现象。)一者当来比丘从白衣学法。世之一乱。(出家人跟居士学佛法,僧人、白衣无知。)二者白衣上坐比丘处下。世之二乱。(藐视三宝,目无尊长,僧人、白衣无知。)三者比丘说法不行承教。白衣说法以为无上。世之三乱。(出家人讲法不接受;觉得白衣说的很好,因为白衣惯用五欲、附体怪异,进行误导和引诱。)

五、佛经教诲

《仁王般若波罗蜜护国经》:“比丘地立,白衣高坐……都非吾法,当知尔时正法将灭不久。”

《佛说梵网经》:“菩萨比丘地立,白衣高座,广行非法,如兵奴事主。”

解:“比丘站立,白衣高坐”,不如法,离灭法不久。

六、驳邪见

有无知人,依《维摩诘经》中,二比丘礼维摩诘居士为据,认为白衣说法,僧要礼拜。

《维摩诘经》中,两个出家人顶礼维摩诘居士,这是出家人听维摩诘居士讲说佛法之后,相当高兴,忘了戒律,所以顶礼居士,也犯了戒律。

维摩诘居士,不是任何人能模仿的。很多白衣推崇《维摩诘经》,不是学习维摩诘居士所说的诸法实相的不二法门;不是学习维摩诘居士借十方世界最高广庄严的狮子座三万二千入于丈室等的神通妙用;不是学习金栗如来化现居士身的维摩诘,讲经依威仪,尊重佛、法、僧,而是要以维摩诘居士为榜样作幌子,打击僧团、轻慢僧众、颠倒说法、分裂三宝。这是愚痴、罪过的灭法行为和堕落恶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港版「林平之」撇百亿家财过清苦佛门生活

何宝生 还记得在港版《笑傲江湖》里饰林平之的何宝生...

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之间的境界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

【推荐】佛教十宗略述

释迦世尊住世之时,说法四十九年,皆随众生根机,方便...

在家居士应具足的五个条件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

哥哥搜狐当老总,弟弟出家当和尚

哥哥张朝阳在美国读到博士,创建搜狐,在名利成功中迷...

何谓三界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

星云大师《如何消除烦恼》

人生在世界上烦恼的事情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

如何烧香才是正确

问: 法师:您好!不好意思,我不懂得应该如何烧香才...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阿弥陀佛圣号最尊第一

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净土持名念佛法门更是径中又径...

您老人家开悟后,就万事大吉了吗

虚老开悟时参的是什么话头呢?是融镜老和尚教他的拖死...

八种错误的心障

这类的情况完全是由行者的心所造作的,而不是与生俱有...

成就的大小跟胸量有关

一个人的成就,跟他的志向是有关系的。你一个志向太羸...

【佛教词典】四圣谛真俗分别

【四圣谛真俗分别】 p0461 瑜伽五十五卷十六页云:问:...

【佛教词典】具寿

(术语)比丘之通称。师呼弟子之称。长老呼少年用之。...

念佛为何越念杂念越纷飞

问: 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

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示无朽曰:尺璧岂宝,寸阴当惜。正念弥陀,信光赫奕。...

女人学佛须知

念佛人想要往生净土,首先要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佛经...

不要用分别心来看这些事情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让观世音菩萨弘扬《地藏经》、没有让...

念佛为何要求「一心不乱」

《阿弥陀经》要求学人执持名号七日一心不乱。 《无量寿...

一只猫的故事

女儿从北京回来,除了带给两老一些礼物外,还有一只猫...

吾人所居之世界,具足无量诸苦

《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

人生的种种苦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

如何避免起贪心见佛而著魔

问: 弟子学佛时间不长,业重福轻,障深慧浅,生怕起贪...

心能与佛合,则娑婆转为极乐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

拥有「正见」,也就拥有快乐

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

忍辱求安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和尚诗人。他的诗大多富有禅理,令人...